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山东人民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统一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
第I卷(36分)
一.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落泊 落枕 丢三落四 大大落落
B. 唠叨 烙饼 捞取暴利 旱涝保收
C. 颈项 粳米 不胫而走 泾渭分明
D. 跻身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滋滋 常年累月 大展鸿图 `谈笑风生
B. 拉拉队 融会贯通 到处传诵 牙牙学语
C. 影牒机 委曲求全 要言不烦 精兵简政
D. 喝倒彩 世外桃源 以逸待劳 出奇致胜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_________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
(2)由于伊拉克战争的拖累,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迅速下降。这反映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的担心大大增加。
(3)今年1月份以来,虽然沪、深股市整体走势一直上扬,但连续几次出现的大幅___________,使广大股民心惊肉跳,犹豫不定。
(4)笔者最大的希望是,将副省长道歉的高姿态变为对违法失职的低容忍,用严格的制度约束那些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公者,___________从根本上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
A. 史实 衰萎 振荡 从而
B. 事实 衰退 振荡 进而
C. 史实 衰退 震荡 从而
D. 事实 衰萎 震荡 进而
4.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个儿大,又重,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B.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C. 1月底,长春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长春市装点得格外漂亮,也为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胜利召开带来了许多祥瑞之气。
D. 这家中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液在医院使用的过程中出了大问题,1月20日,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药业公司有关领导不是积极应对,而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B. 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生事业方面取得重要的实际效果。
C. 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近日,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及其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D.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二.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基因上的诅咒
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人,主神宙斯为了惩罚盗得火种的人类,将她派下界来,并给了她一个漂亮的魔盒,那盒子中装的尽是对人类的诅咒。好奇的潘多拉打开了盒子,里面所有的不幸都飞了出来,人类从此饱受灾难与疾病的折磨。
我们的体内也有这样的魔盒,里面装着一些危险分子——原癌基因。
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着特定的基因,告诉细胞何时成长、何时分裂、如何和别的细胞联手,构造功能协调的人体组织器官。然而,正是在这些辛勤劳作的基因中,潜伏着自我毁灭的种子——原癌基因。基因正常的调控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向细胞发送同遭到破坏前截然不同的指令,让健康的细胞卷入癌变的泥沼。
原癌基因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细胞的正常基因组内,从我们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起,它就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这些原本用于正常活动的原癌基因,在被各类因素不适当地激活后,会造成蛋白质产物结构的改变,超出正常需求地大量生产蛋白质,却又不能关闭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同的原癌基因遵照独特的突变机制变成真正的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终其一生,我们的体内都有原癌基因。这听上去很恐怖,不过,由于原癌基因在突变前处于中规中矩的状态,只要不去招惹它,就不用担心癌症的侵害。然而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直到失去控制。
癌症约80%是由于与外界致癌物质接触而引起的。现知有1000多种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它们可与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原癌基因改变。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的亚硝胺类化合物,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细胞中的基因发生变化。
有些癌症难以避免。比如,人体内会因为代谢而产生许多的游离基,它们比普通的分子多出了一个电子,这些活泼的带电小分子能够引起原癌基因的突变。就一个细胞而言,其DNA遭受游离基打击的可能性是每天10000次。由于不可能让人体停止生产游离基,因此即使杜绝了外界的致癌因素,人体依然有可能患上癌症。
幸运的是,“叛变”的细胞需要经过很多年才会长成恶性肿瘤。“叛变”细胞的增殖是以倍增方式进行的,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到不适。
使原癌细胞不发展成癌细胞的希望是有的,它也存在于我们的体内,这个希望就是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中起负调节作用,抑制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成熟与衰老,引导多余细胞进入死亡程序,与原癌基因的作用正好相反。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一起维持着细胞的平衡更新与凋亡。
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尝试。他们将含有特定抑癌基因的整条染色体放入肿瘤细胞中,使这个危险的细胞失去了演变成癌细胞的能力。
(选自2006年第10期《科学之谜》)
6. 以下对“原癌基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癌基因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细胞的正常基因组内,从我们还是受精卵的时候就一直存在于体内。
B. 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从人还是受精卵到人去世,它一直存在于体内。
C. 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不同的原癌基因遵照独特的突变机制变成真正的癌基因。
D. 原癌基因原本用于正常活动,但一旦遭到破坏,它将停止活动,变成真正的癌基因。
7. 以下对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中起负调节作用,与原癌基因的作用正好相反。
B. 抑癌基因抑制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成熟与衰老,原癌基因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C. 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一样,从人还是受精卵时就存在,一直到人去世。
D. 细胞的平衡更新与凋亡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一起维持,缺一不可。
8. 根据原文,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着特定的基因,这些基因促使细胞成长、分裂、增殖,并使细胞联合构造功能协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基因正常的调控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向细胞发送同遭到破坏前截然不同的指令,这时正常基因也就变成了原癌基因。
C. 10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与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改变原癌基因,导致80%的癌症病例。
D. 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细胞中基因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是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的亚硝胺类化合物。
三. (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数有战功。
辽与夏侯渊围昌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曰:“公有命,使辽传之。”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乃许降。太祖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必不敢害故也。”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还屯雍丘,得疾。文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疾未瘳,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遂笃,薨于江都。
选自《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有删节)
9.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署:布置,安排
B. 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 陈:通“阵”
C.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 拔:攻取
D. 疾未瘳,孙权复叛 瘳:痊愈,病好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张辽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②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计犹豫,故不力战
③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④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⑤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⑥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官渡之战后,张辽与夏侯渊等率兵围叛将昌;曹军攻数月不克,诸将商议,欲引军归还;张辽采取诱降的策略,动员昌投降曹操。
B. 曹操派遣张辽率军屯驻长社,临出发,军中有人谋反,张辽冷静分析,命令不反者安坐帐中,而且亲自率兵十人巡营,平定了叛乱。
C. 孙权率大军十万围攻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曹操留下的密函,对曹操指示诸将都疑惑不解,只有张辽理解曹操的用心,坚决主战。
D. 孙权再次背叛,曹操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领,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注意事项:
1. 用0.5毫米黑色答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 答卷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 本卷11个小题,共114分。
四. (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每行诸围,辄属目视辽。(3分)
②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3分)
③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4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8分)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4)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五. (12分)
16. 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每段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1)中新社香港10月5日电 英国《泰晤士报》刊登最新全球百所大学榜,亚洲排名最高的是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十四位,香港大学则排名第三十三,上升了八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齐鲁晚报》报道,4日15:20,济宁市区正在建设的兴唐金茂大厦建筑工地发生火灾,到当天17时大火被全部扑灭。根据济宁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这起事故已造成1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烧伤严重的有10人左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新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曾利明)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各大医院急诊数量不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猫、狗等宠物抓咬致伤。人民大学医院急诊科昨天和今天平均每天接诊超过二百例,都需要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17. 扩展文中的黑体字部分,内容要能前后衔接。(50个字左右)(4分)
春天和青春是生命中两片最美丽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重的意蕴,一样的主旨,耐人寻味,催人奋进。
18. 依照下面句子中“当xx说……”的形式续写两句话,与上下文连贯统一。(4分)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时,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六. (18分)
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18分)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①缺憾,有长度吗?
②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③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小时候,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捉从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一点,五毫米吧,桥上的与桥下爬升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这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
④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离得很远,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之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除了夸父追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为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都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
⑤我早年去垂钓,钓具不良,钓技不精,经常发生线断钩折的事,只能望鱼兴叹。后来,钓具良好,钓技精进,可是时过境迁,旧梦难圆,河流湖泊或污染或干涸,没有鱼可钓了,不快之意如鲠在喉。这种缺憾,在色界是一派浅浅的迷蒙,在内心是一层郁郁的失落。人类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化的魅力所在。
⑥缺憾使荆轲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在乌江边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如此才有历代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⑦缺憾使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切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遥空相对,遗恨终天。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永不聚头的感伤。
⑧这便是缺憾。
⑨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也就越澄明,慧根就越坚固。
⑩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吴均《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散文》2006年第1期,有删节)
19. 结合全文,写出缺憾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20. 作者擅长运用比喻表情达意。请结合语境,谈一谈下面两个比喻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
②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
21. 阅读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缺憾?(6分)
22. 文章第③节引述了电影《桥》中的情节,第⑥、⑦节写到了荆轲、项羽等人的事例,第⑩节引用了吴均《赠王桂阳》一诗。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郑和下西洋,该纪念什么
刘洪波
从已有的纪念活动来看,对郑和下西洋的600年怀想,正在成为一次关于“强盛的国力,先进的科技”以及“和平开放”的光荣史的复述,其间所寄托的除了人们对国家强盛的希望,还有人们关于国际权力的某种想象。
一个会被提到的问题是,郑和下西洋为何会成为金声玉振的绝响。这个问题,如同探问中国科技为何会在17世纪以后突然衰落的“李约瑟之谜”一样,令人难以回答。正如中国人对“李约瑟之谜”的兴趣背后,有着一个“近代受列强欺辱”的心结,郑和航海何以成为绝响,这一问题的后面同样有着一个假想,如果“宝船”出海继续下去,哥伦布是否会出产于东方,乃至中国是不是早已主宰了近代世界的秩序。
自从产生了“挨打意识”以来,人们对历史中一切光荣与强盛的追忆,事实上都已经变成一种假设,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那样,如果是这样,如果是那样,我们是否还会“挨打”。于是,将下西洋作为“挨打史”的心理补偿。
也许,种种关于“避免挨打”的历史性假设,确实有助于建立某种历史反思,但我总想到,这种假设也大可以让人去找各种“民族罪人”,让他们为“挨打”事实的造成承担莫须有的责任。我读到一篇文章,谈论“郑和的不幸和鼠辈的罪孽”,其中当然谈到郑和的船队是如何之大,比起地理发现来是如何的早,但着重抒发的则是对“奸人”的愤怒。
奸人们鼠目寸光、妒贤嫉能、阴险毒辣,郑和航海,总有人指责靡费太大、应予停止,实则奸人们见郑和屡蒙恩宠而心生嫉恨,永乐皇帝雄才大略,坚持航海,而后世之奸人们竟然连郑和航海档案也销毁掉了,于是再无人航海,再无人拓殖,以此而讲,“挨打史”就不从1840年开始计,而要从倭寇到来开始计算了。
在很多纪念郑和的文章中,我看到一种复杂的情绪,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奇怪地杂糅在一起。人们既在怀想郑和“和顺万邦”的和平外交风范,又在回忆那“远涉重洋,威震异域”的军事实力;既批判西方航海中疯狂掠夺的进攻性,又确认郑和航海走了一条与西方航海不同的道路,所以无法长久维持,等等。纪念郑和,到底是意在纪念一段辉煌的航海史,还是要后悔一个率先发现世界和率先“疯狂掠夺”以进行原始积累的机会的错失;是要纪念一个“朝贡贸易”的时代,还是要纪念那“不战而胜”的海上威势;是要纪念一名航海英雄所体现的冒险前行、开拓新境的精神,还是要纪念一个“示中国强大”的“面子工程”,似乎没有人有意识地加以分辨。
人们就这样情感百结地纪念着,郑和下西洋于他所处的时代意义何在,对明朝的兴衰有何影响,在主要依靠江南税赋的永乐时代,几年皇位攻伐,随之迁都大建,每年南粮北运,光漕军就得百分之众,此时多次几万人一行的“赏赐贸易”是否超出承受力,已经没有人关心了。生活在明代的人,那些为此而输送不绝的百姓已经“逝者长已矣”,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叹息,只看得见那一时代的壮举。
因为是光荣回顾,所以我们的纪念当然也不会谈论《西洋番国志》中所记录的下西洋时期爪哇国中“人有三等”,而当地土人“形貌丑黑,猱头赤脚,崇信鬼教,佛书所谓‘鬼国’即此地也”,下南洋者将原住民贩到广东做大户人家的“黑小厮”,我们也愿意选择性地忘记,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白人是怎样地贩卖奴隶,而且后来我们的同胞也被卖成猪仔。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自然是不能不为,但我们到底要纪念什么,还是要弄清。
(选自2005年5月18日《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和顺万邦:在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下,身为“钦差总兵正使”的太监郑和本着宣扬国威,“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盛世太平”的宗旨,将率领着这支庞大船队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明成祖朱棣在派郑和出使时曾经说过:“今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在郑和随带的明成祖致各番国国君的书中,便明确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郑和忠实地执行了朱棣的旨意,正因为如此,郑和在国外被请进庙宇供奉,成为一尊和平之神。
②李约瑟之谜:中国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时间处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现代才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人们对李约瑟之谜见解纷纭。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示中国强大”的“面子工程”指什么?(2分)
20.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倒数第二段?(4分)
21. 作者纪念郑和下西洋,从文中看,应该纪念什么?不应该纪念什么?(6分)
22. 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将下西洋作为‘挨打史’的心理补偿”的批判,为什么?(6分)
七.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试题答案
一.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A(读音依次是luò lào là luō。B. “烙”“涝”二者音同;C. “粳”“泾”二者音同;D. “剂”“霁”二者音同)
2. B(A. 常→长,C. 牒→碟,D. 致→制)
3. C(史实:指历史上的事实;事实:指事情的真实情况。衰退:专指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出现衰落;衰萎:指衰败和萎缩,程度较重。震荡:一是指震动,或是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二是多指局势、情况不稳定、不平静。振荡:一是指物体;二是指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指继续往前或进一步)
4. D(“讳莫如深”是紧紧隐瞒的意思。A. “脑满肠肥”是贬义词,用于人。属于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错。B. “邯郸学步”是贬义词,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属于感情色彩用错。C. “沸沸扬扬”形容人声鼎沸,议论纷纷;不用来形容雪花。属于使用对象错。)
5. B(A. 不合逻辑,应是癌肿的发生与饮酒、饮用饮料有密切关系。C. 结构混乱,删去“是……的主要因素”这几个字。D. 搭配不当,消费观念和方式不能“提高”,消费水平也不能“转变”)
二. (每小题3分,共9分)
6. D 7. C 8. A
三. (每小题3分,共12分)
9. A写
10. A(连词,因为。B. 前“其”,指示代词,那,那些;后“其”,代词,它 C. 前“之”,代词,代反叛的人;后“之”,代词,放在动词后,意义虚化,可不译 D. 前“乃”,副词,才;后“乃”,连词,于是,就)
11. C(④是曹操的行为 ⑥表现出孙权对张辽的畏惧)
12. D(发生事情的时候应是文帝曹丕)
四. (24分)
13. (1)我每巡行各营盘时,昌总是在城上注视我。注:“我每巡行各营盘时”,1分(有每次巡行的意思,即可);“辄”、“属目”,各1分。
(2)必是作乱的人,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注:“造变者”、“动乱”,各1分;“以”后面正确补充省略,1分。
(3)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注:“指”、“未合”、“逆”、“折”,各1分。
附译文: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因张辽武力超过常人,征召他任从事。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领部众归顺了曹操,被授予中郎将,屡立战功。
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在东海围攻昌,数月不克,军中粮尽,众议撤军退回,张辽对夏侯渊说:“好几天来,我每巡行各营盘时,昌就在城上注视我,而且他们射的箭又越来越少,我估计,这必是昌对是战是降还迟疑不决,因此不拼力交战。我想挑明,与他对话,或许能诱降吧?”于是,派人对昌喊话说:“曹公有命令,派张辽转达。”昌果然下城与张辽谈话,张辽向他说“曹公神明威武,正以德安抚天下,先归顺的受赏”。昌听了才同意归降。曹操责备张辽说:“这不是大将的做法。”张辽谢罪,并说:“因您的威信,名扬天下,我又奉了您的命令,还是昌必不敢加害于我的原因吧。”
当时,荆州尚未平定,曹操又派遣张辽屯驻长社,临出发前,军营中有人造反,趁夜里放火,军营一时惊乱,全军遭受侵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出动,这不是全营反叛,必是作乱的人,想必以此扰乱军心罢了。”于是传命军中,那些不反叛的安坐营内。随后,张辽率亲兵几十人,在阵营里居中而立。一会儿军中安定下来,随即找出主谋杀了他。
曹操征讨孙权,让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率七千余人屯驻在合肥。后来,曹操西征张鲁时,留下密令交给护军薛悌,在密令信封旁边写着“敌至才能启封”的字。不久,孙权率领十万之众围攻合肥,于是众将一起拆看密令,密令上说:“如孙权到达的话,张辽、李典二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护主力部队,勿得与战。”众将都迷惑不解。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我们等待救援赶来的话,孙权一定打败我们了,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诸君何必犯疑呢?”第二天,天亮,张辽披甲执戟,带头冲锋,突入敌阵,连杀敌兵数十,斩敌将两名,冲入敌人大营,直达孙权的帅营。孙权的人马全都溃败,无人敢抵挡张辽。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没有攻破,只得率军撤退。
张辽退回雍丘屯驻,得病。曹丕派侍中刘晔带了太医给张辽看病,病未痊愈,孙权又再次背叛,曹丕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说:“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大家千万谨慎!”这一年,张辽与诸将打败孙权的将领吕范。后不久,张辽病重,就在江都去世。
14. (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注:每条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注:每点2分,共4分。
15. (1)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4)衣食足而知荣辱
五. (12分)
16. ①大学排名的提升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下面的新闻则又提醒人们要时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②俗话说:“水火无情”,山东济宁的火灾的确令人痛定思痛,但一手带大的宠物同样会给人们带来不小的灾害。注:每条2分,共4分。
17. 参考示例:春天铺展在我们身边,处处充满生机;青春涌动在我们体内,时时激励我们。要像迎接春天一样迎接青春,要像珍惜春天一样珍惜青春。
18. 参考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时,我懂得了人应该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片坟墓”时,我懂得了作为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六. (18分)
(一)(18分)
19. 答案要点:不够完美,令人感到是遗憾的地方。注:意思对即可,共2分。
20. ①缺憾看起来微不足道,接近于忽略不计,但它与完美之间的分界却往往难以逾越。
②缺憾不是完美,但缺憾本身却蕴涵着完美。注:答出一条得2分,共4分。
21. 答案要点:①缺憾是客观存在的,应正视;
②缺憾正可以促使人们对真善美不懈地追求;
③体味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从而使人心灵纯洁、智慧明达,缺憾是我们人生的探路者。注:意思对即可;答出一条得2分,共6分。
22. ①引述电影《桥》中的情节——说明缺憾虽然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
②写荆轲、项羽等人的事例——表明缺憾带来的悲剧充满一种凄美,让人遗憾、伤感;
③引用吴均《赠王桂阳》一诗——进一步表明缺憾孕育着完美,预示着完美。注:答出一条得2分,共6分。
(二)18分
19. ①不顾国力和百姓生活,②显示强大,做政治夸饰。注:结合倒数第三段解答,大意相同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20. ①郑和下西洋,执行的是“和顺万邦”的和平外交政策。哥伦布远航具有疯狂掠夺的进攻性。②倒数第二段指出,“下南洋者”也有贩卖奴隶的丑恶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不能否定“和顺万邦”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注:两条各2分,共4分。
21. 应该纪念的:①“和顺万邦”的和平外交风范
②“朝贡贸易”,经济交流
③一名航海英雄所体现的冒险前行、开拓新境的精神。注: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不应该纪念的:①幻想中国已主宰了近代世界的秩序。
②后悔一个率先发现世界和率先“疯狂掠夺”以进行原始积累的机会的错失。
③将下西洋作为“挨打史”的心理补偿。
④纪念“示中国强大”的“面子工程”。注: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22. 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原则上,言之成理即可。我们认为,作者的批判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补偿心理是精神胜利法;其危害是麻痹自己,不能正视问题、缺点,以求改进,因而会影响我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拓前进。注:问题的性质,3分;影响、作用,3分。
七. (60分)
23.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28 / 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