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声现象
一、考点解读
近年来各省市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来源和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声音的特性等内容上,其中如何防治噪声污染、超声波的应用等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分值约为2~4分。
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考试的题目仍然以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的题目为主,尤其要注意对本章内容的综合性考查。另外,涉及生活实际的应用性、实验探究性试题,也是今后中考命题的趋向。
二、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一切声音的发生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除此再也没有任何原因能产生声音,但是仅有物体的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注意区别声音的传播距离与利用回声测距离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s=vt;而利用回声测距离时,t往往是来回时间,故。
3、注意区分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量
音调:反应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响度:反应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声音特征,音调高不一定响度大,音调低不一定响度小,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和响度的影响。
4、熟记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或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简记为“消”、“吸”、“隔”,即在声源处消除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吸收噪声,在人耳处隔离噪声。
三、典例透析
例1、(山西)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 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例2、(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 乙 甲 丁
例3、(陕西)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D
例4、(河北)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答案:(1)高于20000Hz (2)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4)3000
例5、(河南安阳模拟)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__m/s.
答案:(1)0,(2)不变,(3)A,(4)此时声速为320m/s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福建福州)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2、(湖南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江苏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4、(山东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四川内江)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
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7、(湖北黄冈)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主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8、(湖北黄石)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9、(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
10、(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11、(徐州)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
12、(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3、(江苏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_(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14、(江苏扬州)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__________(“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__________;你___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
15、(四川广安)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16、(玉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__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煤油
1324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17、(鸡西)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__________而产生的;
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
18、(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江苏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0、(昆明)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吹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吹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一、考点解读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题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有: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特点解释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简单的光速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探究和应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光路可逆和反射种类的应用;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运用。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有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题出现,难度中等,分值一般为4~6分。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社会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符合中考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考查特点,因此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会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和反射光路作图仍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平面镜成像仍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内容,特别要注意关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题。
二、复习策略
1、认识及理解“光线”这一模型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我们沿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称为光线。光线是抽象的理想的模型,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画光线时要用实线表示。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会产生影子,影子和物体的形状总是相似的。
(2)日、月食的成因:①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的位置就观察到日食;②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便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能用光屏接收,是倒立的实像,像和物在小孔两侧;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及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3、光的反射作图方法
(1)已知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
①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找出入射点,然后过入射点作法线,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法线的另一侧作一等于入射角大小的角,所划的线就是反射光线。
②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在入射光线上任找一点作为物点,把反射面当做平面镜作出该物点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入射点,延长至反射面前,即为反射光线。
若已知反射光线画入射光线,方法同上。
(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直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注意:实际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画出,法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对称线用虚线表示。
4、平面镜的作图方法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①从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即为光点S的像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②做S′点,让S′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画出像点S′(像与物大小相等)
注意:①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均通过像点;②平面镜、物体、像三者中,若已知其中两项,定可确定第三项。
三、典例透析
例1、(浙江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例2、(天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答案:B
例3、(沈阳)小丽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明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明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明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请根据光学知识判定:小丽是怎样选取和放置蜡烛的?
选取蜡烛:使蜡烛A、B满足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确定位置: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不借助刻度尺如何确定蜡烛B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依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小丽悄悄地将挡板拉开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取蜡烛:完全相同
确定位置:点燃蜡烛B,并调节B的位置,使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2)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到玻璃板上,使其反射光线射入小明的眼中(或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射到玻璃板的反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入小明的眼中),使小明看到了与蜡烛A重合的B的像。
例4、(河北)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m,他到像的距离是_________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答案:1.7 2 如图所示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浙江温州)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 B.镜中猫的像 C.地面上鸽子的影 D.水中树的倒影
2、(福建福州)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3、(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4、(福建福州)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5、(山东泰安)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6、(天津)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7、(四川成都)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三棱镜分解白光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面上山的“倒影” D.手影游戏
8、(十堰)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 )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9、(桂林)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10、(江苏淮安)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11、(湖北黄石)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
A.1m B.2m C.3m D.4m
12、(包头)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
二、填空题
13、(浙江义乌)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性质。
14、(贵州安顺,第7题)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6、(四川凉山)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7、(河南)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18、(河南)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19、(山西)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20、(山东烟台)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一、考点解读
各省市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其中光的折射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及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3~5分。
预计中考命题主要以作图题的形式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很有可能将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综合起来考查,难度中等;也会结合实际生活考查光的色散现象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实际应用。
二、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速小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大的介质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
(2)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不变。
2、识别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的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弄清形成的是虚像、实像还是影子;
(2)明确实像形成一定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是虚像,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可以形成虚像和实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一些看起来好象变“浅”、变“深”了的现象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4)一般情况下,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都发生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处,反射光线要返回原来介质中传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中,而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折射光线和与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别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3、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认识
(1)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物体变浅了;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物体变高了;
(3)无论是从岸上看还是从水中看,物体的像都升高了,“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物体变浅了”即物体的像变高了;
(4)无论从岸上看,还是从水中看,看到的都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物体的虚像。
4、判断物体颜色的方法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这是由于它将与自己颜色不同的光全部吸收,而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无色透明体透过所有的色光;而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它能将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反射出来,而将与它颜色不同的光全部吸收,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三、典例透析
例1、(广东梅州)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答案:A
例2、(宜昌)如图所示,岸边有一物体B,潜水员从水中能看见B的像B1,请作出一条眼睛能看到B1的折射光路图.
答案:
例3、(广东省)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例4、(浙江衢州)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体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广东深圳)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小于入射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江苏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3、(四川泸州)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 )
4、(浙江台州)从岸 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5、(山东日照)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
6、(上海)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7、为改变过度依赖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 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下列颜色的灯光照明中,效能最低的是(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黄光
8、(山东烟台)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9、(四川绵阳)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10、(孝感)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 B C D
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
C.小孔成的像 D.“海市蜃楼”
二、填空题
11、(黑龙江呼和浩特)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二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__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__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2、(湖南邵阳)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水滴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由下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3、(广东广州)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左右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画出光从玻璃砖左表面射出的光线,并标出该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
14、(湖北黄石)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0,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15、(山东聊城)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16、(四川自贡)如图乙所示,由发光点A发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7、(包头)如图11所示,a、b 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
(1)其中A表示__________。 (2)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
18、(湖北黄冈)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B点。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19、(湖北省黄冈市)如图所示,小阳在公园水面上玩水上滚球的游戏,人处于充足空气的薄壁透明塑料圆球里,他发现水下A处有一条金鱼,设小阳的眼睛在B处,圆球的球心在O点。请你作出小阳观察到金鱼的光路图及确定金鱼实际的大致位置。
20、(湖北省武汉市)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 次 实 验 是 为 了 探 究____________。
透镜及其应用
一、考点解读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主要考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三条特殊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路图;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决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眼睛等实际透镜的有关问题。全国各地中考试卷考查本章的内容的试题占全卷的8%左右,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出现。近几年来关于眼睛近视或远视及其矫正问题出现概率较高,预计在今后的考题中,利用各类透镜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是命题热点之一。
二、复习策略
1、熟记透镜的三条光线
①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②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其折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③经过(或射向)透镜焦点的光线,其折射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向主光轴,并不是要求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线。同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体现在,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
3、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②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像异侧;虚像是正立的,物像同侧;
③成缩小像时,v<u;成放大像时,v>u;
④物在焦点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在焦点内,物远像远像变大;
4、认识透镜的应用
①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要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要用凸透镜矫正;眼镜的度数
②显微镜: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典例透析
例1、(哈尔滨)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cm)
(l)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烛焰、凸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