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下册《认识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后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教材从描出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认识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图形,只是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认识并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猜一猜”、“找一找”、“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学习经验,认识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平面图形。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
难点:在多种探究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平面图形模型、学具袋。
学生:2人一组,每组一个学具袋,铅笔、印泥、白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主题。
1、游戏:我说你拿。
游戏准备:每位学生桌子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各1个。
游戏规则:教师说到哪个立体图形的名字,学生就拿起来。
2、桌子上还剩下的一个立体图形,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三棱柱。
3、今天我们就和这四位好朋友一起学习《认识图形》。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年龄特征,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我说你拿”活动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图形。
1、由体到面,找到平面图形。
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有哪些平平的面?
想一想:怎么能把这些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说一说:你想到的方法?
选一选:4人小组的学生把立体图形放在一起,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立体图形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做一做: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交流:4人小组交流各自用什么方法,从哪个立体图形身上得到了这些图形,它们叫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摸、想、说、做”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展示图形:小组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图形?
小结:我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上的一个面上分别得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3、分一分、连一连。
这么多图形混合在一起,你还认识它们吗?分一分,连一连。
汇报:依次说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将同学们自己得到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通过“说”、“分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并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帮助学生建立对四种平面图形正确的表象。
4、说一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有很多很多,找不完,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 亦玩亦练,巩固加强。
1、猜一猜。
出示三个图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笑笑说: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是谁?
淘气说:有两个面是圆,它是?
机灵狗说: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是谁?
2、玩一玩,画一画。
教师出示钉子板,谁能在上面用皮筋拉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交流:为什么不能拉出圆呢?
由钉子板抽象出点子图,说一说在点子图上该怎么画图?
【设计意图】:数学生活,抓住学生渴望自主探究的特点,在练习与游戏中由浅入深,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四、全课小结。
今天认识了哪几种图形?都有谁?用手指比一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顾,体验收货,建立自信。
五、作业。
课本37页第3题: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