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96276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1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GB∕T 51315-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EI P GB/T 51315 - 20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Techinical standard for RFI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2018 - 09 - 11 发布2019 - 03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T echinical standard for RFI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GB/ T 51315 - 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施行日期:2 0 1 9 年3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21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j T 51315-2018,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 cn)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9月11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J43号)的要求,由

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编制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8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设计、设施建设、安装与施工、调试与试运行、验收等。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

4、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11号,邮政编码:10008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国家电子标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1 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旭金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弘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禹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起草人:张素伟王新忠刘建龄杜宝强郑激运姜华刘东华王伟姚文明伍继雄江军

5、红张维杰霍珊珊杨春秀俞正明刘文轩陈宗远王红艳主要审查人:罗洪元郑秉孝王元光薛长立孙加红王允修张涛周启彤刘春旺王维平 2 目次l总则(1 ) 2术语(2 ) 3 基本规定( 3 ) 4 工程设计什4. 1 基本要求 ( 4 ) 4. 2 设计要求( 4 ) 4. 3 硬件集成. ( 5 ) 4. 4 软件设计( 8 ) 4. 5 性能要求 ( 12 ) 4. 6 安全要求 ( 13 ) 4. 7 设备及软件要求.( 15) 5 设施建设门们5.1 一般规定5. 2 基础设施5. 3 现场设施5. 4 综合布 线6 安装与施工6. j 一般规定6. 2 施工设计( 19 ) ( 19 ) ( 21

6、 ) ( 22 ) ( 24 ) ( 24 ) ( 24 ) 6. 3 施工准备( 27 ) 6. 4 安装(27 ) 7 调试与试运行( 32 ) 7. 1 一般规定. (32) 7. 2 调试 (32 ) 7.3 测试7. 4 试运行(3日8验收门门8. 1 一般规定( 37 ) 8. 2 施工验收8. 3 竣工验收.门们附录A设备进场验收表(40 ) 附录B安装及施工验收表M门附录C调试及测试验收表(42 ) 附录D系统试运行验收表(43 ) 附录E竣工验收表(44 ) 本标准用词说明.(45) 引用标准名录(46 ) 附:条文说明( 47 ) 2 Contents 1 G enera

7、l provisIOns. ( 1 ) 2 T erms. ( 2 ) 3 Basic requirem ents( 3 ) 4 Design ( 4 ) L 1 General requirernents( 4 ) 4. 2 Principle of design( 4 ) 4. 3 Frame of RFID application. ( 5 ) 4. 4 Software of RFID application( 8 ) 4. 5 Performance. (12) 4. 6 Safty. (13) 4. 7 Device and RFID rniddleware( 15 ) 5 Inf

8、rastructure .( 19 ) 5.1 General requirernents( 19 ) 5. 2 Control center. ( 19) 5.3 Facilities at scene. (21 ) 5.4 Network and cabling( 22 ) 6 Construction( 24 ) 6.1 General requirernents( 24 ) 6. 2 Construction design. (24) 6. 3 Constrllction preparation. (27) 6. 4 System installation( 27) 7 Adjustm

9、ent and pilot( 32 ) 7. 1 General reqllirernents. (32) 7.2 Deivce adjustment. (32) 3 7. 3 System dcbug . (33) 7.4 Pilot . (35) 8 Acceptance . (37) 8. 1 General requiremnts( 37 ) 8. 2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37) 8. 3 RFID application acceptance. (38) Appendix A Device acceptance record ( 40 ) App巳nd

10、ixB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record ( 41 ) Appendix C Test and adjustment record ( 42 ) Appendix D Pilot debugging r巳cord( 43 ) Appendix E System acceptance record( 44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45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46 )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47 ) 4 1总则1. 0

11、.1 为规范射频识别应用的工程建设,统一技术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 O. 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适用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RFI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应用射频标签识别技术的建设工程,包括勘察与规划、工程设计、设施建设、施工、调试与试运行、验收等。2.0.2 射频识别中间件RFID middleware 一组由基于射频标签识别处理功能模块所构成的软件。2.0.3 射频标签管理RFID tag manag

12、ement 对射频标签实体进行登记、发放、更换、作废等管理,对标签内置软件模块版本升级和内存储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管理。2.0.4 射频识别支撑系统RFID support system 与射频标签识别相关的软件和硬件。2.0.5 上位机master computer 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 2 3基本规定3. 0.1 射频标签应用工程应实现射频识别功能、射频标签管理功能、射频识别数据网络传输功能以及射频标签识读设备管理功能。3.0.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包括射频标签、射频标签读写器、前端控制器、上位机、射频标签数据处理中心、射频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

13、等,以及应用软件、射频识别支撑软件、射频标签内嵌软件及射频识别设备管理软件等软件的现场开发、调试等。3.0.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包括系统设计、设施建设、网络布线施工、前端感知设备安装施工以及射频识别应用软件的定制开发、安装调试及验收交付。3.0.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建设应满足现场环境下的使用要求。3.0.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3 4工程设计4. 1基本要求4.1.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同时识别、区分多个射频标签的能力,最多同时识别标签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4.1.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同时读写多个射频标签数据的能力,最多同时读写标签的数量和速度应满足使用要求。4

14、.1. 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对射频标签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l存储管理。4.1.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宜实现对射频标签读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4.1. 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宜实现对射频标签进行逅踪、监视和管理。4.1. 6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射频标签的初始化、登记、验证、更换、作废等功能。4 .2设计要求4.2.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计前应进行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并依据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设计。工程设计中,系统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宜按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jT 9385的有关规定执行。4.2.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计应编制设计方案。4.2.3 射频识别应用

15、工程设计宜做可行性分析论证。4.2.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计应采用可扩充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4.2.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计应满足相关系统的连接要求或集成要求。. 4 , s m * lliE1 lfS讯自i降p哥哥辛苹纺rrnZcv囹。些姐Ztv固口平J中面斗哥哥耳哥王毒害丰盟军降百m锅刨勒射器研if55!-盟军J帝、1/:l军可、苦苦陶革楠且旦、黠-g耳n号虫t.蹄峰直H士、器3;摆王E1结盟军峰、军E业踊闻旦丰田?E哥哥材面中 l: ?E if5回国手fifXI辛勤业要蒂亚锅rmZ f 1: 。3主赣县要草草握H主泸融业要帝王主母手刨Ek.f;手I旦草草b胡田!f_(rlf5回国;随lf

16、 1: w著书画:1:。主在适#苦寻割;fj;百组f?E#l:;fj;毕斟酒书22互1/:lY草工国?Enf55!-ff.4i.WL z 1: 03卡车丰仰自!rr在阳就业问科证国辈革十q异口潺草工田泪rlf55!-踊峙9Z1: 4.3.3 射频标签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存储一定容量的数据,数据可读出、写入和修改;2 应通过无线射频传输方式传输标签数据;3 应具有用于唯一性班别的标识码;4 宜配置开放的微操作系统,可开发定制的标签功能。4.3. 4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元线射频通信技术与射频标签双向数据传输;2 应具备网络接口可与前端控制器或上位机网络连接;3

17、应接受控制指令,可设置读写器的运行模式,以及标签数据的上传下载;4 可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在线工作模式或离线工作模式。4.3.5 有源射频标签收发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与有源射频标签元线射频双向通信;2 可具有有源射频标签映醒功能;3 应具有网络接口,可支持多种通信协议。4.3.6 前端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与射频标签读写器建立网络连接并传输标签数据;2 应与数据处理中心建立网络连接并传输标签数据;3 可接受控制指令,可下载数据及设置网络传输参数;4 可同时网络连接不同频段的射频标签读写器;5 应具备射频标签数据采集、暂存、处理、发送的功能。4.3.7 上位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18、定:1 应具备计算机硬件基本配置,包括网络接口、存储设备、输入设备、显示设备以及其他外部设备接口;2 应具备射频标签数据采集、暂存、处理、发送的功能;3 应实现-与射频标签读写器的网络通信,宜具备同时连接不同型号规格的射频标签读写器的能力;4 应与射频标签数据处理中心联网传输射频识别信息;5 应能设置射频标签读写设备运行参数,下达设备控制指令;6 可安装用于存储标签信息、设备信息、运行日志的本地数据库;7 可具备射频标签数据传输安全加密功能。4.3.8 射频标签数据处理中心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承载射频识别应用系统的主要数据处理功能;2 应具备符合设计要求的多种物理接口,可连接多个物理设

19、备;3 应安装实现应用系统各项业务功能的业务处理软件;4 应安装数据库系统,集中存储各项应用系统数据信息,应具备数据共享功能;5 应与其他计算机业务系统集成,实现构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综合业务系统。4.3.9 射频识别数据传输网络设置应实现上位机、前端控制器、射频标签读写器、射频标签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4.3.10 离线运行模式的射频识别应用系统中,硬件配置应包括可移动标签识读设备、上位机、存储介质和射频标签,如图4.3.10所示。可移动射频标签识i卖设备敛据F载端1-1I 上f主制L守.-ff肯介l员图4.3. 10 离线型射频识别应用系统4.3.11 可移动射频标签识读设备的设置应

20、实现射频标签读写、 7 标签数据存储、标签信息上传下载等功能。4.3.12 可移动射频标签识读设备可配置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实现射频标签数据的主要处理功能。4.3.13 可移动射频标签识读设备的设置应包括内部数据总线,微处理器通过内部总线可传输处理数据,对各功能模块下达控制指令。4.3.14 可移动射频标签识读设备应配置射频通信模块,实现与射频标签无线通信功能,实现射频标签数据空中双向传输。4.3.15 可移动射频标签识读设备的设置可配备多种其他功能模块,包括标签数据上传下载接口模块,实现标签数据的导入导出。4.3.16 射频标签管理系统硬件的设置应包括数据库主机、数据库存储盘阵、加密机等设备

21、。小型射频标签管理系统的硬件可由单台计算机系统构成。4.3.17 数据库主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安装射频标签数据库系统,连接数据库存储盘阵,具备射频标签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分发、共享等数据处理能力;2 应配备通信接口连接射频标签(卡)读写设备,射频标签(卡)读写设备宜具备批量处理标签的功能;3 可连接11口密机,实现射频标签(卡)密钥的批量产生、密钥验证、密钥管理以及密钥分发的功能;4 应具备网络接口,并应与其他设备组网,传输射频标签数据。4.3.18 射频标签管理系统的设置可配备硬件加密机,加密机的设置应具备对射频标签(卡)在线加密解密能力。4.4软件设计4.4.1 射频识别应用

22、工程的系统软件应由应用系统业务软件和射频识别支撑系统软件组成,如图4.4.1所示。射极i识别应用系统业务软件其他收务软件业务逻辑功能模块射勿!识到1)支撑系统软件基础支撑层二月;t归!标签笆丑11功能射j顾识封1)中间件功能射频标签数据网络传输功能身;t据l标签i卖主1.m.J;)能感知huM。无线射Jt空中通信功能射J标签功能程软件4.4. 2 射频识别应用软件的业务功能设计应实现实际业务需求。4.4.3 射频识别支撑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应实现上层业务处理所需的射频识别功能。射频识别支撑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应实现射频识别中间件功能、射频标签管理功能、射频标签数据网络传输功能、射频标签读写器功能、

23、射频标签空中通信功能以及射频标签功能。4. 4. 4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功能设计应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安全加密、读写装置适配、数据过滤、多协议通信、远程监控等功能,并应为上层软件提供射频识别相关的功能调用或系统集成功能。4.4.5 射频识别中间件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通过网络连接各射频标签读写装置,获取与修改射频标签信息;2 应通过存储介质获取射频标签信息;应识别信息来源的读写装置,并捆绑标签信息和读写设备射频识别应用图4.4.13 信息;4 应同时从多个读写设备获取射频标签数据。4.4.6 射频识别中间件安全加密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标签数据保存可采用加密存储;2 标签

24、通信报文在空中传输时可采用加密传输;3 标签数据应设置读写权限;4 标签数据可实现在线认证。4.4.7 射频识别中间件读写装置适配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实现与多种型号规格的射频标签读写装置网络通信;2 应读取不同规格的射频标签;3 可具备配置或定义读取规则的功能。4.4.8 射频识别中间件数据过滤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实现对干扰数据的筛除;2 针对不同的数据格式可转换成为其他数据格式;3 可设置过滤规则或转换规则。4.4.9 射频识别中间件多协议通信功能的设计应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可实现与上层业务系统以及其他应用系统的对接,应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4.4.10 射频识别中

25、间件远程监控功能的设计应实现对射频标签读写设备内部数据的远程上传和下载、设备运行状态的获取、以及向设备发布控制指令等。4.4.11 射频识别中间件系统参数配置管理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对设备的信息及参数进行管理;2 应对设备的报警信息和错误信息进行处理;3 应对射频标签标识和设备标识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或修改;4 应能远程执行设备参数设置或修改的指令;5 可管理标签数据加密解密规则及解析算法;6 应对日志信息进行管理。 10 4.4.12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应包括射频标签的初始化、登记、验证、更换、作废以及没收等功能。4.4.13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可包括实现设置或修改标签标识

26、的编码内容、编码格式、编码算法及编码规则等。标签标识应确保唯一性。4.4.14 射频标签管理的设计应实现向射频标签下载定制的软件模块,应具备管理下载模块版本的功能。4.4.15 射频标签管理的设计应依据信息内容、信息属性实现对标签内存的格式化和初始化。4.4.16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应能够初始化标签物品信息,包括机构编号、物品标识、物品名称等标签数据内容。射频标签管理宜包括物品编码管理功能。4.4.17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直记载标签数据变更记录,应能追溯标签数据变更的轨迹。4.4.18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应实现数据库数据与标签数据同步,当标签更换时旧标签数据可迁移到新标签中;当标签

27、损毁、遗失、作废时,数据库记载的旧标签数据可标记为作废状态。4.4.19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应实现标签初始化的批次处理,标签数据应实现按批次的数据库导人导出。4.4.20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直具备安全管理功能,保密数据可加密存储。当标签与密码关联时,射频标签管理应具备密钥生戚、密钥标识、密钥存储、密钥使用等功能。4.4.21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宜具备安全策略管理功能,操作人员应被限制按照角色、权限、可执行功能的安全策略进行相关操作。4.4.22 射频标签管理功能的设计宜具备安全审计功能,记载操作人员的操作日志。4.4.23 射频标签数据网络传输功能的设计应实现射频标签读写器与中央处

28、理主机之间的标签数据传输。.11 4.4.24 射频标签读写器功能的设计应实现射频标签的读写功能,并为上层软件提供驱动程序功能调用。4.4.25 元钱射频空中通信功能的设计应实现射频标签数据元线通信。4.4.26 射频标签功能的设计应实现标签数据元线通信、标签数据存储、标签数据修改的功能。射频标签可内嵌配置其他功能模块。4.5性能要求4.5.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在干扰环境下仍能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干扰环境下可按照表4.5.1所示采取保障措施。表4.5.1干扰环境下的保障措施类型不幸IJ因素物理措施软件措施微波炉、电磁炉、核隔离、屏蔽、选择偶发性干扰,采用外界干

29、扰磁共振、微波理疗设UHF频段的射频标签数据过滤备、变压器通信干扰Wi日通信、NFCj函选择其他频段的射采用不同通信编信、蓝牙通信频标签码、分r-t通信信息泄漏侦昕、篡改泄漏屏蔽、减小功率数据加密建筑物、高速运动现场安装调试、刘l识n辈读写 速率、调传输阻挡大功率整读写次数潮戳,功效衰减部件防潮、调整发根据误码且在自动调特纳:环境射功率整JjJ率4.5.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实现实际操作所要求的响应速度,在业务峰值下应能满足各项操作的响应速度要求,人机响应时间不宜超过15s。4.5.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中射频标签性能指标应符合标签的生产规格。射频标签频段、识读距离和传输速率的技术参数可按表4.

30、5.3执行。 12 表4.5.3常用射频标签工作频段、识读距离和识读速率参数频段识读距离传输速度5okHz190kHz 10cm 低(主要125kHz134kHz)13. 553MHz13. 567MHz 5cm 低中ili433. OOMHz433. 79MHz 1m100m 中速(有源电子标签840MHz845MHz lm12m 中迷 高速920MHz925MHz 1m- 12m 中速高速1m-2m 2. 4000GHz- 2. 4835GHz 高速1m- 100m 5. 725GHz- 5. 850GHz GB50174有关规定。4.6.2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设置应实现所在现场环境下具有良

31、好的信号收发能力,应避免无线射频通信遭恶意屏蔽或窃取。4.6.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对终端设备、路由节点设备、射频数据处理设备等网络连接设备的标识与鉴别。4.6.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标签或设备认证功能,应防止标签或设备被冒用。4.6.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具有拒绝恶意设备接人的能力。4.6.6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标签非法使用或设备非法登录的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4.6.7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鉴别信息来源于正确的前端节点设备的功能。4.6.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防止非法节点伪造合法身份接入系统。4.6.9

32、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防止节点被恶意注入虚假信息。4.6.10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宜采用加密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4.6.1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宜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4.6.1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对系统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4.6.13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对远程访问进行访问权限和访问时效相关的访问控制管理。4.6.1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宜实现对未经过授权的软件在验证后才能下载到终端设备或节点设备上。4.6.1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合法用户能够通过指定的接口访问控制设备。 14 4.6.16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

33、应具有对录入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井应防止人机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系统要求。4.6.17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计应实现对关键设备的安全审计。审计记录的内容可包括事件的发生日期时间、发起者、事件描述和处理结果。4.7 设备及软件要求4.7.1 射频标签的存储容量应满足标签实际使用的存储要求。4.7. 2 射频标签数据保存时限和读写次数限制应满足使用要求。4.7.3 射频标签的全向通信能力和元钱通信角度盲区应满足读写设备要求。4. 7. 4 射频标签的选型应根据现行无线电频段划分的规定,选择射频标签工作频率。射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和发射场强应符合表4.7. 4 的规定。表4 .7.4射频标签工作频段

34、的划分工作频率发射场强(功率)相关文件50kHz- 190kHz 72dBA/m (主要12 5kHz-134.kHz)(Om处准峰值)信古15元(2005J423号13. 553MHz- 13. 567MHz 42dBIA/ m f言古15无(2005J423号(10m处准峰值)433. 00MHz- 433. 79MHz 10mW(巳r.p) 信部无(2005J423号840MHz-、-845MHz2W(e. r. p) 信部无(2007J205号920MHz-925MHz 100mW(e. r. p) 2. 4000GHz-2. 4835GHz 10mW(e. r. p) 信部无( 20

35、05J423号5. 725G Hz-5. 850G Hz 500mW 信苦15:无(2002J277号27dBm 4.7. 5 射频标签选型应根据射频标签技术规格和使用要求,确定射频标签类型。射频标签类型可按表4.7.5的技术特性选择。 15 表4.7.5主要射频标签类型的技术特性有源射频标签无源射频标签混合型射频标签内部电池.供电持无电源,在读写梅电池维持睡眠手1J激电1m、续不间断工作范围内活运行状态读写苦苦发出高,常足够能量支中度,从读写苦苦无射j烦信号强度低持标2在芯片运行线信号感应获得传输能量支撑数据传输传输速度高低中工作距离z 近中连续记录传感器数传感器能力连续记录传感器数仅当读写

36、苦苦激活据,仅当读写器发起据.随时读取时.记录传感器数据读射频信号时,传输传感器记录4.7.6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设置应与射频标签匹配,射频标签读写设备的识读速度、识读距离和最大识读数量应满足业务峰值时的使用要求。4.7.7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设置应满足现场电磁环境的要求。4.7.8 特殊环境下的射频标签读写器的选型应满足安全防电磁泄漏、防爆、防潮、防酸等特殊设计要求。4.7.9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选型可配备设备驱动程序,可开发射频标签相关的应用软件。射频标签读写器可扩充升级内部软件。4.7.10 前端控制器端口数量和通信协议的设置应与射频读写器匹配。4.7.11 前端控制器的选型应满足网络路由、多

37、协议转换、传输数据加密以及传输质量保障等构建数据传输网络的要求。4.7.12 前端控制器的设置应配备监控管理软件,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射频标签读写设备及监控管理射频标签数据传输网络。4.7.13 前端控制器的设置应配备开发软件库,可编程开发与射 16 频标签设备远程管理以及射频标签数据处理的相关软件模块。4.7.14 上位机的设置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工厂环境下的上位机应采用工业型的计算机。4.7.15 上位机的设置应安装配置操作系统、本地数据库以及网络软件,应安装射频标签识别软件和业务处理软件,宜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4.7.16 上位机的选型应配备其他外部设备,并应安装不同功能插卡和软件模块。4.

38、 7.17 前端控制器、上位机可作为射频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组网设备。当构建广域传输网络时,前端控制器、上位机应作为现场网络设备接入广域网络。4.7.18 现场施工宜配备专门的测试工具。4.7.19 操作系统及射频识别处理软件的选型应与射频识别处理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匹配。4.7.20 数据库软件的设置应满足系统业务处理量的处理要求。4.7.21 安全软件的设置应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要求。4.7.22 射频标签内置软件的设置应配置开放的内嵌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测试环境,应能定制开发软件模块,井下载到射频标签内。4.7.23 射频标签读写器的选型宜具备升级内部软件的能力。射频标签读写器可提供软件开发工具

39、,以及开发应用程序所需的库程序。4.7.24 前端控制器软件的设置应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模块,应并能远程执行设备监视控制指令和远程下载升级软件。前端控制器应提供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开发应用程序所需的程序库。4.7.25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选型应适合业务规模要求,大规模复杂业务系统宜采用成熟的中间件产品构建。4.7.26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设置应具备功能函数库,功能函数库应包括标签数据的采集、修改、封装、过滤、转换、加密等底层软件模块功能。4.7.27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设置应具备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的功能。4.7.28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设置应具备与上层应用软件模块对接的功能。4.7.29 射频

40、识别中间件的设置宜提供开发编程环境和开发调试工具。4.7.30 射频识别中间件的设置宜安装部署在前端控制器、上位机及射频标签数据处理中心。简单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可仅包含标签误写器和上位机。4.7.31 射频识别系统应用于相关专业行业领域时,应符合专业行业的设计要求。18 5设施建设5.1一般规定5.1.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施建设应实现射频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要求,并应实现现场环境下各项系统功能。5.1. 2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设施建设应编制设计方案。5.1. 3 设施建设施工前应进行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应依据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施工设计。5.1. 4 设施建设工程应包括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网

41、络安装布线、现场设备安装施工,以及射频识别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安装调试等。5.1.5 基础设施设计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供电、运行环境、网络传输等要求。5.1. 6 网络布线施工应满足射频识别应用系统网络传输要求,并应满足现场设备联网要求。5.1. 7 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前端感知设备安装施工应通过对现场施工改造、设备安装调试,使得现场环境满足前端设备的运行要求。5.1.8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应满足现场电磁兼容性要求,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5.1. 9 现场施工设计应包括针对电磁干扰环境对系统影响所采取的防护措施。5. 1. 10 现场施工设计应避免建筑结构以及现场环境变化对现场设备使用的影

42、响。5.2基础设施5.2.1 基础设施应包括射频识别应用系统计算机机房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供电、空调、照明、消防等设施。 19 5.2.2 计算机机房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有关规定。5.2.3 计算机机房装修工程或改造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有关规定。5.2.4 计算机机房建筑结构应按照机房设备设施计算承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有关规定。防静电地板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43、6650的有关规定。5.2.5 计算机机房供电应满足机房设备对供电负荷的要求,并应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冗余。机房供电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5.2.6 计算机机房应安装防雷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5.2.7 计算机机房应具备照明功能。机房照明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的有关规定。5.2.8 计算机机房用电设施及大功率用电设备应良好接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有关规定

44、。5.2.9 计算机机房应安装空调。空调设施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机房密闭设备间应安装通风设施,通风设施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5.2.10 计算机机房应安装消防系统,消防系统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和火灾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的有关规定。5.3现场设施5.3.1 现场设施应包括射频识读设备的支撑设施、现场供电、现场网络设施以及专用的走道、门框、立柱、货架等设施。现场设施应满足射频识读设备的运行要求。5.3.2 现场

45、设施安装及施工应根据现场环境提出设计和施工方案。5.3.3 现场设备供电不应采用临时电源设计。供电设施施工及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5.3.4 现场线缆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有关规定。5.3.5 现场预埋或铺设线缆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5. 3. 6 预埋在基础面内的线缆管槽、接线盒、分线盒的接头应防水,接头处的防水性能不应低于预埋线缆管槽防水的总体要求。5.3. 7 现场电缆桥架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

46、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隔堵措施。5.3.8 现场终端设备接地点与现场接地点应连接牢固,接地良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的有关规定。5.3.9 室外安装立杆等设施应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5.3.10 现场线路线槽低于水面时,线缆出入口处应做密封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有关规定。. 21 . 5.3.11 现场配线柜、操作台、接线箱、接线盘等设备的线路线间绝缘

47、性以及线路对地间绝缘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5.3.12 线缆在管槽内应元接头。5.3.13 现场设备配电柜、不间断电源柜、电池柜、配电箱等电源设备应布局合理,并应预留合理的操作空间,设备与设备间应留有利于设备的散热、操作和维修的空间。5.3.14 射频识别工程现场设备应避免外界干扰,可采用避开、屏蔽、隔离、移除等排除或减少干扰的措施。5.3.15 现场射频识别设备应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5.3.16 现场设备涉密时,应避免辐射电磁波导致信息泄露或信息被窃取破解。5.3.17 现场应设计被识别物体的移动路线,可根据现场建筑物遮挡情况,采

48、取建筑构件施工、选择射频探测设备的最佳安装位置等措施。5.3.18 射频识读设备的安装支架应牢固,避免摇动、振动等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5.3.19 现场恶劣环境不适合前端设备运行要求时,应通过系统设计、现场施工、加装辅助设备等措施,使得现场环境满足设备使用要求。5.4综合布线5.4.1 综合布线应实现射频识别应用工程各个设备之间数据传输要求,应包括计算机机房内网络布线以及机房到现场设备的网络布线。5.4.2 综合布线应根据射频应用系统的网络要求及施工现场环境提出设计方案。5.4.3 计算机机房网络施工宜采用综合布线设计。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

49、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有关规定。5.4.4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传输网络跨区域时应统筹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的有关规定。5.4.5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设备接头、插头、线缆、光纤等应符合综合布线的设计要求。5.4.6 射频识别工程设备宜采用光纤、A5类网线、60n同轴电缆等通用网络传输线缆和接头。. 23 . 6 安装与施工6.1一般规定6.1. 1 射频识别应用工程的施工安装应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深化设计,编制相关安装施工方案。6.1.2 施工进场前应对现场供电、供水、环境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做现场勘验,不符合要求的应

50、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现场满足施工要求。6.2施工设计6.2.1 现场施工应编制现场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场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计划、施工用料、施工机具、施工人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验收;2 现场施工设计方案应包括针对场地、建筑结构、建筑设施、管道、供电、给水排水、隐蔽工程等施工工程的设计;3 现场施工方案应在实地勘验基础上制定施工工序、施工办法,施工设备要求以及其他施工相关要求;4 现场施工方案应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划分,规章制度、标准规范、质量监督等施工管理办法;5 现场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岗位职责、安全事故处置等施工安全管理办法;6 现场施工方案应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