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密04 地球上的大气 核心考点读高考考查点知考点分布命题解读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探空气球漂移轨迹和方向1.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2.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风向、风速的判断。3.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4.以天气系统示意图、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主要天气系统的判断、特点以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等压线分布图中风力大小(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空气运动方向与大气物理状况(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积雪厚
2、度的年际变化(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火星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亚欧大陆东西岸气温差(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热带季雨林(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北半球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气温和降水的差异(2018年浙江高考真题)东北地区年等降水量线(2018年浙江高考真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大气环流(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地中海气候特征常见的天气系统(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冷锋和暖锋(2018年浙江高考真题)锋面气旋(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气旋
3、和反气旋(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暴雪天气和风力的大小 核心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受热,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
4、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3、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热力环流实例(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决定风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不影响风速,改变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降低风速,影响风向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1.利
5、用大气保温原理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
6、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2)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3)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4.风向的判定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7、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考法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题型预测:选择题)1(2019浙江高考真题)夏至日前后,俄罗斯圣彼得堡(60N)会出现夜晚不黑现象,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A折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散射作用【答案】D【详解】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中高纬度地区,有时出现的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个夜晚天空并不完全黑下来。故选D。考法一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8、题型预测:选择题)2(2017浙江高考真题)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D【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大。当地面积雪量较大时,地面的反射量会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较少,年均温较低。反之,当地面积雪量较小时,地面反射量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较多,年均温较高。故选D。考法三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
9、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列各题。3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 辐合上升B热力 辐合上升C动力 下沉辅散D热力 下沉辐散4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 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答案】3B 4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3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
10、选B。4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山坡降温快,寒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不符合图中等温线特征,B错。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故选D。(2020浙江高考真题) 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
11、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ABCD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AABBCCDD【答案】5A 6B【分析】5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选A。6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在纬向上气球漂移均以向东漂移为主,7 月气球漂移均表现出随高度增加先东漂
12、后西漂,表现出低层西风,高层东风。冬季月份气球漂移距离随高度增加明显,为较强的平均西风所控制。在经向上,700hPa 以下对流层低层表现出季风特征,夏季月份北漂,其他月份南漂;100hPa以上的平流层低层则表现出和对流层低层相反的特征,夏季南漂,冬季北漂。平均水平漂移距离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7、8 月份整层最大平均漂移距离在 30km以内,而冬季在70hPa 以上,漂移距离达到100km 左右。考法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题型预测:选择题)(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此时刻可能出
13、现雨雪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7A 8B【分析】7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闽南三角城市群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包含厦门、泉州和漳州3个地级市及所辖县区,下图是闽南三角地区19962017年部分土地平均相对地表温度。完成下面小题。1城市群易出现热岛效应
14、组成该区域热岛的主要是( )A耕地、建设用地B耕地、草地C裸地、建设用地D草地、裸地219962017年该区域的( )A土地开发受到限制B裸地草地面积减少C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D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纳木错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最深处超过了120米,图1为纳木错周边水系图,图2为图1中A地昼雨量与夜雨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纳木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周边气温年较差较小B周边水系呈放射状C由地壳断裂抬升形成D主要补给为地下水4A地8月昼雨量与夜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下沉气流较明显B夜晚谷地有逆温现象C白天水汽被大量蒸发D夜晚谷风爬升后降水 北京北部山区与南
15、部平原地区之间往往会形成热力环流。在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完成下面小题。5与“白天风向北转南”现象相关的是( )A山区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平原空气增温慢,空气密度大B山区空气冷却快,空气密度大,平原空气冷却慢,空气密度小C山区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平原上方同高度空气增温慢,空气密度大D山区空气冷却快,空气密度大,平原上立同高度空气冷却慢,空气密度小6北部山区天气,南风时有阴雨,北风多为晴朗,原因可能是( )A南风下沉气流,升温干燥B北风上升气流,降温干燥C南风上升气流,降温湿润D北风下沉气流,升温湿润 下图是某地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箭头代表风向,甲地
16、气压大于乙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图示地区( )A南半球,近地面B南半球,高空C北半球,近地面D北半球,高空8如果甲乙代表锋面,则( )A是暖锋,雨区主要在侧B是冷锋,雨区主要在侧C是冷锋,雨区主要在侧D是暖锋,雨区主要在侧【答案】1A 2D【分析】1根据大气受热原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当地面温度明显增高时,气温上升,会形成热岛效应。图中地面相对温度明显一直处于正增长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所以组成该区域热岛的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A正确。故选A。 219962017年该区域的建设用地地表温度升高幅度一直最高,说明建设用地规模增加最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D正确。土地开发没有受到限制,A错误。
17、草地先增温后降温,调节功能增强,说明面积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等植被整体覆盖率会出现下降,C错误。故选D。【点睛】草地植被丰富,湿度较大,地表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较慢,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答案】3A 4A【分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湖泊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3据图1可知,纳木错湖泊周边水系呈向心状,B错误;地处青藏高原,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D错误;海拔高,且湖泊周边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小,A正确;纳木错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C错误。故选A。4据图2可知,A地8月昼雨量明显少于夜雨量,即A地多夜雨。说明谷地白天
18、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夜晚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故选A。【点睛】谷地夜雨形成的原因:夜晚山顶降温,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夜间山谷温暖,气流上升降雨。【答案】5C 6C【分析】5由材料可知,北京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地区之间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往往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山区接受的的太阳辐射多,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形成低压;平原上方同高度空气增温慢,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空气从气压较高的南部平原吹向气压较低的北部山区,形成偏南风。故选C。6北部山区吹南风时,气流顺着山坡爬升,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吹北风时,北风越过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形成降水,天气晴朗干燥。故选C。【点睛】
19、山谷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答案】7A 8C【分析】7根据图中等压线示意图、风向和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关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甲地气压大于乙地及箭头方向可知,其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可知该地区为南半球,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存在夹角,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所以该地区为近地面,故A正确,B、C、D错误。8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一线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左侧,属于冷锋;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多阴雨天气。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核心考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
20、形成1、大气环流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单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3、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 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6、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成因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西北夏季:东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南亚季风海陆热
21、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冬季:东北夏季:西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二、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考法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浙江高考真题)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
22、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答案】1D 2B【分析】1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故选D项。2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形成西风漂流,故选B项。考法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题型预测:
23、选择题)(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A甲:动力原因 上升B乙:动力原因 上升C甲:热力原因 下沉D乙:热力原因 下沉4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A甘蔗B葡萄C香蕉D牧草【答案】3A 4D【分析】3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
24、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4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风带的分布可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选D。甘蔗和香蕉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A、C错;葡萄属于温带水果,但喜光,B错。考法三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2020浙江高考真题) 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
25、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完成下面小题。11T1、T2在7月70N,都较小1月30N,都较小7月40N,都较大1月50N,都较大ABCD1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BCD【答案】11A 12C【分析】117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普遍高温,70N昼长时间长,光照时间长,海陆间水循环活跃,海陆温差小,因此70N,T1、T2都较小,正确。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3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少雨,海陆
26、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3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在冬季风的推动下,沿岸南下的冷水流较强,降低的海洋水温,使得海陆温差变小,T1较小,正确。7月40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陆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T1较小,错误。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1月5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寒冷干燥,附近有寒流经过,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错误。A正确。12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错误。45N以北亚欧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
27、经过,可以增加西部海岸温度,减小海陆温差,正确。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大了东岸的冬季陆地的寒冷程度,增加了东岸温差,错误。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东部陆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海陆温差大,正确。C正确。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少雨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2图示月份图中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东北风东北风B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D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图中甲、乙所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28、 )属于低纬度环流圈位于北半球属于中纬度环流圈位于南半球ABCD4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020年5月,海港城市哥德堡郊外竖立了一座30米高的瑞典首座木制风力发电塔,具有与钢一样坚固的结构。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在胶合木工厂内完成加工,然后通过公共道路轻松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读哥德堡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哥德堡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得益于( )A极地东风B盛行西风C东南信风D西北季风6木制风力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成
29、本( )A减少生产成本B方便回收利用C增强塔体坚固D降低运输限制7冬至日这天,哥德堡( )A港区出现封冻B白昼时间比北京长C太阳东南升起D正午日影一年中最短读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序号为气压带,为风带。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代表极地高压的是( )ABCD9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是( )ABCD【答案】1C 2B【分析】1从图中甲、乙气压中心的分布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最强盛时,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截断,海上形成高压中心,所以此时最可能为7月,华北地区受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故选C。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30、位于东亚,位于南亚,7月份,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月份澳大利亚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澳大利亚大陆吹向海洋,偏转形成东南风。故选B。【点睛】7月份季风环流示意图【答案】3B 4D【分析】3根据图中纬度越往南数值越大可知,图示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甲、乙所代表气压带或风带分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带,甲乙位于30S到60S,属于中纬度环流圈,则错;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B。4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则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冬日风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春景;接天莲叶无
31、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夏日景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为冬日景色。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睛】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答案】5B 6D 7C【分析】5读图可知哥德堡市位于北纬40-60的欧洲西岸,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因此风能资源丰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6采用模块化生产并不能减少生产成本,故A错误。是否方便回收利用不是生产过程考虑的主要内容,故B错误。采用模块化生产不能增强塔体坚固,故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通过公共道路轻松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可知,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减低运输限制,故D正确。所以本题
32、正确答案为D。7哥德堡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终年不冻,故A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哥德堡市纬度比北京高,所以哥德堡市的白昼时间比北京短,故B错误。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故C正确。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因此哥德堡的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8D 9B【分析】8.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表示气压带的是,根据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分析,其中为赤道低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D正确。故选D。9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与气候。温带海洋性
33、气候终年受到西风的影响形成,图中为风带,其中为信风带,为西风带,为极地东风带。B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图中极地东风向右偏转,该图为北极俯视图。核心考点三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降水区的位置(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
34、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三、 锋面气旋 1、定义:近地面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2、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1、 冷锋与暖锋的比较: (1)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
35、的方向箭头,它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2) 锋面符号不同: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3) 锋面坡度(即锋面线与地面的夹角)不一样:因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4) 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冷锋降水主要出现
36、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线前,雨区范围较宽。(5) 冷锋、暖锋降水的时间、强度也不一样。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暖锋降水时间长,强度小。(6) 冷锋、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暖锋过境后,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以上是冷锋和暖锋的主要区别,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
37、锋面活动有联系,其中以冷锋的影响为主。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冬季暴发的寒潮也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2.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考法一 锋面气旋(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乙上升气流较强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丙上升气流较强ABCD【答案】1B 2B【解析】1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
38、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选B项。2乙处等压线比较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丙处风力较小,对;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正确,故选B项。考法二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题型预测:选择题)(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
39、分别是A气旋,顺时针辐散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4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电闪雷鸣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风雨交加D丁地阴雨连绵【答案】3C 4C【解析】【分析】主要考察天气系统,要求能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分析出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等天气系统。3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等压线闭合,属于高气压,从经纬度可以判断属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选择C。4甲地为反气旋天气以晴朗为主,A错;根据等压线判断 乙地吹西南风,B错; 丙地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风雨交加 ,C对 ;丁地等压线平直,没有锋面、气旋活动,不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D错。考法三 天气状况(题
40、型预测:选择题)(2016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l25日的天气变化。完成下列各题。5该地21日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低,暖湿气流强烈上升 B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C气压高,干冷气流强烈下沉 D暖空气强烈抬升干冷空气6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答案】5B 6D【分析】5该地位于浙江,1月21日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水汽快速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暴雪,B对。不是气压低,是暖湿气流被冷空气抬升形成,A错。干冷气流强烈下沉,水汽不会凝结,形成
41、降水,C错。冷空气在下面,暖空气强烈不能抬升干冷空气,D错。故选B。6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主要直接原因。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D对。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上升,但不是风力减小的原因,A、B错。雪过天晴,天气转好,不是风力减小原因,C错。故选D。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下表为会议期间北京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日27日28日29日晴晴晴晴822C616C619C418C1会议期间( )A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正午影长逐渐变短B长沙日出时间较前一天提前C北京香山红叶迎来最佳观赏
42、期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2推测会议期间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 )A由动力因素形成B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散C由热力因素形成D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出现伏旱天气下图(图)为静海区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我校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4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世界某岛附近气压分布图,图示时刻该气压中心为一年中最强盛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
43、示气压中心的性质为( )A暖高压B热低压C冷高压D冷低压6此时,控制图中岛屿的气流的运动方式是( )A水平方向由东北吹向西南B垂直方向辐散下沉C水平方向由西南吹向东北D垂直方向辐合上升7下列因素中,对图中居民点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天气因素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B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C丁地骤降大雨D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9未来几天丙地( )A气温将升高B易出现雾霾天气C一定出现降水天气D可能出现扬沙天气【答案】1C 2C【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和天气系统,需要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1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昼长逐渐变短,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正午影长逐渐变长,长沙日出较前一天推迟,A、B错误。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10月份为南半球春季,应将要收割小麦,D错误。10月份,随着气温降低,北京香山枫树枫叶逐渐变红,加上天气晴朗,正是观赏的好季节,C正确。2会议期间,北京天气晴朗,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主要是受亚洲高压影响形成的。亚洲高压是热力因素形成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C正确,A、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出现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