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16--探究固体和大气压强的实验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88629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探究固体和大气压强的实验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16--探究固体和大气压强的实验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6 探究固体和大气压强的实验题 抓住考点学 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 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能说压强越明显,因为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 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5.如果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答:相同,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而已。 6.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根据考点考 【例题1】(2019甘肃兰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在透明有机盒内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他通过观察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试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的其他实验还有哪些,请举出一例 。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用图中 两次试验进行比较。 (3)分析比较图中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甲乙;(3)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距离的大小来判定动能的大小,采用的也是转换法;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要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只改变压力大小,可选用甲乙两次实验; (3)分析图甲丙实验,压力相同,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可得到结论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例题2】(2020四川南充)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的关系; (4)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凹陷程度 (2)压力 (3) 压力大小 (4)错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解析】(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发现,相同的两个木块,一个竖放,一个平放,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积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可以得到: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甲、丙两图发现:海绵的受力面积相同,海绵受到的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故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因甲、丁两图中受力面积不同,即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结合考点练 1.(2020贵州黔东南)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和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_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_________(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__(选填“>”“<”或“=”)。 【答案】 (1) 海绵下陷(或凹陷)程度 控制变量法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3) 乙、丙 (4) = 【解析】(1)本实验将压力的作用效果转换到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利用了转换法。 实验中有压力、受力面积两个变量影响实验,在探究其中一个对实验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另外一个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通过比较图甲、乙发现海绵的受力面积相同,受到的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在压力一定时,比较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到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力和图丁中木板受到压力大小相等,海绵和木板的受力面积又相同,根据可知受到的压强相等,即p= 2. (3分)为了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2.5ml的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cm。 (2)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简,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 (3)该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   Pa。 【答案】(1)4.00;(2)6.4;(3)1.024×105Pa。 【解析】由刻度尺可直接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拉力的大小;根据公式p=求出大气压强。 (1)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5ml=2.5cm3,这2.5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4.00cm; (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是6.4N; (3)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0.625cm2=6.25×10﹣5m2, p===1.024×105Pa。 3.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拍斯卡重复了认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 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 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 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 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1)酒精容易蒸发;(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 (3)CD。 【解析】(1)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用1m长的玻璃管做实验,结果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A、由题意知: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故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错误;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不一样的实验结论,故B错误;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确。 故选CD。 4.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甲 乙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 状态。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 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 。 (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闱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 。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 【答案】(1)活塞;运动;二力平衡;(2)偏小;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3)减小摩擦;活塞自身重力;(4)C;FL/V。 【解析】(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活塞是运动的;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利用二力平衡原理来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因此需要记录此时的示数; (2)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即有残余气体,注射器内还会有一定气压,这样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 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可以采用这一简单的方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3)涂抹凡士林的好处:一是减小摩擦,二是活塞的密封性好。 当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筒不在水平方向时,由于活塞受重力的作用,使得测力计的拉力不等于大气压力,从而影响测得的大气压,所以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筒保持在水平方向,目的是为了减小活塞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4)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选C; 活塞的面积S=V/L,将测量结果代入压强公式得:p=F/S=F/ V/L =FL/V。 5.(1)图A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A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B中 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B中 图的现象。 A B 【答案】(1)734 (2)甲;丙 【解析】(1)如图15所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34mm,又管内水银上方是真空,所以大气压强就是734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根据观点一:酒精易挥发,更易变成气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结合图应该选甲;根据观点二:大气压撑起液注,那么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撑起酒精的高度更高,故选丙。 6.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你应 , 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 ,说明 。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影响。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管中液面的高低取决于瓶内气压,要想让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只需增大瓶内气压即可,所以应向瓶内吹气。 (2) 越往高处气压越低,越向低处气压越高,所以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外界气压升高 当外界气压增大是h就会减小,所以管内水柱下降,说明越向低处气压越大。 (3) 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是因为温度对气压的影响。 7.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   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3)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转换法 .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   .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只适用几何形状   的固体压强的计算. 【答案】(1)海绵被压下深度;(2)高度;(3)2、3或5、6;(4)控制变量法; (5)p=ρgh;(6)规则. 【解析】(1)根据海绵被压下的深度可以知道其受到压强的大小。 (2)底面积相同,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 (3)高度相同,底面积不同,2、3或5、6能看出来。 (4)很明显本实验是在控制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 (5)P=F/S=G/S=mg/S=ρVg/S=ρShg/S=ρhg (6)只用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才能直接应用(5)得出的表达式来计算固体产生的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