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二十六) 免疫调节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A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2.(2022·辽宁鞍山模拟)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①~⑦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
B.细胞①不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C.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 [细胞①~⑦属于免疫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细胞和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会生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细胞①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B正确;③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
3.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A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4.(2021·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C [肥大细胞上的抗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结合,而过敏原可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故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A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故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由于过敏反应与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有关,故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B [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图中a细胞表示浆细胞,但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错误;抗红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该病为自身免疫病,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C [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不是呼吸困难,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7.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B.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
C [过程Ⅰ为抗体参与“作战”的体液免疫,其中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细胞;过程Ⅱ为依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细胞免疫,其中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b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两种免疫过程中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A、B正确,C错误;图中的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D正确。]
8.(2020·天津高考)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B [由题意可知,通过基因工程制备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可作为疫苗,A正确;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该病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疫苗是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不会在机体内增殖,C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D正确。]
9.(2021·湖南高考)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D [免疫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的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在人和哺乳类动物主要是胸腺和骨髓,鸟类还包括法氏囊,A正确。由题可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从而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育场所,若将孵出当日的雏鸡的法氏囊摘除,B淋巴细胞无法产生,C正确。IBDV灭活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注射IBDV灭活疫苗是为了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该病毒再次侵入体内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由于雏鸡已经感染了IBDV,注射IBDV灭活疫苗没有任何作用,D错误。]
10.(2021·赤峰期末)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效应细胞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使其细胞裂解
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D.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 [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使其细胞裂解,B正确;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只是刺激人体产生相关抗体和记忆细胞,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快速治愈重症新冠肺炎患者,C错误;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关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11.机体对抗流感病毒等病原体,需要依靠免疫调节,而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实现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可防御病原体的侵袭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它们都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
D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D正确。]
12.(2021·河北张家口段考)下图表示人体某种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b细胞能识别抗原
C.c物质是抗体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A [a细胞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B正确;c物质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C正确;抗体与自身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2·四川成都模拟)流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甲是________细胞,细胞甲在图示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丙能识别抗原—抗体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看出,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之后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流感疫苗可一定程度预防流感,但每年都要注射流感疫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乙可分泌抗体,是浆细胞,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甲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抗体,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识别作用有关。抗原—抗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之后得到的产物有用的则被细胞进行再次利用,如果没用则排出细胞外,最终排出体外。(3)疫苗一般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注射疫苗之后,人体会发生体液免疫从而产生记忆细胞及抗体,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单链RNA病毒在复制时容易出错,从而导致变异发生,因此需要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答案: (1)B或记忆 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被自身细胞利用和排出细胞外 (3)疫苗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
14.(2021·邯郸三模)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是一种带包膜的RNA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膜表面主要由3种结构蛋白组成: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M),病毒膜内是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的RNA。这些研究为疫苗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人体内的_________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毒暴露出来,可被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因而被吞噬、消灭。
(2)疫苗的临床试验采取双盲试验法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方法是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种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试验操作者观察两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检测抗体水平。试验过程中,除了试验设计者外,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均不知晓试验分组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新冠疫苗能否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毒暴露出来,可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后分解。(2)疫苗的临床试验采取双盲试验法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方法是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种适量疫苗和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试验操作者可根据两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判断疫苗的安全性,根据抗体水平判断疫苗的有效性。试验过程中,除了试验设计者外,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均不知晓试验分组情况,以排除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由于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所以新冠疫苗能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不能,原因是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现有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难以发挥保护作用)。
答案: (1)效应T细胞 浆 抗体 (2)适量疫苗 等量生理盐水 可以避免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3)能,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不能,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现有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难以发挥保护作用)
15.(2021·沧州期末)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对年龄为16~26岁的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接种后,能大大增强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如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HPV疫苗能预防HPV引发的子宫颈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②是_______,其分泌的物质A是______。当再次注射HPV疫苗时,疫苗能直接刺激图中的细胞_______(填数字序号),该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白细胞都会识别自身细胞表面的HLA而不攻击自身的细胞。研究发现,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据此分析,感染HPV会使人患子宫颈癌的概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射HPV疫苗能抵御HPV感染的原理是HPV疫苗含有与HPV相似的抗原结构,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抵御HPV感染。(2)根据分析可知,细胞②是T细胞,物质A为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当再次注射HPV疫苗时,由于记忆B细胞保留有抗原的记忆,因此能够被抗原直接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可与HPV结合,阻止HPV的传播。(3)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白细胞都会识别自身细胞表面的HLA而不攻击自身的细胞。若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或白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可能会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增加患子宫颈癌的概率。
答案: (1)HPV疫苗含有与HPV相似的抗原结构,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抵御HPV感染 (2)T细胞 淋巴因子 ④ 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或白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可能会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增加患子宫颈癌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