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细胞,滴加碘液后,细胞内的螺旋形结构被染成蓝色。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对水绵进行黑暗环境处理
B.水绵细胞会消耗水中的氧气
C.被碘液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D.环境温度越高滴加碘液后染色越深
2.(2018·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九年级期中)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碘液。下列实验中,碘液作用相同的是()
①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⑤唾液的消化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3.(2018·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图为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简图,①~⑦表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④中叶片脱色需使用酒精
C.⑥加入碘液用于检验淀粉 D.⑦中叶片变蓝的部位为b
4.(2018·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结果显示遮光处不变蓝,见光处变蓝。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②二氧化碳是制造淀粉的原料
③光是制造淀粉的条件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5.(2018·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九年级期中)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6.(2019·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同学们利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检测叶片是否产生淀粉前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C.用碘液染色后,天竺葵叶片的A处(银边部分)变为蓝色
D.对比A、B两处的结果可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7.(2019·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下列四个实验操作中,滴加的液体或试剂,不是碘液的是()
A.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B.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
C.检测天竺葵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D.验证玉米胚乳的功能
8.(2018·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与其相应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
实验活动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A
练习使用显微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B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
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把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
使叶片脱色
A.A B.B C.C D.D
9.(2019·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呼吸作用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破坏细胞结构使碘液易于染色
D.少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10.(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九年级期中)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M”形纸片遮挡叶片,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 )
A.“M”呈黄白色 B.“M”呈蓝色
C.“M”呈绿色 D.“M”星黑色
二、实验探究题
11.(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九年级期中)小薇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探究过程。
(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
①小薇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转动____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在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她发现2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的____是____方向流动的。
②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图一中的5对应图二中的___(填数字),水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_____。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她要证明植物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1小时后将甲装置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实验成功。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_____。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四)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五)。
①图四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____;在g点时图五中箭头___(填数字)表示的过程不出现;当图五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____(填数字)。
②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 点会向___移动。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详解】
水绵是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由题干可知,水绵细胞用碘液染色,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碘液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淀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
2.B
【详解】
①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就要用碘液染色;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⑤唾液的消化作用,滴加碘液,是验证淀粉的含量,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3.D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3)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详解】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A分析合理;
B、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在步骤④中,对叶片脱色用的是酒精,故B分析合理;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在步骤⑥中,滴加的试剂的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故C分析合理;
D、⑦中a、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b、c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a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部分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部分有叶绿体、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故D分析不合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理解掌握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D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详解】
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本实验说明③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5.C
【详解】
试题分析: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C错误;
D、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6.C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设置了对照实验:AB的变量是叶绿体。
【详解】
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可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呼吸作用运走耗尽,A正确;
鉴定植物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须先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再加碘液检测,B正确;
A处(银边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C错误;
AB的变量是叶绿体,A处(银边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色,B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色,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点睛】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本实验对变量的控制科学合理,实验方案设计恰当。
7.B
【分析】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具保护胚与胚乳的功能。胚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详解】
为了便于观察,对口腔上皮细胞用碘液染色,故A不符合题意;制作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用清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用生理盐水,故B符合题意;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在玉米的切面上滴加碘液发现胚乳变蓝,说明胚乳中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观察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问题,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
8.B
【详解】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A正确;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防止装片产生气泡,B错误;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目的是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便于观察,C正确;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而不是使叶片脱色,D错误。
9.B
【分析】
①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错误;②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③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错误;④用碘处理后,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说明这一部分叶片内有淀粉产生,D错误。
10.A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如果用黑色的“M”字形纸片遮挡时,叶片遮挡的部位,不能接受光照,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叶片的其它部位能接受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M”字形纸片遮挡时,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M”呈黄白色。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叶绿素)的细胞内进行。
11. 转换器 细胞质 顺时针 线粒体 8 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蒜苗细胞内有叶绿体,会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d、g ①②③④ 0-6时和18-24时 下
【分析】
图一中,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下表皮,5是气孔;图二中,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详解】
(1)①高倍镜使用: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时,要注意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由于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若图中叶绿体在视野的右侧,那么,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在左侧;而由于细胞质的流动的环流,因此细胞质实际流动的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的方向相同,若她发现2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则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也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②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并不是所有叶片活细胞都有叶绿体,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就没有;而所有叶片活细胞应该都有线粒体。所以,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与图二中的6表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图一中的5 对应图二中的8,都是指气孔,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甲瓶蒜黄中无叶绿体,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是蒜苗,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
(3)①图四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 d;g;6时~18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释放量,也就是说明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而在d点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因此,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从c点有机物开始积累,到g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在g点时图五中箭头 ①②③④(填数字)表示的过程不出现;当图五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 0 6时和18 24时(填数字);图中0时~6时ab段、18时~24时hi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
②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 点会向下移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及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并且具一定看图识图能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