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82900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 化 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Zn6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 6s B. 2d C. 3f D. 1p 2.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H3·H2O B. Ba(OH)2 C. CH3COOH D. HF 3. 下列措施不能加快Zn与1mol/L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 A. 用Zn粉代替Zn粒 B. 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C. 升高温度 D. 再加入1mol/LCH3COOH溶液 4.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 0.1mol/L氨水溶液pH<13 B. 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C. 氨水与Al3+盐反应生成Al(OH)3 D. 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 5. 25℃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A. 0.1mol/LNH4Cl溶液 B. 0.1mol/L盐酸 C. pH=2NaHSO4溶液 D. pH=12氨水 6. 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构造原理呈现的能级交错源于光谱学实验 B. 符号为M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32个 C.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 24Cr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44s2 7. 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Y、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Z>X>Y B. 第一电离能:Y<Z C. Y、W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元素 D. X、Y、Z、W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8. NaCl固体溶解过程及NaCl溶液导电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a离子为Na+,b离子为Cl− B. 通电后,NaCl发生电离 C. 图②表示通电后,离子定向移动,推测X为电源正极 D. 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也是物理变化 9.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 A. 碳酸显酸性:H2CO3=2H++ B.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H2O⇌+OH− C.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Fe3++Cu=Fe2++Cu2+ D. “84消毒液”中加少量醋增强漂白性:ClO−+H+=HClO 10. 常温下,1mol化学键形成(或断裂)的能量变化用E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键 H−H Cl−Cl H−Cl E/(mol/L) 436 243 431 A. 1molH−Cl化学键的形成,放出431kJ的能量 B. 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过程中,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 C. H2(g)+Cl2(g)=2HCl(g) ΔH=−248kJ/mol D. 1molH2(g)和1molCl2(g)总能量高于2molHCl(g)的总能量 11. 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CO2(g)⇌2CO(g) 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当CO2的生成速率等于CO的生成速率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 D. 增加C(s)的质量,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 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已知:+H2O2+2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表明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②KCrO2表现出还原性 C. 反应①③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③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则试剂A可以是NaOH溶液 13.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反应历程是:i.H2O2+I−=H2O+IO−;ii.H2O2+IO-=H2O+O2↑+I−,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不加KI溶液和加入KI溶液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K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B. 曲线②代表加入KI的能量图 C. 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 D. 反应i是放热反应,反应ii是吸热反应 14. 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已知:≈1.26×10-12,常温下,几种难溶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常数如下: 难溶电解质 颜色 Ksp ZnS 白色 1.6×10-24 CuS 黑色 1.3×10-36 FeS 黑色 6.3×10-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浊液生成的原因是:Zn2++S2−=ZnS↓ B. a中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ZnS(s)⇌Zn2+(aq)+S2−(aq) C. 实验②和③生成黑色沉淀,可用相同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D. 若在试管b中滴加1mL0.1mol/LFeSO4溶液,白色沉淀可以转化为黑色沉淀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0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e Mg C Cl Na Li N Si O H 电负性 1.5 1.5 2.5 3.0 0.9 1.0 3.0 1.8 3.5 2.1 已知: i.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 ii.在水等强极性溶剂中,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异是影响化学键断裂难易程度的原因之一。水化物M−O−H结构中,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异越大,所成化学键越容易断裂,电离出OH−或H+。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范围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A.Li3N B.BeCl2 C.AlCl3 D.SiC ①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 (3)HClO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显碱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 II.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请解释: (4)N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Li,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5)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结合价电子排布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16. 电化学原理在能量转换、物质合成、防止金属腐蚀等方面应用广泛。 (1)下图是常见电化学装置图 ①负极材料为Zn,其在此装置中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若用一根铜丝代替盐桥插入两烧杯中,电流计指针也发生偏转,推测:其中一个为原电池,一个为电解池,写出a端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 (2)下图是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示意图 ①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从___________(填b或c)口导出。结合化学用语解释NaOH在此区域生成的原因___________。 ③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 (3)下图探究金属Fe是否腐蚀的示意图 在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琼脂和饱和NaCl溶液混合,滴入5~6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将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溶液变红的部位为_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 17. 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是不同的。 (1)醋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mol/L的醋酸和盐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II表示滴定___________的曲线(填“盐酸”或“醋酸”)。 ②当滴定到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的是___________(填“盐酸”或“醋酸”)。 ③当V(NaO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④在上述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式滴定管 B.锥形瓶 C.容量瓶 D.玻璃棒 18.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氨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N2(g)+3H2(g)⇌2NH3(g) ΔH1=−akJ·mol-1 O2(g)+2H2(g)=2H2O(l) ΔH2=−bkJ·mol-1 (1)有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特殊催化剂表面与H2O反应可生成NH3。则由N2与H2O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主要以N2(g)、H2(g)为原料气合成NH3。 ①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N2和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数据如下: 物质 N2 H2 NH3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2 0.6 0.2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可用分数表示)。 ②若按以下浓度投料,其它反应条件与①相同,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无法判断”)。 物质 N2 H2 NH3 起始浓度(mol/L) 0.5 1.5 0.5 ③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H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i.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ii.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3)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9. 为研究FeCl3溶液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I.FeCl3溶液与碱、盐的反应 (1)①中主要发生了沉淀的转化,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②,同学认为其反应原理为“物质间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有同学提出沉淀中可能还有碳酸盐,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取样,___________,证明沉淀中含有碳酸盐。 II.FeCl3溶液与足量锌粉反应的探究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6.5g锌粉,然后加入50mL1.0mol·L−1FeCl3溶液,搅拌,充分反应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Zn的性质与Al相似,能发生反应:Zn+2NaOH=Na2ZnO2+H2↑ (3)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___________。 (5)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泡; iii.将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并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iv.向i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 a.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b.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Fe3O4,理由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Zn6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 6s B. 2d C. 3f D. 1p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主量子数为6,存在s轨道,A项正确; B.主量子数为2,存在s、p轨道,不存在d轨道,B项错误; C.主量子数为3,存在s、p、d轨道,不存在f轨道,C项错误; D.主量子数为1,只存在s轨道,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2.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H3·H2O B. Ba(OH)2 C. CH3COOH D. HF 【答案】B 【解析】 【详解】NH3·H2O、CH3COOH、HF在水溶液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Ba(OH)2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 故答案为B。 3. 下列措施不能加快Zn与1mol/L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 A. 用Zn粉代替Zn粒 B. 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C. 升高温度 D. 再加入1mol/LCH3CO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Zn粉代替Zn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 B.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Zn会先置换出铜,之后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为弱酸,1mol/LCH3COOH溶液溶液中c(H+)<1mol/L,加入后相当于稀释,会使氢离子浓度变小,减慢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 0.1mol/L氨水溶液pH<13 B. 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C. 氨水与Al3+盐反应生成Al(OH)3 D. 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A.0.1mol/L氨水溶液pH<13,说明一水合氨不完全电离,为弱碱,A符合题意; B.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其显碱性,但不能证明为弱碱,B不符合题意; C.无论强碱还是弱碱,都可以与Al3+盐反应生成Al(OH)3,C不符合题意; D.选项未指明浓度,若等浓度的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可以说明其为弱碱,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 25℃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A. 0.1mol/LNH4Cl溶液 B. 0.1mol/L盐酸 C. pH=2NaHSO4溶液 D. pH=12氨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的电离平衡:H2O⇌H++OH-中,要使平衡发生移动,应改变溶液c(H+)或c(OH-)的浓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据此判断水的电离程度。 【详解】A.0.1mol/LNH4Cl溶液中铵根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B.盐酸是一元强酸,盐酸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其中0.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1mol/L; C.pH=2的NaHSO4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其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D.一水合氨是弱碱,pH=12氨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中氢氧根浓度是0.01mol/L; 酸或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0.1mol/L盐酸溶液。 故选B。 6. 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构造原理呈现的能级交错源于光谱学实验 B. 符号为M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32个 C.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 24Cr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44s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A正确; B.符号为M的能层序号为3,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32=18个,B错误; C.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为2s22p2,轨道表示式为,C错误; D.24Cr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 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Y、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Z>X>Y B. 第一电离能:Y<Z C. Y、W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元素 D. X、Y、Z、W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Y为Na元素,Y、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为Cl元素。 A. 具有相同电子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Z离子多一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Z>X>Y,选项A正确; B. Y为金属元素,Z为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Y<Z,选项B正确; C. Na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元素,、Cl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元素,选项C不正确; D. X、Y、Z、W核电荷数分别为8、11、16、17,逐渐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8. NaCl固体溶解过程及NaCl溶液导电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a离子为Na+,b离子为Cl− B. 通电后,NaCl发生电离 C. 图②表示通电后,离子定向移动,推测X为电源正极 D. 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也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分子中O原子显负电性,会吸引钠离子,且钠离子的半径小于氯离子,所以b离子为Na+,c离子为Cl−,A错误; B.通电后,NaCl发生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B错误; C.通电后为电解池,水和氯离子显负电,向阳极移动,所以X为电源正极,C正确; D.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即电解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碳酸显酸性:H2CO3=2H++ B.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H2O⇌+OH− C.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Fe3++Cu=Fe2++Cu2+ D “84消毒液”中加少量醋增强漂白性:ClO−+H+=H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是二元弱酸,碳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是H2CO3H++、 H++,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H2O+OH−,故B正确; 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84消毒液”中加少量醋增强漂白性,离子方程式是ClO−+CH3COOH=HClO+CH3COO-,故D错误; 选B。 10. 常温下,1mol化学键形成(或断裂)的能量变化用E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键 H−H Cl−Cl H−Cl E/(mol/L) 436 243 431 A. 1molH−Cl化学键的形成,放出431kJ的能量 B. 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过程中,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 C. H2(g)+Cl2(g)=2HCl(g) ΔH=−248kJ/mol D. 1molH2(g)和1molCl2(g)的总能量高于2molHCl(g)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成键放热,根据题给数据可知,1molH−Cl化学键的形成,放出431kJ的能量,A正确; B.反应过程中H2和Cl2中的非极性键断裂,形成HCl中的极性键,B正确; C.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所以H2(g)+Cl2(g)=2HCl(g)的ΔH=(436+243)kJ/mol-431 kJ/mol×2=−183kJ/mol,C错误; D.根据C选项可知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HCl为放热反应,所以1molH2(g)和1molCl2(g)的总能量高于2molHCl(g)的总能量,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 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CO2(g)⇌2CO(g) 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当CO2的生成速率等于CO的生成速率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 D. 增加C(s)的质量,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器恒容,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所以未平衡时压强会变,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 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应是当CO2的生成速率等于CO的生成速率的一半时,达到平衡,B错误; C.该反应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转化率会降低,C错误; D.C为固体,增加C(s)的质量,平衡不移动,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 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已知:+H2O2+2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表明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②KCrO2表现出还原性 C. 反应①③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③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则试剂A可以是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Cr2O3与KCrO2中Cr化合价相同,Cr2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①表明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KCrO2与双氧水反应生成K2CrO4,Cr化合价升高,因此反应②KCrO2表现出还原性,故B正确; C.根据反应①中Cr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③中Cr的化合价为+7价,反应①③中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反应③中若试剂A是NaOH溶液,则消耗氢离子,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H2O2+2H+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与题中颜色变化相违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反应历程是:i.H2O2+I−=H2O+IO−;ii.H2O2+IO-=H2O+O2↑+I−,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不加KI溶液和加入KI溶液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K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B. 曲线②代表加入KI的能量图 C. 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 D. 反应i是放热反应,反应ii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I−在反应i中被消耗,但在反应ii中又生成,整个过程质量没有变化,所以K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A正确; B.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曲线②代表加入KI的能量图,B正确; C.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根据曲线②,反应i中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为吸热反应,反应ii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为放热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 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已知:≈1.26×10-12,常温下,几种难溶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常数如下: 难溶电解质 颜色 Ksp ZnS 白色 1.6×10-24 CuS 黑色 1.3×10-36 FeS 黑色 6.3×10-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浊液生成的原因是:Zn2++S2−=ZnS↓ B. a中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ZnS(s)⇌Zn2+(aq)+S2−(aq) C. 实验②和③生成黑色沉淀,可用相同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D. 若在试管b中滴加1mL0.1mol/LFeSO4溶液,白色沉淀可以转化为黑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硫酸锌溶液和硫化钠溶液生成了硫化锌沉淀,故A正确; B.根据实验②中能生成黑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S2-,即a中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ZnS(s)⇌Zn2+(aq)+S2−(aq),故B正确; C.实验②离子方程式为S2-+Cu2+=CuS↓,实验③的离子方程式为ZnS+S2-=CuS↓+Zn2+,离子方程式不同,故C错误; D.根据表格中数据,在试管b中滴加1mL0.1mol/LFeSO4溶液,c(S2-)=≈1.26×10-12,c(Fe2+)=0.1mol/L,Q=c(S2-)c(Fe2+)=1.26×10-13>Ksp(FeS),故白色沉淀可以转化为黑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0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e Mg C Cl Na Li N Si O H 电负性 1.5 1.5 2.5 3.0 0.9 1.0 3.0 1.8 3.5 2.1 已知: i.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 ii.在水等强极性溶剂中,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异是影响化学键断裂难易程度的原因之一。水化物M−O−H结构中,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异越大,所成化学键越容易断裂,电离出OH−或H+。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范围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A.Li3N B.BeCl2 C.AlCl3 D.SiC ①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 (3)HClO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显碱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 II.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请解释: (4)N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Li,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5)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结合价电子排布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0.9~1.5 (2) ①. A ②. 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3)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4)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Li (5)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 【解析】 【小问1详解】 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Na<Mg<Al,则电负性:Na<Mg<Al,所以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为0.9~1.5; 【小问2详解】 ①A.Li元素和N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0=2.0>1.7,所以为离子化合物;B.Be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C.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D.Si元素和C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2.5-1.8=0.7<1.7,为共价化合物; 综上所述离子化合物为A; ②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从而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则不能,所以可以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小问3详解】 根据题给数据,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小问4详解】 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小,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Li; 【小问5详解】 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所以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 16. 电化学原理在能量转换、物质合成、防止金属腐蚀等方面应用广泛。 (1)下图是常见电化学装置图 ①负极材料为Zn,其在此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若用一根铜丝代替盐桥插入两烧杯中,电流计指针也发生偏转,推测:其中一个为原电池,一个为电解池,写出a端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 (2)下图是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示意图 ①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从___________(填b或c)口导出。结合化学用语解释NaOH在此区域生成的原因___________。 ③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 (3)下图探究金属Fe是否腐蚀的示意图 在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琼脂和饱和NaCl溶液混合,滴入5~6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将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溶液变红的部位为_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做还原剂(或失电子),失电子的场所,电子导体 ②. Cu−2e−=Cu2+ (2) ①. 2Cl−+2H2O2OH−+Cl2↑+H2↑ ②. c ③. c口为阴极区,阴极发生反应:2H2O+2e-=O2↑+2OH−,OH−在阴极生成,阳极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因此NaOH在c口导出 ④. Cl2+H2O⇌HCl+HClO,用盐酸控制阳极的pH,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氯气逸出收集 (3) ①. 左 ②. 铜、铁和溶液构成原电池,铜为正极,发生吸氧腐蚀,反应为O2+4e−+2H2O=4OH−,使左端附近溶液c(OH−)>c(H+),溶液呈碱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负极材料为Zn,即Zn做还原剂(或失电子),失电子的场所,同时Zn也是导电,可以作为电子导体; ②若用一根铜丝代替盐桥插入两烧杯中,则左侧烧杯中发生锌的吸氧腐蚀,为原电池,右侧烧杯为电解池,a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为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 【小问2详解】 ①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阳极氯离子被氧化为氯气,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被还原生成氢气,同时产生氢氧根,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Cl2↑+H2↑; ②c口为阴极区,阴极发生反应:2H2O+2e-=O2↑+2OH−,OH−在阴极生成,阳极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因此NaOH在c口导出; ③阳极产生的氯气会和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用盐酸控制阳极的pH,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氯气逸出收集; 【小问3详解】 铜、铁和溶液构成原电池,铜为正极,整个体系中发生Fe的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使左端附近溶液c(OH−)>c(H+),溶液呈碱性,所以左端变红。 17. 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是不同的。 (1)醋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mol/L的醋酸和盐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II表示滴定___________的曲线(填“盐酸”或“醋酸”)。 ②当滴定到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的是___________(填“盐酸”或“醋酸”)。 ③当V(NaO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④在上述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式滴定管 B.锥形瓶 C.容量瓶 D.玻璃棒 【答案】(1)CH3COOH⇌CH3COO−+H+ (2) ①. 盐酸 ②. 盐酸 ③. c(CH3COO−)>c(Na+)>c(H+)>c(OH−) ④.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小问2详解】 ①醋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浓度相同时醋酸的pH>盐酸的pH,所以Ⅱ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 ②由于醋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滴定醋酸时,pH=7时醋酸还有剩余,而盐酸不会有剩余,所以盐酸消耗NaOH的体积更大; ③当V(NaOH)=10.0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CH3COONa和CH3COOH,据图可知此时溶液显酸性,所以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而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水解都是微弱的,所以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④滴定过程中需要碱式滴定管盛放NaOH标准液,锥形瓶盛放酸性待测液,不需要容量瓶和玻璃棒,故答案为AB。 18.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氨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N2(g)+3H2(g)⇌2NH3(g) ΔH1=−akJ·mol-1 O2(g)+2H2(g)=2H2O(l) ΔH2=−bkJ·mol-1 (1)有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特殊催化剂表面与H2O反应可生成NH3。则由N2与H2O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主要以N2(g)、H2(g)为原料气合成NH3。 ①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N2和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数据如下: 物质 N2 H2 NH3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2 0.6 0.2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可用分数表示)。 ②若按以下浓度投料,其它反应条件与①相同,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无法判断”)。 物质 N2 H2 NH3 起始浓度(mol/L) 0.5 1.5 0.5 ③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H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i.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ii.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3)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2N2(g)+6H2O(l)4NH3(g)+3O2(g) ΔH=(3b−2a)kJ/mol (2) ①. ②. ③. 正向 ④. 温度 ⑤. L2>L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H2(g)的平衡转化率 (3)2NH3–6e−+6OH−=N2+6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与H2O反应生成NH3的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N2(g)+3H2(g)2NH3(g)……①,O2(g)+2H2(g)=2H2O(l)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2×①-3×②得出2N2(g)+6H2O(l)4NH3(g)+3O2(g) ΔH=(3b−2a)kJ/mol;故答案为2N2(g)+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