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82886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基本不能产生淋巴细胞 D.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解析:选D 扁桃体、脾等免疫器官不产生免疫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因此胸腺缺失影响T细胞的产生但不影响B细胞的产生,C错误;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D正确。 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B.免疫器官都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 D.有的T细胞可以呈递抗原,树突状细胞没有呈递抗原的作用 解析:选A 淋巴细胞都属于白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而不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B错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但它们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 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D错误。 3.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B.树突状细胞可以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 C.B细胞的活化必须要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受体结合 D.吞噬、呈递抗原能力最强大的APC是树突状细胞 解析:选C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A正确;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APC),B正确;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类的,C错误;在所有的APC中,树突状细胞吞噬、呈递抗原能力最强大,D正确。 4.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多种淋巴细胞组成 B.完成特异性免疫 C.不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 D.只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反应 解析:选B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多种淋巴细胞,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第三道防线主要是针对特定抗原发生免疫作用的,这类抗原既可以是外源性的,如病原体,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如癌变的细胞,但正常情况下不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 5.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均是免疫活性物质 D.溶菌酶能参与攻击异体移植的器官 解析:选D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均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溶菌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人体细胞没有其作用的靶分子,D错误。 6.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解析:选A 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A错误。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B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7.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B.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解析:选A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免疫系统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B错误;抵抗抗原的侵入,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C错误;抗体的产生与体液免疫密切相关,属于免疫系统所具有的防御功能的范畴,D错误。 8.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B.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 C.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 D.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 解析:选B 抗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A正确;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损伤的细胞,B错误;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C正确;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9.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 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汗液和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大多数病菌的生长 C.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皮肤、黏膜分泌的多种物质如溶菌酶、蛋白水解酶等,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解析:选A 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 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这说明起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即皮肤、黏膜,它们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0.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 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 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御功能过低 解析:选D 血浆中的巨噬细胞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A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膜系结构,因此该药不能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B错误;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而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C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御功能过低,不能将其杀死并清除,D正确。 11.下图所示的机体免疫过程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一道防线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免疫细胞能与抗原结合,并有抗体的产生,应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12.树突状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具有特异性 B.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 D.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借助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B 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形成的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不能直接呈递给B细胞,需要通过辅助性T细胞才能呈递给B细胞,C错误;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借助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回答问题: (1)多数情况下,人体依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两道防线就可以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__________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分别形成 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多数情况下,人体依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就可以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2)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 答案:(1)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骨髓和胸腺 B细胞 T细胞 14.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其进入人体细胞后RNA能直接进行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免疫器官组成,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胰腺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________。婴幼儿通过食物感染RV时,胃酸和小肠黏膜对病毒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2)对RV的遗传物质进行碱基数量的测定后发现,A有454个,C有685个,U有454个,G有685个,由此可知,该RV的遗传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或“单链RNA”)。 (3)RV进入人体后,对其抗原起到呈递作用的细胞可能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种细胞)。 解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胸腺、骨髓、淋巴结、脾都属于免疫器官,而胰腺不属于免疫器官。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胃酸和小肠黏膜对病毒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2)根据题意分析,RV的遗传物质含有A、U、G、C四种含氮碱基,且A与U的数量相等,G与C的数量相等,因此该RV的遗传物质最可能是双链RNA。(3)RV进入人体后,APC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处理RV的抗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细胞。 答案:(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胰腺 一 (2)双链RNA (3)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15.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膜上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等。 (3)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1)据图分析,DC细胞能通过胞吞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除树突状细胞外,巨噬细胞、B细胞也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3)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种类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答案:(1)胞吞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2)识别 信息交流 巨噬细胞、B细胞  (3)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