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元整合-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82794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整合-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元整合-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十八单元   一、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及成因   1.发展历程特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曲线可谓三波多折。   (1)三波:指经历了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三次发展高潮。   (2)多折: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战乱时期,商业受到挫折,从原有的高峰跌落甚至出现衰竭。   2.三波多折的原因   (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2)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商业发展的客观前提。   (3)受政府主导(重农抑商、专卖制度等)下的市场开放程度低等主观因素限制。   (4)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的形式)与交通运输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思维特训】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 A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收 D 盐铁专 卖制度 封建国家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而采取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旨在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正确;重农抑商中的“抑商”是抑制商业的发展,而不是“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B错误;C中“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盐铁专卖制度是封建国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压制商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D错误。   二、世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历程   (1)公元前18世纪,在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提出了债权债务等金融活动。   (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了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3)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4)17世纪初,汇票、股票等产生。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成立股份制公司,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金融体制支柱。   (6)2002年,欧元启动,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   (7)虚拟货币如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在当今流行。 【思维特训】 英国在18世纪就形成了商业信贷网,从18世纪下半叶就开始广泛使用银行券、信用券、汇票、支票等支付手段,并办理票据贴现等业务。这种做法(  )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导致了金融业的混乱 C.加重了对殖民地的依赖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18世纪下半叶”“广泛使用银行券、信用券、汇票、支票等支付手段,并办理票据贴现等业务”等信息可知,该时期为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时期,金融业的发展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业支付手段,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英国的资本市场为当时经济活动提供了金融服务,没有体现导致了金融业的混乱和英国对殖民地依赖的内容,故排除B、C。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经济全球化历程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但是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必将对人类历史进程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启了早期经济全球化进程。   (2)工业革命后,在商品输出的巨大威力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3)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大量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恶劣的国际环境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经济全球化陷入停滞。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的签订与实施,经济全球化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社会主义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更多体现为“半截子”全球化。   (6)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新科技革命的不断进步,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在全世界的普遍确立,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7)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是全球化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也呈现抬头趋势。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早期全球化时期,中国既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侵略中国的澳门和台湾,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但大量白银也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两极格局的对峙,西方对华采取封锁政策,加上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错失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的经济主权和部分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冲击。   (4)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积极提出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积极引领全球化,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思维特训】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中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和英国都曾在全球化中崛起和衰落,即使是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美国也感受到了全球化的代价,这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故C正确。 - 5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