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章末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2019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据此完成3~4题。
3.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
4.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 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 D.军事 加强国防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如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
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
6.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 )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 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
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8.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9~10题。
9.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10.有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必定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有影响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13~14题。
1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影响阿拉斯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人口迁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16.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短缺 ④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表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趋于协调的阶段是( )
A.a~b B.b~c
C.c~d D.d之后
18.图中不同阶段影响环境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阶段 开放程度
B.b~c阶段 科技水平
C.c~d阶段 人口迁移
D.d阶段之后 人口老龄化
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
②中国宋代法律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
④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19.上述婚育政策实行期间,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上述婚育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下右图), 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
单位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10.26
15.30
160.00
122.00
人口/万人
7 406
9 125
1 934
270
(1)试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4分)
(2)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6分)
(3)试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5分)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7分)
(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6分)
23.下面两图中左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部分地区简图,右图是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6分)
(1)描述图示时期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6分)
(2)该省级行政区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密度为13人/km2,目前其人口密度约为9人/km2。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地区应控制人口的生育”。请简述提出此观点的理由。(5分)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该地区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经济迅速发展。这将会给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5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