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2.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这表明 ( )
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
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
C.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
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
3.宋代绘画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
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审美标准发生巨变
D.注重抒发主观情趣
4.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形象得到大大丰富。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5.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强调书法艺术应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做到有意无法,而且“书必有神、气、骨、肉、血”。该书法理论( )
A.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B.崇尚魏晋风骨
C.体现政治变革思想 D.彰显个性追求
6.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内地的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这表明印刷术( )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仅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C.不利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D.阻碍了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7.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面的图表(部分),可以看出( )
时期
夏朝
商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定的
历法
《夏小正》
《殷历》
《太初历》
《太衍历》
《十二
气历》
《授时
历》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
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制定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历法频繁制定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