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题型汇总.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9578689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题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题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题型汇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必学、必考内容!以后升入高年级的学习,文言文学习也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确实不少童鞋的心头痛、眼中刺……之乎者也一大堆的文言文到底要怎么才能读懂,怎样才能学好? 其实想要学好文言文并不难,文言文常见的固定语序只有这几种,只要掌握它就可以轻松读懂文言文,今天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大家! 1.无乃……乎? 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句: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 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 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例句: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3、……之谓也 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 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4、得无……乎? 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 莫非……吧; 该不会……吧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③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5、奈……何 如……何 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 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奈”、“如”、“若” 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 “何”则是补语, 作“怎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 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6、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需要强调的是,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 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 例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7、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 有两个读音,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读“wéi”的时候,一是动词性,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第三种情况。 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 例句: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 “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 8、不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它是一个助词,没 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 例句: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句中的 化线处应译为:“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习并且不时地温习它,不是很快乐了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9、有所…… 无所…… 这两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比比皆是。 “有”、“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它们的宾语。 这两种固定格式的翻译比较灵活。 例句: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可译为:“对财物没有取什么,对妇女没有宠幸谁” ②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与妻书》)句中划线的地方, 可译为:“贫困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10、何……之有? 这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 句中的“何……”是“有”的宾语,“之”属于结构助词,表示提宾。 例句: 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应译为:“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呢? ③夫晋,何厌(通“餍”)之有?(《左传·崤之战》)应译为:“那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 ④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叔向贺贫》) 应译为:“如果不忧虑德行没有完善,却忧虑财物不足,将要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11、……何所…… 这是一种表疑问的固定格式,是“所……者(为)何”的紧缩和移位。一般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