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53264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教育科学_学院_2010_级_小学教育_专业 姓名_苟玉娟_ 学_2010050404_(密)(封)(线)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所修课程名称: 教育研究方法 修课程时间: 2011 年 2 月至 2011 年 6 月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1 年 6 月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综述目录一、 摘要二、 关键词三、 前言四、 流动儿童概念的界定五、 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六、 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七、 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表现八、 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影响九

2、、 综述展望一、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人数越来越多,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家和学者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等方面。这些研究虽然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帮助,但是要彻底地解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对城市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现状、表现、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关键词:流动儿童 教育问题 研究综述三、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人口流动的

3、规模和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结构也从个体流动发展到举家迁移, 这样就产生了流动人口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而这些孩子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龄, 但是在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后, 他们的受教育状况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近年来众多学者分别从教育制度、财政制度、教育公平、心理健康、管理体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角度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四、流动儿童概念的界定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题名为检索项,以“流动儿童、教育”为检索词从1979到2011年跨库检索共得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7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6篇。1)在夏雪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

4、题研究综述中的备注中写道:“在国内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称呼和概念界定有许多种的称呼和概念界定有许多种 比较笼统的定义一般有三种比较笼统的定义一般有三种,一是定义为青少年:就是指从小学到初中的流动人口子女;二是定义为儿童:主要指幼儿到小学阶段, 三是笼统论之只用流动人口子女来指代,但主要讨论的是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来指代。”2)庄秀琴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研究中说过;所谓“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从农村流入城市的6-14岁学龄儿童。3)四川大学的程燕、张蕾在重视我国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中说:“流动儿童”是指某地区外来人口中14岁及14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人口群体。4)鲜开林、刘晓亮在论城市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中

5、认为城市流动儿童是指跟随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父母居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5)范亮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中认为城市流动儿童是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农民工的“第二代”,这些儿童之所以成为“流动儿童”是因为他们必须随其父母经常四处“流动”。五、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一)李晋媛、张迎春在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研究综述中描述当前国内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现状:流动人口的子女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后, 一般有四种就学渠道:1)进入收费少、数量多、门槛低的非正规流动人口子弟学校。2)是借读于公立学校。3)是进入专门为流动人口子女开办的学校。4)是进入正规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学习。(二

6、)程燕、张蕾在重视我国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中描述当前我国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的现状有:1.受教育水平偏低2.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存在这明显的差异。(三)丁莹莹、江娟在浅析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及其对策中多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也进行了描述:1.公立中学就读是流动儿童就学的基本形式2.部分流动儿童选择私立学校就读3.部分流动儿童选择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4.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办学吸收流动儿童入学。(四)段丽华、周敏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是;1 就读于流动人口自办学校2.在流入地公办学校里借读3.就读于私立学校或寄宿学校4未随父母流动的“留守儿童”在流出地接受义

7、务教育5、部分儿童无学可上失学、辍学(五)张爱梅在国内动人 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探讨中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是;1、人学机会的不平等2、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六)宋艳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中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是:1、从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总体状况来看,根据中儿童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显国流动儿童近两千万,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不及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2、从发展趋势来分析,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六、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产生原因(一)李晋媛、张迎春在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研究综述中认为国内流动

8、儿童受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政策原因: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失误,执行的力度也不够而且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性差异非常显著。2、社会原因:国家政策上对城市的倾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致使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2,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呈现出教育财政分权、中央和省级政府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限两个特点3再次,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途径极其有限。3、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流动人口来到城市后收入普遍较低,在城市中维持日常生活都相当困难,有的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不想让孩子上学4。其次,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5。4、家长的思想落后,城乡之间的教学方法内容

9、不同(二)郭昕在流动儿童面临的公平对策及问题中认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育起点不公平2.教育过程不公平(三)段丽华、周敏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是:1、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相脱节2、流动人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3、教育经费不足(四)冯帮在近十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述评中写道:“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学界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已有研究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社会制度的变革滞后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根源。现有义务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经济快速发展 教育制度却不匹配。义务教育

10、户籍管学籍 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 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五)庄秀琴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中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是:1、政策制度存在缺陷,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度的不健全是很多流动儿童失、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2、城乡之间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相异。3、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4、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六)程燕、张蕾在重视我国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中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是:1、传统的户籍制度是流动儿童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传统的不合理的

11、甚至带有歧视性的户籍政制约流动儿童教育率低的重要因素。2、在我国义务教育还未形成一种社会观念和社会事实。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社会和学校对义务教育的责任。3、打工者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严重制约着流动子女的教育七、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表现(一)庄秀琴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中认为当前国内流动儿童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费用昂贵、手续繁琐、公立学校费用高2、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隐患多3、居无定所、流动儿童的生安全无保障4、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心理发展不平衡。(二)冯邦在近十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述评认为当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是:1、上不了学2、上不起学、

12、3、上不了好学校4、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三)丁莹莹、江娟在浅析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及其对策中认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是:1、失学率高、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表现突出2、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差3、各种教育费用阻碍流动儿童进入正规学校4、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四)范亮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中认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是:1、流动儿童规模大、“失学率”高2、打工子弟学校处境困难。学校具有流动性和非规范性3、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未起到作用4、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八、国内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影响(一)聂洪辉、徐辉、周斌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新探中认为流动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会导致

13、:1、造成我国社会结构的失衡。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将持续增加,由于他们既无务农经验又无农村生活经历,回到农村几乎不可能,所以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将肯定成为城市中儿童的主要群体,如果他们因为教育的缺乏而不能实现向上流动,那么必将降低我国人口素质。 2、增加社会紧张状况。流动儿童因为制度身份受到歧视,不能享有公平的教育。这样,将导致他们产生对城市的仇视和社会的不满,如果不能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他们融入城市的难度就会增加,这也将引发流动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二)宋艳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中认为认为流动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会导致: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状完整地复制了中国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

14、,损害了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公平性、完整性的原则。(三)王涤在关于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调查中认为认为流动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中写道:“流动人口子女作为移民的第二代,大部分处于中小学阶段 这正是进行社会化、城市化教的最佳时机 这批第二代将很快成长起来,将进入高中大学进人就业市场。如果现在不能给以良好的教育与公平的待遇,如果他们不能平稳顺利和快速城市化就有可能给未来社会留下隐患 乃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九、综述展望虽然近十几年来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未来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探讨:1、 从不同的学科方面去研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

15、因并给予解决办法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2、 从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社会地位、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去研究和探讨,最终找到解决流动儿童当前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 从社会其他方面对流动儿童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去研究,对解决其教育问题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孙红玲. 浅论社会转型2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 . 教育科学, 2001, 17(2): 426.2. 李雅儒, 孙文营, 阳志平.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下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 莫怡文.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 . 武汉大学, 2003,4. 张铁道,

16、赵学勤. 建立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J . 山东教育研究, 2002, (8): 3 7.5. 王涤.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4): 58 64.6. 范亮.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今日教育, 2005,(Z1) .7. 庄秀琴.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22)8. 张爱梅. 流动人口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 2006,(04)9. 段成荣,梁宏. 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05,(01) .10. 聂洪辉,徐辉,周斌.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

17、题新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11. 冯绮云.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12. 冯帮. 家庭教育:流动儿童教育的“软肋”J. 河北教育(综合版).13. 陈伟风. 城市学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07,(S1) 14. 鲜开林, 刘晓亮. 论城市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J. 人 权,2010,(06) 15. 程燕, 张蕾. 重视我国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J. 西北人口, 2005,(02)16. 丁莹莹, 江娟. 浅析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 河南农业, 2009,(18) 17. 宋艳.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18. 李晋媛,张迎春. 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研究综述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9. 漆玲玲.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 教育探索, 2004,(09).20. 段丽华,周敏.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0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