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样点灌区基础资料调查表
附表1: 年 八十八团 灌区(样点)基础信息调查表
灌区名称: 博尔塔拉河八十八团灌区
灌区所在行政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区、 市)第五师市(地)八十八团县(市、 区) 乡(镇) 村
灌区位置: 经度80°55′49″~81°16′21″纬度44°57′47″~45°02′50″
灌区规模: □大 √中 □小
灌区水源取水方法: □√提水 □√自流引水
灌区地形: √山区 □丘陵 □平原
灌区土壤类型: 粘质土 0 % 壤土 7 % 砂质土 93 %
设计浇灌面积(万亩)
10
有效浇灌面积(万亩)
6.2
当年实际浇灌面积(万亩)
7.2
井渠结合面积(万亩)
7.2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242.8
当年降水量(mm)
312.2
地下水埋深范围(m)
100
机井数量(眼)
10
配套动力(kW)
280
泵站数量(座)
泵站装机容量(kW)
泵站提水能力(m3/s)
塘坝数量(座)
塘坝总蓄水能力(万m3)
水窖、 池数量(座)
水窖、 池总蓄水能力(万m3)
当年完成节水浇灌工程投资(万元)
1200
灌区综合净浇灌定额(m3/亩)
431.89
样点灌区粮食亩均产量(kg/亩)
495
灌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亩/人)
17
节水浇灌工程面积(万亩)
累计
防渗渠道地面浇灌
管道输水地面浇灌
喷灌
微灌
7.2
5.4
1.8
填表日期: -11-20 填表人: 王桂英 联络电话:
填表说明:
1、 经纬度填写大致范围, 如东经A°B′~C°D′, 北纬E°F′~G°H′。也能够填写样点灌区大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所在地(必需在灌区范围内)经纬度。
2、 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浇灌期内灌区平均最高、 最低地下静水位埋深。
3、 完成节水改造工程投资包含当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 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
4、 当年实灌面积是与有效浇灌面积对应实灌面积, 不考虑复种指数。其中, 实灌面积是指利用浇灌工程和设施, 在有效浇灌面积中当年实际已进行正常浇灌(灌水一次及其以上)耕地面积, 不按浇灌亩次计算。
附表2: 年 八十八团 灌区(样点)渠首和渠系信息调查表
渠首设计取水能力(m3/s):
渠
系
信
息
渠道长度与防渗情况
渠道等级
条数
总长度(km)
渠道衬砌防渗长度(km)
衬砌防渗率
(%)
混凝土
浆砌石
其她
干 渠
小计
Q≧10m3/s
5≦Q﹤10 m3/s
1≦Q﹤5 m3/s
5
63
63
100
Q﹤1 m3/s
支 渠
小计
Q≧1m3/s
1
5
5
100
0.5≦Q﹤1 m3/s
Q﹤0.5m3/s
斗 渠
小计
Q≧1m3/s
0.5≦Q﹤1 m3/s
0.2≦Q﹤0.5 m3/s
131
80
76
95
Q﹤0.2m3/s
农 渠
219
244
58
24
其中骨干渠系(≥1 m3/s)
毛
灌
溉
用
水
情
况
渠首引水量(万m3/年)
3003
地下水取水量(万m3/年)
121
塘堰坝供水量(万m3/年)
其她水源引水量(万m3/年)
塘堰坝取水: □有 □无
塘堰坝供水量计算方法: □径流系数法 □复蓄次数法
径流系数法参数
年径流系数
蓄水系数
集水面积(km2)
反复蓄满次数
反复蓄满次数
有效容积(万m3)
其她
末级计量渠道( 渠)浇灌供水总量(万m3)
洗碱情况
灌区洗碱: □有 □无
洗碱面积(万亩)
洗碱净定额(m3/亩)
填表日期: -11-20 填表人: 王桂英 联络电话:
填表说明:
1、 因为灌区情况差异较大, 渠系等级多样, 各地依据经典灌区样点灌区情况能够对表中栏目进行补充, 如干渠级能够分为总干、 分干等, 依据灌区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2、 假如灌区综合净浇灌定额有观察或统计结果则填写, 如无可不填写此项。
3、 衬砌防渗率是指某一级渠道设计超高水位下已衬砌防渗渠段断面面积与该渠道全长断面总面积之比, 该值依据灌区渠系资料计算分析后直接填入。
4、 毛浇灌用水量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分项进行填写。其中渠首取水量和塘堰坝取水量等均应为扣除弃水、 退水和工业与城市、 农村生活等非农田浇灌用水后水量数值; 其她水源取水量包含当地降雨产生地表径流进入渠道用于第田浇灌水量等(参见《指南》4.4)。
5、 如样点灌区塘堰坝浇灌供水量有统计资料, 则直接填写统计值, 相关参数均不用填写; 如无统计资料, 可在径流系数法参数和复蓄次数法参数中选择其一填写相关信息。
6、 末级计量渠道浇灌供水总量是指含有量水设施末级固定渠道计量得到实际浇灌用水量, 末级固定渠道量水点能够是斗口、 第口或其她等级渠道量水点等, 在括号中应注明量水口等级。
7、 洗碱净定额可依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确定。
附表3 : 年 八十八团 纯井灌区(样点)基础信息调查表
灌区所在行政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省(区、 市)第五师市(地)八十八团 县(市、 区) 乡(镇) 村
灌区位置: 经度80°55′49″~81°16′21″纬度44°57′47″~45°02′50″
井灌类型: □土质渠道地面浇灌 □防渗渠道地面浇灌 □管道输水地面浇灌 □喷灌 □√微灌
灌区地形: √山区 □丘陵 □平原
灌区关键土壤类型: □粘质土 0 % □壤土 0 % □砂质土 100 %
井管口径(m)
0.377
井深(m)
75
配套动力(kW)
28
地下水埋深范围(m)
100
当年实灌面积(万亩)
0.3
毛浇灌用水总量(万m3)
121.4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242.8
当年降水量(mm)
312.2
综合净浇灌定额(m3/亩)
431.89
当年完成节水浇灌工程投资(万元):
1200
填表日期: -11-20 填表人: 王桂英 联络电话:
填表说明:
1、 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浇灌期间灌区平均最高、 最低地下静水位埋深。
2、 完成节水浇灌工程投资包含当年灌区机井、 输配水工程改造及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
3、 当年实灌面积是与有效浇灌面积对应实灌面积, 不考虑复种指数。
4、 假如灌区综合净浇灌定额有观察或统计结果则填写, 如无可不填写此项。
附表4 : 年 八十八团 灌区(样点)气象信息调查表
气象站点名称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气象站地
理信息
经度
纬度
高程(m)
日气象数据
月
日
日最高
温度(℃)
日最低
温度(℃)
日平均相对
湿度(%)
日照时数
(h)
2m处风速
(m/s)
降水量
(mm)
1
1
2
…
31
…
…
…
…
…
…
…
…
12
1
2
…
31
填表日期: -11-20 填表人: 王桂英 联络电话: 填表说明:
1、 经度和纬度最少正确到分, 如X°Y′。
2、 气象站点标准上应该在灌区内部选择, 观察值在整个灌区或灌区部分区域范围内含有代表性; 假如灌区内部无气象站, 可使用与该样点灌区邻近气象站点数据。
3、 气象站数量要依据需要而定。假如样点灌区面积较大, 同时灌区内气象条件差异较大, 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选择气象站数量, 使气象资料能含有代表性。
4、 附表4中, 2m处风速可由当地气象站实际测量高度风速由公式V2=Cf·Vn(V2表示2m处风速, m/s; Cf表示转换因子; Vn表示气象站实际测量高度风速, m/s。)进行转换, 转换因子见附表4-1。
附表4-1 实测风速Vn与风速V2间转换因子
实测高度(m)
转换因子
实测高度(m)
转换因子
实测高度(m)
转换因子
实测高度(m)
转换因子
1.0
1.178
2.8
0.933
4.6
0.851
7.0
0.792
1.2
1.125
3.0
0.921
4.8
0.844
7.5
0.783
1.4
1.084
3.2
0.910
5.0
0.838
8.0
0.775
1.6
1.051
3.4
0.899
5.2
0.833
8.5
0.767
1.8
1.023
3.6
0.889
5.4
0.827
9.0
0.760
2.0
1.000
3.8
0.881
5.6
0.822
9.5
0.754
2.2
0.980
4.0
0.872
5.8
0.817
10.0
0.748
2.4
0.963
4.2
0.865
6.0
0.812
10.5
0.742
2.6
0.947
4.4
0.857
6.5
0.802
注: 表中数据引自《联合国粮第组织(FAO)浇灌排水论文集NO.56: 作物蒸腾蒸发(作物需水量计算指南)》。
附表5 年 八十八团 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浇灌情况调查表
基础信息
作物种类: □√通常作物 □水稻 □套种 □跨年作物
浇灌模式: □旱作充足浇灌 □旱作非充足浇灌 □水稻淹灌 □水稻节水浇灌
土壤类型
试验站净浇灌定额(m3/亩)
观察田间毛浇灌定额(m3/亩)
水稻育秧净用水量(万m3)
水稻泡田定额(m3/亩)
水稻生育期内渗漏量(m3/亩)
水稻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3/亩)
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排水量(m3/亩)
分月法
作物系数: □分月法 □分段法
作物1
作物名称
小麦
平均亩产(kg/亩)
播种面积(万亩)
2.95
实灌面积(万亩)
2.95
播种日期
3 月 9 日
收获日期
8月 10 日
分月作物系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作物2
作物名称
平均亩产(kg/亩)
播种面积(万亩)
实灌面积(万亩)
播种日期
年 月 日
收获日期
年 月 日
分月作物系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分段法
作物名称
平均亩产(kg/亩)
播种面积(万亩)
实灌面积(万亩)
Kcini
Kcmid
Kcend
播种/返青
快速发育开始
生育中期开始
成熟期开始
成熟期结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地下水利用
种植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m)
种植期内平均地下水埋深(m)
极限埋深(m)
经验指数P
作物修正系数k
有效降水利用
种植期内有效降水利用量(mm)
降水量p(mm)
有效利用系数
p < 5
5 ≤p< 30
30 ≤p< 50
50 ≤ p< 100
100 ≤ p< 150
p > 150
填表日期: 填表人: 联络电话: 填表说明:
1、 该调查表内所列作物应在其种植范围内土壤类型、 地下水埋深、 降水/气象条件、 浇灌制度与方法和浇灌方法等方面含有一致性。假如差异较大, 则应对灌区分区调查, 按分区分别填写。
2、 跨年作物为前一年种, 当年收作物, 如冬小麦。
3、 浇灌模式一栏, 旱作填写“充足浇灌”或“非充足浇灌”; 水稻填写“淹灌”或“节水浇灌”。
4、 试验站净浇灌定额是指当年灌区浇灌试验确定值; 观察田间毛浇灌定额是指经典田块实际量测值。
5、 假如作物为水稻, 则应填写泡田定额、 生育期内渗漏量和水稻育秧净浇灌用水量。假如是淹灌水稻, 则应填写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排水量。
6、 作物系数填写有两种方法, 一是分月经验值法, 通常由浇灌试验站相关资料确定; 二是分段法, 具体参见(FAO-56, 1998)中相关内容。作物系数推荐使用分月经验值法, 如缺乏资料, 可使用分段法。对于通常作物和水稻, 两种方法可任选其一填写; 对于套种作物和跨年作物, 需要选择分月经验值方法填写。
7、 假如为套种作物和跨年作物, 需要填写两种或两期作物系数, 其她则只需要填写一个。
8、 对于跨年作物如冬小麦进行调查, 过程以下: 假设第一期冬小麦为10月20日种植, 6月10日收获; 第二期10月24日种植, 6月20日收获。则需要分别取1月1日~6月10日, 以及10月24日~12月31日两阶段作物系数。
9、 假如灌区已经有种植期内地下水利用量和有效降水利用量统计结果, 则可直接填写; 如无则需要填写相关参数和系数信息。
10、 极限埋深为地下水无潜水蒸发时地下水埋深; P为经验指数(无因次), 通常经过分析和试验资料确定; k为修正系数(无因次), 与作物和浇灌、 降水情况相关, 可参相关资料确定。
附表6 年 第五 师(兵团)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全师(兵团)多年平均降水量(mm): 调查年份全师(兵团)平均降水量(mm):
灌区规模与类型
数
量
有效浇灌
面积
(万亩)
实灌面积
(万亩)
累计达成节水浇灌工程面积(万亩)
节水改造工程
总投资
(万元)
年毛浇灌用水量
(万m3)
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
平均值
防渗
渠道
管道
输水
喷灌
微灌
累计
总 计
1
7.2
7.2
5.4
1.8
7.2
1200
3124
0.931
大型灌区
中型
灌区
合 计
1~5万亩
5~15万亩
1
7.2
7.2
5.4
1.8
7.2
1200
3124
0.931
15~30万亩
小型灌区
纯井
灌区
合 计
土质渠道地面灌
防渗渠道地面灌
管道输水地面灌
喷灌
微灌
该表由技术人员调查全师(兵团)统计信息后填入。
二、 测算分析结果汇总表
附表7 年 八十八团 灌区(样点)年净浇灌用水总量分析汇总表
样点
灌区
片区
(类型)
作物
名称
经典
田块
编号
浇灌
方法
直接量测法
观察分析法
年亩均净
浇灌用水量
选择值
(m3/亩)
经典田块
实灌面积
(亩)
某片区(浇灌类型)某种作物
某种片区
(浇灌类型)
年净浇灌
用水量
(m3)
样点灌区
年净浇灌
用水总量
(m3)
年亩均净灌
溉用水量
(m3/亩)
年亩均灌
溉用水量
(m3/亩)
净浇灌定额
(m3/亩)
年亩均净
浇灌用水量
采取值
(m3/亩)
年亩均
净浇灌
用水量
(m3/亩)
实灌
面积
(亩)
年净浇灌
用水量
(m3)
片区
(类型)
作物
1
1
88团
小麦
2
畦灌
71.6
72.63
398
398
29500
398
29500
1175.06
1175.06
油料
…
沟灌
80.96
85.97
309
309
8886
309
8886
274.87
274.87
甜菜
1
沟灌
52.14
53.11
473
473
17400
473
17400
822.48
50.23
洋芋
2
沟灌
91.32
88.79
110
110
4550
110
4550
50.23
822.48
…
片区
(类型)
作物
1
1
2
…
…
1
2
…
……
作物
1
1
2
…
…
1
2
…
淋洗盐碱水量(m3/亩)
附表8 年 第五 师(兵团)不一样规模灌区信息汇总表
灌区规模
全部灌区
样点灌区
数量
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
毛浇灌
用水量
(万m3)
数量
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
毛浇灌
用水量
(万m3)
总 计
大型灌区
中
型
灌
区
累计
1~5万亩
5~15万亩
1
7.2
3124
4
6.03
2322.637
15~30万亩
小型灌区
纯
井
灌
区
累计
土质渠道地面灌
防渗渠道地面灌
管道输水地面灌
喷灌
微灌
附表9 年 第五 师(兵团)样点灌区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结果汇总表
灌区规模与类型
编号
灌区名称
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
实灌
面积
(万亩)
年毛浇灌
用水量
(万m3)
节水浇灌工程面积(万亩)
节水改造工程
总投资
(万元)
浇灌水
有效利用
系数
浇灌水
有效利用
系数
防渗
渠道
管道
输水
喷灌
微灌
累计
大
型
灌
区
累计
提水
1
…
自流引水
1
…
中
型
灌
区
1~5万亩
小计
1
提水
…
1
自流
引水
…
5~15万亩
小计
1
7.2
7.2
3124
5.4
1.8
7.2
1200
提水
…
88团灌区
0.3
0.3
121
0.3
0.3
1
1
自流
引水
…
博尔塔拉河88团灌区
6.9
6.9
3003
5.4
1.5
6.9
1200
93
15~30
万亩
小计
1
提水
…
1
自流
引水
…
中
型
灌
区
累计
小计
1
提水
…
1
自流
引水
…
小
型
灌
区
累计
提水
1
…
自流引水
1
…
纯
井
灌
区
累计
土质渠道地面灌
1
…
防渗渠道地面灌
1
…
管道输水地面灌
1
…
喷灌
1
…
微灌
1
…
附表10 年 第五 师(兵团)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结果汇总表
全师(兵团)多年平均降水量(mm):
调查年份全师(兵团)平均降水量(mm):
灌区规模与类型
数量
有效浇灌
面积
(万亩)
实灌面积
(万亩)
浇灌用水量
(万m3)
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
总 计
1
7.2
7.2
3124
0.931
大型灌区
中
型
灌
区
合 计
1~5万亩
5~15万亩
1
7.2
7.2
3124
0.931
15~30万亩
小型灌区
纯
井
灌
区
合 计
土质渠道地面灌
防渗渠道地面灌
管道输水地面灌
喷灌
微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