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徽派建筑的美学特征.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16272 上传时间:2025-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徽派建筑的美学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徽派建筑的美学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徽派建筑美学特征 摘要: 建筑是人类根据实用标准, 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作出来物质实体, 同时又是在这个加工改造中, 利用了美规律, 注入了审美思想, 含有审美价值艺术作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关键流派之一, 关键流行在古徽州地域(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歙县、 休宁县、 祁门县、 宣城市绩溪县、 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域。本文以徽州建筑为出发点, 从徽州建筑象征性、 功效性、 地域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美学特征。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徽派建筑 象征性 功效性 地域性 技术性 美学特征 建筑, 是人类文化关键组成部分, 它保留了大量文化艺术瑰宝, 反应了大家审美方面需求, 而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关键流派之一, 从整体布局、 外观造型、 色彩、 装饰艺术等都表现了建筑美学特征。建筑艺术是指根据美规律, 利用建筑艺术独特艺术语言, 使建筑形象含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含有象征性和形式美, 表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艺术特征含有象征性、 功效性、 地域性、 技术性。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取得美感、 得到享受。大家对建筑美学感受是全身心, 徽州建筑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 受到了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 作为徽州文化关键组成部分, 以粉墙黛瓦、 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以徽州三雕: 砖雕、 木雕、 石雕为装饰特色, 以高宅、 深井、 大厅为居家特点, 充足表现了建筑美学特征, 一向被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一: 徽派建筑美学象征性特征: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朵瑰丽花朵, 其象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表现在徽州聚落友好美。“青山云外深, 白屋烟中出, 双溪左右环, 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 连墙若比栉”。曹文植这首诗道出了徽州村落优美, 以黟县宏村为代表徽州村落, 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 地势高爽, 可挡北面来风, 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 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古宏村人科学地计划、 建造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不仅为村民处理了消防用水, 而且调整了气温, 为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发明了一个“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良好环境, 使整个村落常常云蒸霞蔚, 有时如浓墨重彩, 有时似泼墨写意, 真好似一幅渐渐展开山水长卷, 所以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作为徽州建筑经典代表, 充足表现了“天人合一”和“物我为一”哲学思想, 把天地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枕山、 环水、 面屏、 村落建筑与桥梁、 道路、 河流、 田地、 山川巧妙结合, 既尊重自然, 融于自然又造自然, 形成了徽州整体上优美风貌。 (2)表现在徽州建筑外观造型上。徽州民居外部大多都有马头墙, 装饰以徽州三雕(砖雕、 木雕、 石雕)为主, 大面积白色墙体, 用小面积砖雕或石雕装饰门楼、 门套、 门楣, 有繁有简, 朴素大方, 走进细看, 则能够看到雕刻十分精美。建筑整体色泽属于无彩色系, 即以黑白灰为主, 清一色黑瓦白墙灰砖, 清新淡雅, 即是对皇室专用奢华装饰避讳, 又表明徽州人民淡雅生活态度, 经过几百年岁月洗涤, 斑驳墙面上展现出冷暖相较复色, 积淀了一个历史感和古朴美。 (3)表现在徽州建筑装饰艺术上。徽派建筑广泛采取徽州三雕: 砖雕、 木雕、 石雕, 表现出高超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 窗楣、 照壁上, 在大块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人物、 虫鱼、 花鸟及八宝、 博古和几何图案, 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关键地位, 表现在月梁头上线刻纹样、 平盘斗上莲花墩、 屏门隔扇、 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面望柱头等。内容广泛, 多人物、 山水、 花草、 鸟兽及八宝、 博古。题材众多, 有传统戏曲、 民间小说、 神话传说和渔、 樵、 耕、 读、 宴饮、 品茗、 出行、 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 有线刻、 浅浮雕、 高浮雕透雕、 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一样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 而是经过高品质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 使雕刻细部更显生动。 二: 徽派建筑美学功效性特征: 徽派建筑功效性表现在徽州建筑实用性, 建筑目首先是为了“用”, 而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建筑实用性特点, 影响着大家审美观。即是说, 建筑物对人类生活功效好坏, 往往决定着大家观感美与丑, 所以建筑审美意义, 有赖于实用意义。徽州建筑实用性最显著地表现在马头墙上。马头墙指是高于两山墙屋面墙顶, 因形状酷似马头而得名。在聚族而居徽州村落中, 民居建筑密度较大, 不利于防火矛盾比较突出, 火灾发生时, 火势轻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马头墙, 则能够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 防风之需, 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情况下, 起着隔断火源作用。 除外, 层层叠叠, 高低错落马头墙在蓝天白云下勾勒出一条条优美天际线, 独有层次美, 显现出徽州建筑动态美感, 从村落高出远远望去, 聚族而居村落中, 高低起伏马头墙, 给人视觉产生一个“万马飞跃”动感,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艺术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三: 徽派建筑美学地域性特征: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聚居地, 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 大量移民涌人, 人稠地狭, 构建楼房也成为最好选择, 但多依山就势, 局促一方, 为处理通风光照问题, 中原“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山区环境, 既封闭又通畅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 为了避免火势蔓延, 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徽派建筑形式, 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产物。明朝中叶以后, 徽商崛起, 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徽州商人, 携带大量资金返回家乡, 其中关键一项资金投入就是对徽州建筑投入。她们修祠堂, 建民居宅第, 造园林, 竖牌坊, 架桥梁, 盖路亭, 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改变, 也逐步形成了中国建筑中一个独特古建筑群。 四: 徽派建筑美学技术性特征: 徽派建筑技术性表现在徽州建筑各个细节中, 有门楼, 天井, 格窗等。门楼是徽州建筑大门配有门罩, 关键作用是预防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有些门楼十分讲究, 用砖雕或石雕装磺, 雕刻形象生动细腻, 高雅华贵, 是表现主人地位标志。天井是徽州民居结构中组成部份, 通常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 两边为厢房包围, 宽与正间同, 进深与厢房等长, 地面用青砖嵌铺空地, 因面积较小, 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 状如深井, 含有采光、 通风功效。格窗是天井一周用木格窗间隔空间, 含有采光、 通风、 防尘、 保温、 分割室内外空间作用。 五: 结束语 徽派建筑美学价值关键表现在与自然环境友好结合中, 徽州建筑装饰艺术上, 以及徽州建筑实物各个细节中。徽派建筑艺术是一个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艺术, 建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由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生活场所, 而是伴随人类实践发展, 物质技术进步, 建筑越来越含有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