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联网与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是指对被测物品所包含信息进行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所采取一系列技术方法, 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关键手段, 为物联网广泛应用提供了关键保障。全球各地测试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 不停发展壮大。同时, 在中国也需要有专业检测机构为国家商品流通领域信息传输和系统正常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为国家标准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和科研平台, 实施对射频识别产品国家监督抽查, 维护市场良性、 有序竞争。开展条码、 射频识别相关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 建立中国相关产品监督检验机构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对物联网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中国, 国家条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射频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中国条码与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相关产品检测专门机构, 关键开展物联网一致性、 通用性和可靠性检测。
1、 国家条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条码质检中心成立于1991年, 并于1997年首次经过评审授权。经过了国家试验室认可委(现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试验室认可委员会”)“三合一”评审, 取得了试验室认可、 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资质(CNAL No.L0719)。, 国家条码质检中心建立了中国条码标准器计量标准, 经过了条码标准器计量考评, 取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专题计量授权((国)法计()0119 )。国家条码质检中心是中国惟一一家俱有计量检定机构授权国家级质检中心, 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拥有权威地位。
条码质检中心拥有中国领先、 国际一流检测设施与雄厚技术力量: 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其中恒温恒湿试验室100平方米); 固定资产(仪器设备)375万元, 各类检测仪器及相关设备48台套;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占总人数73%。检测试验室、 校准试验室和检测技术研究室形成了完善技术体系, 在中国最早开展了条码检测技术研究与实践。质检中心建立为中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2、 国家射频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由国家质检总局同意, 国家射频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12月开始筹建, 经过一年多努力, 建设了满足射频识别产品性能测试需求类全电波暗室等基础设施, 形成了完整射频识别产品检测能力, 引进并培养了多层次多学科科研团体, 制订了系列检测标准, 牵头或参与了相关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7月经过了国家任监委, 试验室认可委“三合一”评审, 取得了对外开展检测服务资质。10月13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对国家射频识别质检中心授权通知。, 经过扩项评审, 国家射频识别质检中心实现了向社会提供射频识别相关15大类产品, 298个检测项目检测服务能力, 确立了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产品检测权威地位。同年9月, 射频识别质检中心经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教授组评审, 得到了教授组和总局领导高度评价。10月,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 正式授权国家射频识别质检中心成立。至此, 国家射频识别质检中心正式建立, 将为中国物品编码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技术确保, 同时将为拥有技术实力企业提供有竞争力产品资质认证, 发挥在国家物联网建设中不可或缺作用。
3、 产品测试
质检中心建立为中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加紧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提升国家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检测试验室能力和水平, 完善检测标准和手段, 开展物联网一致性、 通用性、 可靠性检测, 为物联网提供给用保障。产品测试关键一致性测试、 通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三种。
一致性测试: 测试设备 (标签、 识读器、 打印机等) 与 国际标准如 Gen2是否符合。
通用性测试: 测试某设备与其它设备通用能力。
性能测试: 测试在具体环境下(如码头库房或传送带)标签项目 (托盘, 包装箱或单品) 性能。
4、 条码检测
5、 设备测试
检定: 条码检测仪作为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979-条码检测仪》, 用计量标准标准器(实物标板)检验条码检测仪测量反射率、 条空宽度示值误差、 反复性、 稳定性等计量性能; 依据检验结果, 在《检定证书》中给出被检仪器合格及评定等级结论、 或在《检定结果通知书》中给出被检仪器不合格结论。
校准: 条码检测仪作为测量仪器。依据国际标准ISO/IEC15426-1《条码检测仪一致性规范〉》并参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用实物标板确定条码检测仪测量反射率和条空宽度(假如有)示值误差以及用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综合分析检测方法测量最低反射率、 最高反射率、 可译码度和缺点度误差; 不做检测仪合格、 不合格结论, 但给出是否符合标准说明。
测试: 依据用户要求测试条码检测仪计量性能, 不做检测仪合格、 不合格结论。
6、 RFID检测
产品类型: 硬件(芯片/标签/识读器/打印机)、 软件、 系统
测试类型: 研发测试、 认证测试、 验收测试、 招投标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