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考全国传输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 7月自学考试传输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传输学诞生地是( B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输学”这一概念学者是( D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卢因 D.拉斯韦尔
3.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输过程中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 C )
A.讯息 B.信号
C.信道 D.噪音
4.伯洛提出了一个传输过程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略称为( B )
A.“M—S—R—C” B.“S—M—C—R”
C.“S—R—M—C” D.“M—R—S—C”
5.确定样本数量实质,是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度要求( A )
A.最小样本数 B.总体指标
C.最大样本数 D.样本指标
6.控制试验法区分于传输学其它研究方法突出特点是( A )
A.控制 B.试验
C.变量分析 D.环境模拟
7.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环境监测功效比喻为( B )
A.“反馈功效” B.“雷达功效”
C.“整合功效” D.“议程设置功效”
8.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等观点,由著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具备( B )
A.提供信息功效 B.授予地位功效
C.沟通交流功效 D.麻醉精神功效
9.报刊四种理论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出现是( A )
A.自由主义理论 B.法西斯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0.《权力媒介》作者是( B )
A.赛伯特 B.阿特休尔
C.施拉姆 D.马莱茨克
11.大众传输中最主要最受重视信息是( A )
A.新闻信息 B.教育信息
C.娱乐信息 D.商业信息
12.符号最基本特点在于它( D )
A.通常性 B.鲜明性
C.操作性 D.指说性
13.现阶段普及率最高大众传输媒介是( C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4.情景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观点提出者是( C )
A.英尼斯 B.戈夫曼
C.梅罗维茨 D.麦克卢汉
15.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了解意思最靠近是( C )
A.爱屋及乌 B.明察秋毫
C.见仁见智 D.见微知著
16.大众传输有各种反馈,其中主要是( B )
A.报刊杂志发行量 B.一段时间累计性反馈
C.广播电视收视率 D.一定范围一次性反馈
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阐述了当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问题,这本著作是( B )
A.《人际影响》 B.《舆论学》
C.《人民选择》 D.《自由与新闻》
18.按照“缄默螺旋”理论观点,大众传输社会效果是( B )
A.有限 B.强大
C.无力 D.微小
19.传输学批判学派直接策源地在( A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0.传输学传统学派对传输现实状况基本态度是( A )
A.必定 B.否定
C.中立 D.批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最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l.安排问卷提问结构必须遵照标准是( ABCD )
A.先易后难 B.先“面”后“点”
C.同类集中 D.先通常后特殊
E.主体清楚
22.按照信息对受传者不一样心理效果,能够把信息分为( CDE )
A.说服性信息 B.通知性信息
C.指导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E.复原性信息
23.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是( ABDE )
A.地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情境决定论 D.媒介有“冷”“热”之分
E.媒介是人体延伸
24.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调查发觉,大众传输可能产生效果主要是( ABC )
A.“改变”效果 B.“强化”效果
C.“结晶”效果 D.“缄默”效果
E.“从众”效果
25.罗杰斯把传输学传统学派特征归纳为( ADE )
A.经验 B.广泛联络
C.思辨 D.详细实证
E.重视效果研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施拉姆对传输学最大贡献是____集大成_____。
27.拉斯韦尔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其中第三个步骤是_____经过什么渠道____。
28.正确抽样调查前提是样本,而样本必须是_____总体____缩影。
29.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输具备三种功效,即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实施和_____麻醉精神____。
30.在传输学中,针对传输主体“谁”这一要素研究,称为_____控制研究____。
3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借用了她老师_____英尼斯____观点。
32.受众不不过大众传输媒介发出信息接收者,也是这种信息主动主动_____寻找者____。
33.传输效果依其发生逻辑次序或表现阶段能够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以及_____行为____层面。
34.在传输研究中,传统学派主要关心是“怎样”传输问题,而批判学派主要关心则是_____为何传输____问题。
35.在因特网上,有些人经过破译通讯代码,私自闯进他人网页,或乱加篡改,或窍取信息。这些“闯进者”被称为____黑客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控制组”
37.可读性
38.“热媒介”
39.“免疫效果”
40.“文化工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传输学诞生条件。
42.伯洛关于传输过程主要论点是什么?
43.什么是环境监测功效?
44.简述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基本主张。
45.受众使用大众传输媒介有哪些基本动机?
六、阐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大众传输?与通常人际传输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何说互联网出现使二者界限变得含糊了?
47.为何蒂奇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阶层是造成“知识沟”不停扩大根本原因?
7月自学考试传输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5、A 6、A 7、B 8、B 9、A 10、B 11、A
12、D 13、C 14、C 15、C 16、B 17、B 18、B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CDE 23、ABDE 24、ABC 25、ADE
三、名词解释
26、“集大成”(或:将她人贡献、结果汇总起来,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
27、经过什么渠道或媒介。
28、总体。
29、麻醉精神。
30、控制研究。(或:控制分析)。
31、英尼斯。
32、寻找者。
33、行动。
34、“谁”在控制传输(或:为何传输)。
35、“黑客”。
四、名词解释
36、控制试验法试验对象之一,指不接收自变量作用试验对象。
37、与信息交流效果直接相关一个概念,原指书面新闻、文学等作品易于阅读和接收程度,现在也延伸为指广播节目标可听性和电视节目标可视性。
38、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一个主要观点,这种媒介有两个特点:一是提供信息明确度高;二是传输对象在接收信息过程中参加程度低。
39、“两面提醒”一个作用,认为这种提醒就像事先接种天花疫苗一样,能够使人们在以后碰到对立观点宣传时具备较强抵抗力。
40、传输学批判学派为取代“大众文化”而提出一个概念,它否定大众文化“大众性”,认为大众文化是商品生产和消费体系一部分。
五、简答题
41、传输学产生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是传输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这是客观方面条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空间提升,这是主观方面条件。
42、主要论点:传输是一个动态过程;传输过程是一组复杂结构,应将其中多元关系作为研究基本单位;传输过程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相互影响和改变。
43、指经过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客观、准确地反应现实社会垢真实情景,使人们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机遇或威胁,作为决议或行动依据。
44、(1)个人权益高于一切,其中最主要是不受压制、干预地抒发己见自由;(2)人是有理性,能依据理性分辨真理和谬误;(3)真理只有各种意见“自由而公开”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45、消遣娱乐;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获取知识,提升文化水平;满足人际交往需要。
六、阐述题
46、大众传输是指由传输组织经过当代化传输媒介对极其广泛受众所进行信息传输活动。其特点有五:(1)需借助大众传输工具传输信息;(2)传递信息是公开、面向社会;受众是大量、匿名;(3)基本上是信息单向流动,反馈有限、滞后;(4)信息传递快捷广泛;(5)内容多半由传输机构和职业传输者公布;互联网出现后出现改变如:人们在人际传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硬件(发送电子邮件);职业传输者与受众“角色交换”变得频繁起来。
47、蒂奇诺认为,与社会经济地位低阶层相比,社会经济地位高阶层在以下六个方面占据优势地位:)(1)使用媒介所必须经济条件;(2)取得关于公共事务和科技信息所必须阅读和了解能力;(3)了解和掌握新事物所必须己有知识储存量;(4)有利于取得信息社交范围;(5)与接触和利用媒介程度关于生活水准和层次;(6)使用印刷媒介所必须学历。正因为社会经济地位高阶层在上述六个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她们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阶层更加快地取得信息,而这正是造成“知识沟”不停扩大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