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 容 摘 要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是建筑工程关键协议。协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关键内容.但现在协议管理却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个微弱步骤。即使《中国协议法》和《建设工程施工协议菅理法》已出台,不过在协议签署过程中, 工程建设参与双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需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协议自律行为较差, 加之市场机制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从而造成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所以必需对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管理加以规范, 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索引关键词: 施工协议 协议纠纷 协议管理 控制
Abstra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is building engineering an important contract. The contr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administration. But the contr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weak link. Although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the jian Richard law has already issued, but in the process of con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ck of market economy must participate in both sides of the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and the credit consciousness, unfair competition occur frequently. The contractor and the party awarding the contract self-discipline is poorer, together with market mechanism and difficult to play its role, which leads to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economic order of confusion, so we have to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to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he index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tract; contract dispute; contract management; control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特点及现实状况 3
2.1.协议标特殊性 3
2.2.协议推行期限长久性 3
2.3.协议内容复杂性 3
2.4.协议监督严格性 3
2.5.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3
2.6.协议管理意识微弱 3
2.7.协议管理人才匮乏 3
2.8.不重视协议文本分析 4
2.9.协议履约阶段问题 4
第三章 处理协议管理中存在问题关键对策 5
3.1.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管理 5
3.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5
3.3.借鉴国际经验推行适适用于市场经济协议示范文本 5
3.4.提升协议管理人员素质 5
3.5.加大协议管理力度确保施工协议全方面履约 5
3.6.加强协议法律意识降低协议纠纷产生 5
3.7.加强协议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6
3.8.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工作 6
3.9.严格现场签证制度 6
3.10.加强协议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6
第四章 加强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管理对策 7
4.1.完善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能力 7
4.2.提升正式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水平 7
4.3.重视把握完工阶段技术管理控制 7
4.4.加强协议管理意识 7
4.5.加强协议法律意识降低协议纠纷 7
4.6.建立以协议管理为关键组织机构 7
4.7.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示范文本作用 8
4.8.重视协议管理人才培养 8
4.9.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工作 8
4.10.加强协议文件归档管理 8
后记 9
参考文件 10
第一章 绪论
现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所约定施工项目明确相互权利、 义务关系协议。它是一个双务协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市场两主体之间相互权利、 义务关系关键是经过协议确定。双方是平等民事主体, 双方在签署协议时, 必需含有对应资质条件和推行施工协议能力。对协议范围内工程实施建设时, 发包人必需含有组织协调能力, 承包人必需含有相关部门核定资质等级, 并持有营业执照等证实文件。
现在, 中国施工过程协议管理存在关键问题以下:
一、 协议文本不规范
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所同管理, 制订了《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示范文本》, 以全方面表现双方责任、 权利和风险。有些建设项目在签署协议时为了回避业主义
务, 不采取标准协议文本, 而采取部分自制、 不规范文本进行签约。经过自制、 笼统、 含糊文本条件, 避重就轻, 转嫁工程风险。有甚至仍然采取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方法下达任务, 待工程完工后, 再补签协议, 这么协议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二、 协议主体不妥
承包商不含有与工程对应资质和法人资格, 填写时, 真正承包商将自己上级单位且独具法人资格单位填为承包商, 往往工程质量确保不了。假如不对当事人基础情况进行了解, 就仓促贸然地签署协议, 很轻易与部分信誉不好、 履约能力差承包商发生经济关系, 甚至会受骗受骗, 造成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业主正常运转, 有时还会引发业主全方面亏损和破产。
三、 协议文字不严谨
通常各方都期望用本单位草拟文本为基础, 因为用本单位起草文本, 基础用语条款和格式大多对本单位有利, 也较熟悉.谈判起来就方便部分, 用别单位文本, 往往比较生疏, 改动量较大, 有时有单位有意将文本写得很长, 其中设置文字陷阱, 稍不注意就会签署不利协议。所以说, 协议一定要严谨, 讲究咬文嚼字。
四、 协议条款挂一漏万
协议不全方面、 不完整, 有缺点、 有漏洞。常见遗漏往往是违约责任, 如承包商尽力降低违约责任事项, 或尽可能减弱违约责任程度, 或降低违约责任额; 承包商义务、 质量条款笼统、 不细化, 出现纠纷后, 不宜追究承包商责任等。
五、 只有从协议而无主协议
主协议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协议, 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协议。从协议是指以主协议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协议, 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协议及确保协议、 抵押合相同。没有主协议, 从协议如元水之鱼。
六、 违反法律法规签署无效协议
违法承包商利用其她承包商名义签署协议, 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署协议情况普遍存在。有些承包商在自己不含有对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情况下为了达成承包工程目, 非法借用她人资质参与工程投标, 并以不法手段取得承包资格, 签署无效协议。部分承包商利用不法手段取得承包资质, 专门从事资质证件租用业务, 非法谋取私利, 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秩序。部分承包商为了取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 不惜以低价中标, 在中标以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部分没有资质小施工队伍, 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基础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 进而对工程进度、 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七、 协议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协议和法律给予受损失者权利, 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个保护自己、 维护正当权益、 避免损失、 增加利润手段。而建筑市场过分竞争、 不平等合相同问题, 给索赔工作造成了很多干扰原因, 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 索赔意识淡薄, 造成协议索赔难以进行, 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八、 境外协议文本疑问
中国加入WTO后, 有些协议使用境外文本。因为国情不一样、 语言文字不一样, 加上翻译问题, 这些协议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 必需在协议上加以澄清, 搞清其含义, 或堵塞其漏洞, 以免造成损失。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特点及现实状况
2.1 协议标特殊性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标是各类建筑产品。建筑产品属不动产, 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必需围绕建筑产品移动, 建筑产品类别庞杂, 其外观结构、 使用目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每一个建筑产品都必需单独设计和施工。即使反复利用标准设计或反复使用图纸也应采取必需设计修改才能施工, 而施工中情况又各不相同, 这种建筑产品固定性和单件性决定了施工协议标特殊性。
2.2 协议推行期限长久性
建筑工程旅工因为结构复杂, 工作量大特点, 使得工期较长, 而协议推行期限要长于施工工期, 因工程施工应该在协议签署后才能开始, 而且加上协议签署后到正式开工前一个较长施工准备时间和工程完工后验收, 办理完工结算和工程保修时间,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不可遇见其她原所以造成施工工程工期顺延。全部这些原因都决定了施工协议推行期限含有长久性特点。
2.3 协议内容复杂性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除了应该含有协议通常内容外, 还应对安全施工专利技术使用, 发觉地下障碍和文物、 工程设计变更、 材料设备供给验收等其她原因, 内容作出要求。在施工协议推行过程中, 除承包人和发包人相关协议关系外, 还包含与劳感人员劳动关系、 安全关系、 保险事宜、 与材料设备运输供给单位相互关系.等等全部这些都说明了施工协议内容复杂性。
2.4 协议监督严格性
建筑工程施工协议在推行和实施中, 因为对经济发展, 企业效益、 人民利益和生活都有非常大影响.所以国家和行政部门对施工协议监督是十分严格.对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签订必需符合国家相关建设程序要求, 并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批程序, 在协议推行过程中除了协议当事人应该对协议进行严格实施和管理外, 协议主管机关、 金融机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都要对协议推行进行严格监督, 以利协议顺利推行。
2.5 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即使《协议法≯和《建设工程施工协议管理法》对协议签署有所保障, 但仍然不够完善, 部分法律条文不够严谨, 造成少数协议签署有失公正。存在协议双方权利、 义务不对等现象。出现了协议大多都强调了承包方义务, 对业主制约条款偏少, 尤其是对业主违约、 赔偿等方面约定不具体, 而承包方迫于生计不得不接收局面。
2.6 协议管理意识微弱
不重视协议管理体系建设, 协议归口管理, 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协议管理程序不明确, 或不按制度实施, 出现问题不找协议, 而找相关领导出面协调, 致使出现不正之风和职务犯罪, 很多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协议管理机构, 所以缺乏对协议管理和有效监督和控制。
2.7 协议管理人才匮乏
协议管理和索赔是高智力型包含全局极为复杂管理工作。协议管理人员必需含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有单位将协议管理简单看作一个事物性工作, 甚至谁都能够胜任、 签署和办理协议。一旦发生协议纠纷就处于不利地步, 缺乏必需法律资源, 所以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协议管理水平提升。
2.8 不重视协议文本分析
协议签署时缺乏预见性, 缺乏对协议文本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因为缺乏一些关键条款、 缺点和漏洞较多, 协议双方对条款了解有差异以及协议风险预估不足, 没有对协议进行全方面分析和评定, 而发生协议纠纷和争议。
2.9 协议履约阶段问题
一、 应变更协议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协议变更是正常事情, 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管理人员缺乏这种立刻变更意识, 结果造成了损失。
二、 应该发出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立刻地发出必需书函, 是协议动态管理需要, 是履约一个手段, 也是业主和承包商自我保护一个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略, 结果受四处罚。
三、 应签证确定没有办理签证确定。履约过程中签证是一个正常行为。但有些承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 当发生纠纷时, 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四、 应该追究责任却过了诉讼时效。承包商被拖工程款情况相当严重, 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 但当起诉时才发觉已超出了两年诉讼时效, 无法挽回损失。超出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 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五、 应该行使权力没有行使。《协议法》赋与了协议当事人抗辩权, 但大多数承包商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协议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承包商能够行使抗辩权停工, 但却没有行使, 怕单方面停工要负担违约责任, 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 发包方欠款数额愈来愈大, 问题更难处理。
六、 应该重视证据(资料)法律效力却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并不是全部书面证据都含有法律效力, 有效证据应该是原件、 与事实相关、 有盖章和(或)署名、 有明确内容、 未超出期限。不含有法律效力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第三章 处理协议管理中存在问题关键对策
3.1 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管理
经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 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规模, 处理现在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分竞争问题, 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监督管理, 对承包商违法行为要严厉处理, 维护正常建设市场环境, 确保建筑市场规范、 健康发展。
3.2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工程管理制度、 协议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 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利益, 过分追求招标过程严格、 完善, 并不一定能达成招标最好效果。提议在招标形式上应该重视标准, 突出效果。同时,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推广实施后, 因为没有新计价措施配合对应协议管理模式, 使得招投标所确定工程协议价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应协议管理方法。提议立刻研究对应配套方法和管理措施, 健全体制, 完善操作。
3.3 借鉴国际经验推行适适用于市场经济协议示范文本
伴随中国加入WTO, 建筑市场一样面临对外开放问题, 在工程管理很多方面要与国际通例接轨。所以, 在协议管理方面, 我们要不停借鉴国际优异经验, 以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需求协议管理模式。新建设工程施工协议示范文本, 很大程度地参考了FIDIC文本格式, 较以往协议文本有较大地改善, 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健康、 有序发展, 应该严格实施。
3.4 提升协议管理人员素质
提升协议管理人员素质是协议管理首要任务, 又是目前迫切需要, 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选好人员。依据协议管理人员应含有素质条件.选择优异人才担任协议管理人员, 也能够经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法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标准, 选
择和使用优异人才。
二、 组织好在职学习。依据实际情况组织协议管理人员学习。方法方法能够多个多样: 部署学习任务, 定时检验; 进行短期培训; 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事例分析总结; 听
电视讲座, 参与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考试, 同时进行必需职业道德教育。经过以上努力, 使其在岗位成才。
三、 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协议管理人员必需实施岗位责任制, 明确她们责、 权、 利, 建立竞争机制, 对有突出贡献协议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3.5 加大协议管理力度确保施工协议全方面履约
为确保施工协议全方面推行,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协议管理工作列为整理规范市场工作关键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基础上, 加大协议履约管理力度。对资金不到位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 不得组织招投标,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 果断取缔垫资、 带资施工现象, 努力净化建筑市场, 深入维护承包商正当利益。
3.6 加强协议法律意识降低协议纠纷产生
业主和承包商因为缺乏法律和协议意识, 在签署协议时, 对其中协议条款往往未做具体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署, 尤其是对违约责任、 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 而直接造成
了工程协议纠纷产生。所以, 在签署协议过程中, 各方要对协议正当性、 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降低签署协议时产生纠纷原因, 把协议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以确保协议全方面推行。
3.7 加强协议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业主和承包商要重视协议管理机构设置、 协议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协议签署、 协议审查、 协议授权、 协议公证、 协议推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议管理制度, 严格根据要求程序进行操作, 以提升协议管理水平。
3.8 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工作
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工作, 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一项关键内容。承包商在协议推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 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意识和动力。所以, 提升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处理问题。施工协议是索赔依据, 索赔则是协议管理延续。协议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署协议时要充足考虑多种不利原因, 分析协议变更和索赔可能性, 采取最有效协议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 在协议整个推行过程中, 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结正当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 以合理推行协议。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正当权益, 更关键是有利于承包商立刻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 提升未来生存能力。
3.9 严格现场签证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常常出现多种与协议约定不符情况, 必需立刻办理现场签证。因为签证是双方对客观事实认识一致结果, 能够直接作为追加工程协议价款计算依据。现在存在签证缺乏约束, 甚至一张签证单结算造价就占协议价款37%。所以要严格签证权限制和签证手续程序, 提倡只签客观实际情况而不签造价, 只签实际工作量、 点
工数、 施工方法而不签造价。结算部门应严把审核关, 拒绝不合理现场签证。
3.10 加强协议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重视协议文本而不重视相关资料归档情况在建设领域普遍存在。协议及补充协议乃至常常性工地会议纪要、 工作联络单等等, 实际上是协议内容一个延伸和解释, 发生以后应立刻建帐并妥善保留。因为建设项目周期长、 包含专业多、 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建设过程以后, 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对应资料给予处理。为此, 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文档管理问题, 应专员负责, 负责到底。另外, 要加紧协议管理信息化步伐, 立刻应用优异管理手段, 改善协议管理条件, 不停提升管理水平。
第四章 加强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管理对策
从现在建筑施工过程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不足还十分普遍,有待于深入加以完善和规范地方还有不少。所以,为实现中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和发展,应深入做好这么多个方面内容。
4.1 完善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能力
施工准备阶段为正式建筑施工过程发明基础条件。所以,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相关技术管理就有着显著意义。结合实际建筑施工过程,本文认为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相关内容关键包含完善技术管理制度规范、 确保施工图纸科技含量、 明确施工责任等方面。制度规范是建筑施工关键确保,能够确保施工技术正确、 有效实施,而建筑图纸则是工程施工据以展开关键依据,所以技术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另外,还要明确责任落实,对施工技术不到位或不足引发责任问题,应果断给予纠正和处罚。
4.2 提升正式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水平
在工程正式实施阶段,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建筑物整体质量关键。在这一阶段上,技术管理包含方面关键有技术交底、 进度与成本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等等。技术交底是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关键。在建筑施工中,各分部、 分项工程应立刻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特殊和隐蔽工程项目,技术交底应突出易发生施工问题方面、 质量控制点、 新技术要求等等,并在技术交底基础上,依据实际施工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并对施工进度和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
4.3 重视把握完工阶段技术管理控制
建筑项目完工阶段技术控制关键是对前一阶段技术管理内容辅助和补充。包含对建筑物合理检验和总体评定、 配套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等等。建筑施工主体项目完成后,对于后面配套工程建设也不应忽略,在技术管理方面能够按主体施工步骤和方法进行,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合适给予改变。
4.4 加强协议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需加强协议意识, 重视协议管理, 要真正意识到协议管理关键性。强调按协议要求施工, 而不是用行政命令来干预市场。承包人作为建筑市场主体, 进行建筑施工活动必需要根据市场规律要求, 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使协议管理专业化, 确立协议与成本、 工期质量等管理子系统界面, 将协议管理融入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
4.5 加强协议法律意识降低协议纠纷
因为承包人缺乏法律和协议意识, 对其中协议条款往往未做具体推敲和认真约定, 尤其是对违约责任, 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 这直接造成了工程协议纠纷产生。所以, 在签署协议过程中, 承包人要增强法律意识, 对协议正当性、 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以降低协议产生纠纷原因。
4.6 建立以协议管理为关键组织机构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协议管理机构设置, 协议归口管理工作, 使协议管理专业化, 如在组织机构中设置协议管理专职员程师, 协议管理员, 并具体定义协议管理人员职能, 同时对项目经理人负责。这么使项目经理能立刻、 正确了解工程种种情况, 从整体上把握工程顺利进行.
4.7 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协议示范文本作用
《建设工程施工协议(示范文本)》含有鲜明指导和示范作用, 签署协议双方能够以示范文本作为协商、 谈判依据。从而降低双方在制订协议中繁杂工作, 有利于降低双方签署协议工作量, 有利于保护协议当事人正当权益, 提升签署协议质量, 降低协议纠纷产生和协议正常推行.
4.8 重视协议管理人才培养
合格协议管理人员, 首先必需是优异工程技术人员, 同时还必需熟练掌握和利用多种法律、 法规, 精通协议业务, 熟悉协议推行和工程索赔管理, 熟悉工程造价等专业业务, 所以加强对协议管理人员培养和培训, 是协议管理工作中关键一环。实施协议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在管理机构中设置注册造价工程师岗位, 专司协议管理职责, 使协议管理专职化、 规范化。
4.9 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工作
加强施工协议索赔管理是工程协议管理关键内容.工程承包双方在协议推行中因为对索赔认识不足, 缺乏推行索赔所需认识。所以完善施工协议是索赔关键依据, 它能使监理工程师对索赔事件有据可依, 以此确定合理索赔估价。
4.10 加强协议文件归档管理
协议文本及相关文件资料同属关键法律文件, 对这些文件应立刻建帐存档保留。对协议变更要立刻统计和存档。要建立分包协议档案及相关工程全部档案。因为工程建设包含专业多, 很多具体问题都要依靠对应文件资料给予处理, 为此文件资料归档工作不是简单文档管理问题, 需要专员专职负责。
后记
有效协议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建筑企业全方面推行协议约定义务、 确保建设目标(质量、 投资、 工期)关键手段, 是实现企业对市场承诺、 表现企业诚信、 提升
企业品牌和形象、 维护企业本身正当权益、 使企业实现可连续性发展保障。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是一项包含面广, 内容复杂综合性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家只有签署各类协议将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有机结合起来, 并完善协议管理才能使参与者权利、 义务得到法律上确定。才能确保当事人正当权益, 使得这种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论文最终写完了, 一路走过很多感激话要说。在此次写毕业论文过程中, 徐金华老师在各个步骤给予了我细心指导与教导, 使我最终得以完成毕业论文,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最终, 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 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各位师长表示感谢!
参考文件
[1]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协议管理, , (01).
[2]宋宗宇.建设工程协议原理, , (03).
[3]李云.化解房地产融资风险问题刍议[J].岭南学刊, 1999, (01).
[4]宋琳, 房地产融资市场发展趋势。中国商界(下半月), , (02).
[5]王研, 浅析经济危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融资——以万科为例。中国商界(下半月), (08).
[6]倪智勇, 浅析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和融资风险控制。新会计, , (01).
[7] Benoit Dauchin.Flow induced vibrations on a cable cause by waves plus current [D].France:Dept. of Ocean Engineering,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achnology,1996,(04).
[8]袁立, 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国际比较与启示。企业活力, , (08).
[9]张健, 房地产企业融资战略需要与时俱进。中国房地信息, , (07).
[10]宋佳侳,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企业融资路径探讨。大众商务, , (04).
[11] 郑海元, 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对策分析。才智, , (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