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杨屯镇西安庄小学 武喜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题纸、多媒体课件、思考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互相认识,交流感情。
2、提出要求:快乐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观看《曹冲称象》
学生思考:
1.曹冲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3.如果我们要给曹冲称象的策略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板书:替换)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天平图
出示一个苹果图,思索。
你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替换的策略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一策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出假设,动手尝试策略
1. 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指名读题,这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出示课件。
(3)分析探索。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也就是用720÷(6+1)来计算吗?为什么?
2. 提出假设,画图体悟。
(1)说一说,你想怎样替换?这样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2)画一画,能把你喜欢的替换过程画出来吗?
(3)想一想,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请同学们自选一种替换的方法,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再在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各自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出示算法不同的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
集体评析算式,弄清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①把大杯换成小杯。
②把小杯换成大杯
讲完一种方法时,要求学生进行检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条件。(①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3.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谈话: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数量通过替换,变成相同的数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深入探索,内化替换策略
(1)补充条件: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60毫升。讨论:补充这个条件后,和刚才的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还能用替换策略解决吗?如果把1个大杯替换成1个小杯,倒果汁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换杯的过程。
(3)提问:将1个大杯换咸1个小杯,少装多少毫升?7个小杯,一共装了多少毫升呢?每个小杯可以装多少毫升?每个大杯呢?怎样列式?
(4)思考:还有其他替换方法吗?如果把6个小杯替换咸6个大杯,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多少毫升酒?7个大杯一共能装多少毫升酒?每个大杯、小杯分别能装多少毫升酒?怎样列式?
(5)思考:怎样检验替换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无论是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将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在替换时,要考虑总容量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
四、学以致用,应用替换策略
1、光明小学买了1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6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1/4 ,皮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如果把1个篮球换成( )个皮球,皮球的单价是( )元。
(2)如果把8个皮球换成( )篮球,篮球的单价是( )元。
2、练一练
课件展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3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30个球,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3、练习十七第一题
出示图,提问:你能求出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吗?那需要补充什么信息?
学生补充信息,再思考怎么解决。
五、总结提升
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本课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3、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问题“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60毫升,大杯与小杯的容积是多少?”时,有学生说“只换一杯小杯时”,我并没有问学生怎么想的,对学生照顾不够,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我想多问问学生是怎样想的会更好一些。
-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