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诵读欣赏:蝉--虞世南.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7459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欣赏:蝉--虞世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诵读欣赏:蝉--虞世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 教 案 课题:蝉 教师:童宣华 班级:七(1)班 时间:2017年5月5日 夏阁镇西峰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 蝉 虞世南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体会诗句对蝉的描写。 2、了解作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具、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朱光潜《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三、赏析诗歌 1、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2、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 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呜声也就不同凡响。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命意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今人刘水济《唐人绝句精华》说:“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不待凭藉,自能名声远闻也。” 赏析小结 1.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2.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3.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四、朗读与背诵 1、学生集体朗读。 2、自由朗读。 3、集体背诵。 五、课堂练习: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2、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6、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七、课外学习: 1、李商隐的《蝉》 2、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附:板书设计 蝉 虞世南 托物 言志 形状:垂緌 身份显宦 蝉 习性:饮清露 品行高洁 声音:流响 身名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