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家》学案课例
兴宁市永和中学 潘志华
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
1、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通过对“家”的深入思考,从而培养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学法指导
1、 通过加强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走进作者描述的情景和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所感所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自主预习
基础积累
1、你认识下面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吗?
袅袅( ) 祝祷( ) 温馨( ) 不屑( )休憩( )
冥想( ) 摇曳( ) 萦绕( ) 黯然( )疲倦( )
2、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吗?
3、你能解释下面的词语吗?
漂流: 袅袅:
温馨: 琐屑:
休憩: 萦绕:
举目无亲: 沉思冥想:
落叶归根: 黯然失色:
课文导读
整体感知
※走进课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作者作品
周国平,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的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文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是一篇哲学家写的散文,文中体现了作者对“家”的一种哲学思考,在人生的航行中,家犹如港湾,是人精神休憩和安慰之所,甚至家的噪音也是一首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进而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过着平常生活的,回到家中的人们的祝福。
※知识链接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议论探讨问题 ,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散文,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问题导思
课堂探究
4、初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又把“家”比作什么?
5、阅读课文第一节《家是一只船》,请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2)为什么说“船就是渔民的家”?
(3)你认为“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4)从表达方式看,本节内容有什么特色?
(5)作者说:“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6、阅读课文第二节《家是温暖的港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家”比作“港湾”?
(2)文中引用哲人尼采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中“琐屑的噪音”具体指什么?文中哪句话又回答了对此的质疑?
(4)文中“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不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跳得多么欢快”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5)这节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课文第三节《家是永远的岸》,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引述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语出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作者引用该诗句,表达了什么用意?
(3)“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它的含义是什么?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思乡之情,请试着写几句这样的诗句。
8、细读课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这三句话的?这三个小标题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9、研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
“岸”,这几种比喻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0、品读课文,议一议,请你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特点或写作特点。
写作体验
11、请以“体验________ ”为题写一则短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或谈自己的见解,或记自己的经历,或抒自己的感情。300字左右。
每课一得
类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 家 真 好 张抗抗
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项,可以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户,方便房子里新鲜空气的流通。在这所房子里走来走去,是许多欢乐的笑声。门是家与外界的通道,所以家不会与世隔绝。屋项下,每个人各有各的房间,有聚也散,互不干扰。家一定有厨房,可以烧出美味的食物。在冬天,家里也是热气腾腾。
家是一辆汽车,可以送你到很远的地方去。父母是轮换开车的司机,孩子是乘客。到了父母年迈的时候,孩子就当上了司机,父母就变成了乘客。大家都觉得这样安排很合理。开车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不能违反交通规则。一般来说,遵纪守法的大家,像开车一样,不容易出事故。即使车子偶尔有些小故障,平时注意保养,就可以尽量避免损失。还有,车子是需要经常加油的,所以一个家就需要有多多的收入。作为家庭的成员,不能光用油不加油,因为油用完了车子就走不动了。作为乘客的时候,就会消耗油料,那么哪怕经常抽空擦洗汽车,实际也会受到安慰的。
家,是一棵大树,在土壤里有很深的根,经风沐雨岿然不动。它把养料输送到枝条和树叶里,然后结果打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就像大树上筑着许多鸟窝,小鸟叽叽咭喳喳很热闹的。树很怕蛀虫和白蚁什么的咬噬,台风来了,坚持不住的是有疤的树。大树倒下时,在地上留下一个大坑,看了很令人伤心。所以大树需要爱护,所以大树也需要爱护,整枝打药浇水,件件事情马虎不得。
家,是一首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烦了累了的时候,音乐响起来,人在外面被那些震耳欲聋的迪斯科摇滚乐轰炸的疲惫的神经,会像丝弦一样放松下来,感觉到有点陶醉和惬意。轻音乐的演奏不需要庞大的乐队,它不像交响乐那么雄壮。待在家里的时候.请抓紧时间享受那欢快而轻松的乐曲,它会让人忘记许多不愉快的噪声.然后想一想以前和以后美妙的旋律,日子就像流水一般过去。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岿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咬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观察每段的开头,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此种形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为什么说“父母是房子的屋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是一辆汽车”,这“车”中的“司机”和“乘客”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开车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违反交通规则”是暗示人们要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顺着作者的思路,如果你家也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处处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以“家”是……开头,试着用比喻句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纵横
1、从一些小事物身上,你会发现在许多有趣的现象里却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妙趣横生却又意味深长。请根据示例,试写几个看看。
例子:弹簧: 你硬时它软弱,你软时它硬。
矿井:张嘴不是为了汲取,而是为了给予。
试写:春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请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的答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你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的名称,并给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基础积累】
1、(1)niǎo (2)dǎo (3)xīn (4)xiè (5)qì (6) míng
(7)yè (8)yíng (9)àn (10)juàn
2、(1) (2) (3)
3、(1)漂泊流浪;(2)形容烟气缭绕上升;(3)温和芳香;(4)琐碎;(5)休息;(6)萦回;(7)抬起眼睛看,一个亲人也没有;(8)沉沉地思索和想象;(9)命运难以推测;(10)阴暗的样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课堂探究】
4、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
5、(1)来自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间,表达了对人生的基本观点。
(2)因为“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意思对即可(
(3)人生是一种漂流,很多人又四处为家,所以家就像一只船一样。
(4)作者从自己的切实经历和感受写起,先记叙,后议论再抒情。
(5)略(例:同意的话,可从“家庭”的作用亲情的意义去谈谈。
6、(1)对于航行在人生问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缺的。
(2)作者采用尼采的话,与上文“点点帆影”勾连,既引出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
(3)具体指“俗务琐事,闲言碎语及至小吵小闹”。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4)这句话表达了港湾对于远航人的精神的巨大作用。
(5)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过着平常生活的回到家中人们的祝福。
7、(1)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2)引用诗句说明了游子思家的情感,更体现了家是永远的岸。
(3)说明每个生命在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
(4)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家是一只船”是作者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地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载着亲人去战胜前行变化莫测的命运的使命。“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在“家是一只船”的基础上将人生此为“港湾”。乘船运航,就需要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放松精神,放飞自由;“家是永远的岸”是在“家是温暖的港湾”基础上提出的,既然是运船就要有目标,因此就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概括各个段落部分、层次的意思。作为整篇文章的脉络,使读者能迅速把握全篇文章的结构、大意。
9、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面三个比喻的基础。“家是一只船”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前一个比喻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的出发点。“家是永远的岸”是前二个比喻的升华。
10、(1)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设问、引用的修辞方法。
例:引用尼采对女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例:“家是一只船”此节。本节作者先叙述南方荡舟的所见所闻所感。接着引出“家是一只船”的议论,最后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则是抒情。这种记叙基础上展开议论的写法显得水到渠成,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而议论、抒情又是对记叙的升华。
【写作体验】
11、略
【类文赏析】
1、(1)kuī;(2)shì
2、运用了比喻、排比。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赋予家以人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的形象。(点拨:每一段的开头一句分别把“家”比作“房子”、“汽车”、“大树”,三个比喻用在段首又构成排比、分析其表达作用应结合比喻去作答。)
3、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其作用与父母在家庭中的作用有相似点。9点拨: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去分析原因。)
4、“司机”指支撑、维护家庭,正在为家庭付出的人;乘客指享受家庭温暖的人。(点拨:在找出其本体并概括出特点就是所包含的含义。)
5、遵纪守法。(点拨:应将此句与下文“遵纪守法的人家;像开车一样,不容易出事故”联系起来。)
6、大树上的小鸟。(点拨:应结合选文第三段去理解此比喻)
7、略。此题要求用比喻句来表达,目的就是要锻炼同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中考纵横】
1、例:尺子:总喜欢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2、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3、示例:(活动名称)条件论赛;(宣传标语)引经据典长见识,唇枪舌剑练口才。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