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营山县何家沟水库除险加固
汇
报
提
纲
营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室
二○一二年四月
一、基本情况
营山县何家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该水库于1956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完工。坝址位于渠江水系流江河中游的福源乡丰收村境内,距营山县城27公里,最大坝高15.0米,集雨面积为0.90平方公里,总库容17.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50万立方米,死库容0.92万立方米,设计灌面0.03万亩,目前实际灌面0.018万亩。同时,该工程涉及下游2个村10个农业合作社近0.04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存在主要问题:
1、 大坝
(1)在工程运行中,由于大坝施工质量差,导致大坝出现隆起现象,无排水棱体。经坝体稳定复核,上下游坝坡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
(2)坝体坝基和坝肩渗漏严重
大坝外坡左坝肩高程383.5~386.5米处,有三处明显渗漏水,经实测日漏水量达95m3/d,在外坡脚距溢洪道15米高程377.4米处,有一股明显渗漏水,每昼夜45.6立方米。
(3)大坝外坡无排水棱体
大坝外坡无排水棱体造成浸润线增高。
2、 溢洪道
溢洪道侧墙被洪水冲毁,垮塌严重,底板未衬砌,无消力池、排洪渠,洪水易冲刷坝脚。
3、取水设施
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端,竖井结构闸阀取水方式,放水竖井闸阀锈蚀,涵管漏水严重,需整治。
3、 无沉陷、位移观测设施
5、该工程防洪通讯、设施配备较差,致使工程防洪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而且防汛公路不畅,一旦大坝失事,抢险物质都无法运至大坝。水库管理站工作、生活条件极差,管理房破旧不堪
三、安全鉴定结论
2012年4月营山县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对何家沟水库的大坝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审查鉴定,其结论为:何家沟水库大坝为三类坝,建议尽快进行全面整治。
四、整治方案
1、 大坝整治工程
(1)坝坡整治:
大坝上游坝坡高程382.85米以下抛石压脚,边坡比为1:2.5;高程382.85米以上至坝顶,用10cm厚砼预制块护坡,预制块下铺20cm厚砂卵石垫层。边坡比为1:2.0。坝顶至下游高程383.90米处设置马道宽1.5米, 采用C20砼网格梁草皮护坡,边坡为1:2.0,页岩石渣填筑。马道至排水棱体边坡为1:2.20。
(2)坝体渗漏整治
根据工程实际,对坝基、左坝肩渗漏问题采用帷幕灌浆防渗,灌浆孔沿坝轴线按单排布置, 孔距2米,伸入左坝肩20米,右坝肩10米,经布置,共布孔72个,灌浆进尺1014米。
(3)排水棱体整治
原坝体无排水棱体,抬高了下游洪水位。新建的排水棱体顶高程为379.33m,顶宽1.5m,外边坡1:1.1,内边坡1:0.5,采用块石砌筑,排水棱体底高程377.23m。
(4)在排水棱体外侧新建C20砼排水沟,长50米,坡降1/500,排水沟断面为矩形结构。断面尺寸为0.3×0.3(米)。
(5)白蚁整治
采取开沟截路取巢、土坝表层药剂处理、设置毒土隔层和施放毒饵诱杀包等措施。
2、 溢洪道整治工程
根据地形布置有进口段,陡槽段、消力池。进口段长10米,进口段宽8.3米,出口宽6.5米,进口底高程389.20米,出口底高程388.58米,平均坡降为0.062;陡槽段长21米,陡槽进口宽6.5米,出口宽4米,进口底高程388.58米,出口底高程377.11米,平均坡降为0.546;消力池长11米,宽4米,池深1.0米,消力池后排洪渠长25米,宽4米。进口段,陡槽段为整治改造,其余为新建。
3、取水设施整治工程
本次放水设施更换闸阀,对涵管漏水部位进行整治,并延长出水口。
五、概算成果
完成本次工程共需挖填土石方1699立方米,安砌条(块)石298.26立方米,抛填块石456.3立方米,混凝土309.29立方米,砂卵石388.63立方米, 帷幕灌浆进尺1014米。需水泥324.46吨,河砂353立方米,卵石808立方米,条石44立方米,需要工时数50107个工时。
经计算,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为110.7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91.62万元,临时工程1.52万元,独立费用9.92万元,基本预备费5.15万元,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投资2.56万元。
六、效益
经济评价成果,经济净效益32.21万元,效益费用比1.34,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9.76%,均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本工程经济评价合理,应尽快动工整治,有利于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