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49277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物理组集体备课记录备课地点办公室主要任务基本概念主讲人崔秀波出席情况李万丰、崔秀波、肖圣丹备课记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高中物理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2、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简单的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科学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自然的奥妙,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感悟物理学的思维内涵三、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四、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探究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一、物理学1、起源:牛顿和伽利略年代2、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

2、热爱的基础学科。3、范围:宇观1030m-微观10-15m4、特点 9 时间 星期 活动主题 负责人 活动地点 3.12 三 内容:学期一开始 大组布置工作,制定本学期教学进度,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教学练习卷的准备工作及各章节工作任务的分配 总结: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较紧,内容比较重要,尤其是能量这一块内容,对今后教学的影响非常大。 难度较大,对一些重点章节要做好典型习题的选择工作,确保能有效完成任务,同时对各位教师的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配,对统一备课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326 三 内容:总结曲线运动的教学效果,对该章的教学重点难点进

3、行分析,安排下一章万有引力的教学进度。同时分配好单元测试卷的准备工作。 总结:曲线运动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花大精力抓好,尤其是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要特别注意解决问题的一般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陈光辉 物理组办公室 2 4.16 三 内容:对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两章的教学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讨论,进行评析,总结得失,安排期中复习的教学思路。 总结:这两章内容联系密切,公式、推论较多(尤如万有引力这一章),因此,在期中复习中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显得很重要,特别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问题归类能力。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4.30 三 内

4、容:总结期中考试的得失,布置下半学期的工作 总结:期中考试中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少是不容忽视的,如解题时只注重答案,不注意列式;审题不清;考试时间分配不好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要关注这些问题。 下半学期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必修2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学习电磁学之前,打好最为重要的力学基础。 张志龙 物理组办公室 2 5.14 三 内容:第七章机械能教学重难点分析与工作布置。 总结:这一章机械能可以说是高中物理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块内容,尤其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掌握,更是重中之重。而功与能的关系则是整章的主线。 要将学生从单一依赖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习惯中解脱出来,使之慢慢学会、熟练运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解

5、决问题,并不容易,必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逐步掌握以上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可谓任重而道远。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5.28 三 内容:集体备课准备“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听了丁贞青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总结:取长补短,效果显著。 丁贞青 物理组办公室 2 6.11 三 内容:机械能本章复习,以及测验试卷准备工作安排。 总结:复习时要抓住功能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动能定理的应用,单元测试卷由葛巍、丁贞青、陈光辉老师共同负责。工作落实到位,取得较好效果。 张志龙 物理组办公室 2 6.18 三 内容:本学期总复习策略的商讨与工作的安排。 总结:总复

6、习时仍以基础为重,关注基础概念、基本定律、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尽量少拔高。总复习资料由葛巍、丁贞青、陈光辉、张志龙老师共同负责。明确了工作方向与各自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复习效率。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6.25 三 内容:考试技巧、考试心理的辅导。 总结:针对学生在大型考试中易犯的毛病,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同时,缓和学生考前比较紧张的心态。 时间星期活动主题负责人活动地点910一学期伊始,制定一学期工作计划,规划教学进度,分配各组员工作任务。葛巍物理组办公室924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新一届学生的特点分析,运动学教学进程及效果总结。张志龙物理组办公室1015一 运动学单元测试结果评析,安排下一

7、步的教学计划,统一规划下一章的教学重点与进度,作业量多少的讨论。陈光辉物理组办公室1029一 相互听课后,组员间讨论评课,统一大家对新课程的特点认识。张志龙物理组办公室1112一 期中考试的准备工作安排,考前复习的安排。葛巍物理组办公室1126一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得失,学生考试中常见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后半学期的工作安排。葛巍物理组办公室1210一 动力学部分的教学探讨,基于这一届学生的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丁贞青物理组办公室高一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文章录入:葛巍责任编辑:葛巍 上一篇文章: 物理组活动B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表第二周(古伟强)备 课 组 活 动 记 录

8、周次第3周活动时间2009.9.11活动地点教研室备课内容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中心发言人古伟强考勤签到李锦荣严增城郑可发古伟强陈学珍学情分析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课时安排及说明新课1课时,复习和练习2课时。教材分析知识点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难点1

9、、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教法研究及措施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先演示小车实验,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速度变化的快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投影出自行车下坡、公共汽车出站、某舰艇出航、火车进站等表格数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从而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其矢量性,通过回答vt图象中“思考与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

10、和对图象的理解;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课前预习P25-28课后作业课本P29巩固训练 课件例题综合练习活页练习填表人郑可发填表时间2009.9.11注 此表由中心发言人填写,备课组长审核。此表电子格式及相关的配套资料务必须于每周五前发送至指定邮箱。所有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站,资源共享。本表格可在学校网站下载。高一物理备课组教研课(2)-戴庆阳老师日期:2008-10-11来源:高一物理备课组 作者:许波字体:大 中 小 教研课记录课 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授课时间9、22 星期一授课班级298授 课 人戴庆阳教研课教案: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

11、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

12、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教学方法 1、复习设问,导入目标寻找规律,得出概念讨论交流,明确分类。2、创新思路,公式推导理解公式,应用计算明确符号,理解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复习vt图象引导学生回忆图象的物理意义。利用多媒体展示匀速运动的vt图象,引导学生思考:在vt图象中能看出那些信息呢?启发引导学生讨论t图象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老师的演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点评:复习vt图象为下一步讨论图象特点做

13、好知识准备,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二)进行新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师活动:(1)导入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图象,引导学生思考图象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车vt图象,组织学生讨论图象的特点:图象形状、速度、加速度等。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图象特点。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组织学生总结图象特点,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加速度与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汇报,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车运动的特点,明确运动的性质。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点评:利用图象的方法引入匀速和匀变速直线

14、运动,学生在对规律的把握上感觉比较直观,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运动特点,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变化了的图象(如图所示),组织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均匀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象,讨论图象的区别及共同点,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如图所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速度、加速度如何变化?是匀加速运动吗?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习。点评:让学生知道图象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优点是直观形象,通过图象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在应用中加深对图象及概念的理解

15、。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图象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达物理规律?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指导学生推导公式。学生活动:思考教师的问题,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述过程,根据有关知识进行公式推导。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理解公式,进一步思考:式中各符号是矢量还是标量?直线运动中正负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直线运动中矢量性的表示。教师活动:通过例题1和例题2,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和审题,理解题意,画出运动草图,挖掘隐含条件,正确应用公式及公式变形解题。学生活动: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画出运动草

16、图,找出有关物理量,正确应用公式解题。点评:通过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过程的能力和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通过具体题目,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画草图分析运动学问题的能力。直线运动中,物理量的矢量性通过正负号来表示,要指导学生在矢量运算中的符号如何确定。(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 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2、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a不能说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a决定于 和 的比值。3、 而不是 , 即 ,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4、公式

17、中v、v0、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四)实例探究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例1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而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 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变化了: ,且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s,所以 m/s,故A、B选项错误,

18、D选项正确。又因为这一秒末与前一秒末间的时间间隔为1s,因此选项C也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D。答案CD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问题例2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垂直于墙壁方向和墙壁相撞后,又以5m/s的速度反弹回来。若物体在与墙壁相互作用的时间为0.2s,且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变,取碰撞前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壁作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 )A. 10m/s2 B. 10m/s2 C. 50 m/s2 D. 50m/s2思维入门指导: 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中的两种能力。近年高考对考生能力考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本题的考查即为推理能力的考查,考查了基本知识的应用问题。解析:由

19、于取碰撞前的初速度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5m/s,末速度为v = -5m/s,因此物体在与墙壁作用过程中,其加速度为: m/s2,D正确。加速度的负值不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的负值也不能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如果此时物体的速度也为负值,则物体做的为加速运动。关于基本公式 的应用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分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一匀速一减速三个阶段,如图。 在解决直线运动的题目时要善于把运动过程

20、用图描绘出来,图示有助于我们思考,使整个运动一目了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学们要养成这个习惯。图示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既为AB段的末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解析:由题意画出图示,由运动学公式知: 5m/s, 5m/s由 应用于CD段( )得: m/s2负号表示a与v0方向相反。课余作业完成P39“问题与练习”。“问题与练习”(P39)参考答案1、25s2、8m/s3、(1)1s末、4s末、7s末三个时刻速度分别为1.5 m/s,2 m/s,1 m/s,所以4s末最大、7s末最小(2)方向相同(3)1s末、4s末、7s

21、末三个时刻加速度分别为0.5 m/s2,0,1 m/s2,所以4s末最小、7s末最大(4)不同,1s末的加速度与初速度相同,7s末的加速度与初速度相反4、v4=0+a1t1 = 4m/s v8 = v4+a2t2 = 4+0.54=6m/sv-t图如图所示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评课记录:许波:1、课堂设计很好 2、先定义再图像,从“匀”字说起 3、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推导公式,这个做法很好文洪波:1、板书精美,语言表达

22、十分规范,语气抑扬顿挫,身体语言配合很好。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亲和力强 3、引入牢牢把握概念很好 4、例题讲解到位,步骤与示意图做的很好。 5、例题方面学生还没有全体参与,应该让2个学生上黑板做2个习题,解决学生格式问题。葛主任:1、学生 通过看书可以弄懂的问题可以放心让学生自我学习。 2、想办法解决“如何让学生动手”。 3、把握公式V=V0+at的矢量性质,解题时“确定正方向”的步骤不能省。高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1 作者:wl_2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 159 | 更新时间:2008-12-16 18:34:56 (本表在期末总结后上交,每次活动后及时上传校园网)

23、 2008年9月9日 主讲教师 徐建国 时间 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 物理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 相互作用,物体的平衡一章的集体备课。 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仔细分解本章的知识点,剔除高考不作要求的内容,寻找高考的热点部分,加以优化处理,并设计课堂教学的要点。以准确把握高考的要求。 体会或结果: 本章作为物理知识的基础部分,具有物理学基石的作用。上好这一章节,对今后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高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2 作者:wl_2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 214 | 更新时间:2008-12-16 18:37:47 (本表在期末总结后上交,每次活动后及时上传校园网) 2008年9

24、月23日 主讲教师 骆金军 时间 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 物理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两章的集体备课。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分解知识点,确定重点和难点,制定复习对策。列出部分经典题型,作为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并作适当作相应的变式,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体会或结果: 这两章的内容物理学解决问题的两大方法,它们贯穿高中物理的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这两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决定性作用。 高三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3 作者:wl_2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 212 | 更新时间:2008-12-16 18:38:24 (本表在期末总结后上交,每次活动后及时上传

25、校园网) 2008年10月8日 主讲教师 郑丽芬 时间 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 物理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集体备课。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2,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圆周运动 4,万有引力与航天 体会或结果: 本章所学为曲线运动知识,主要为平抛运动和圆运动两个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是圆周运动的一个特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本章处理曲线运动的一个方法。 2008年10月21日 主讲教师 徐建国 时间 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 物理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集体备课。期中考试复习安排。 1,机械振动重难点和考点分析 2,机械波重难点和考点分析 期中复习安排

26、体会或结果: 本次期中考试为三校联考,考试内容跨度较大,因此就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再复习。重点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为主线,带入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和方法。 2008年9月9日 主讲教师 徐建国 时间 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 物理组办公室 活动内容: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并制定下半学期教学对策。 比较各个班级的成绩差异,评析试题的质量、知识点的合理性。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知识水平。反思教学的肯定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作一个更好的布署。体会或结果: 本次期中考试为奉化、慈溪、宁海三地统一考试,学生成绩较低,我们认为经过此次考试学生可能会有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所以在课堂

27、上多一些鼓舞上有必要的。事实上本次测试的难度应该与高考难度差不多,但由于学生正处于高三复习的初期阶段,大多数学生对物理还是处于知识点相对独立的阶段,对解决综合性的题目还是生疏的。 文登十一中高一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 第九周星期一主持人 董立芳与会人员 高一物理组全体成员记录人 董兴宝研究课题 力的合成34一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替性质,比较直观,容易接受。但是,这只是力的作用效果一方面的检验,另一方面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即运动效果是否存在类似的等效没有进行说明。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运送贷物、拉伸弹簧等等),可以使学生对“等效代替”

28、思想有更深入的体验。教材中对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寻找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现结论。通过分小组探究、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和精髓之所在。二课标要求 (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与等效替代的关系,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通过学习力的等效和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三教

29、学设计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实验探究难度。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现象、大胆提出问题、敢于猜想和假设的科学修养;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强

30、学生的探索意识。四教学流程 生活现象引入概念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设计方案交流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结果。五教学过程设计 1. 课的引入: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运送贷物、拉伸弹簧。提出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活动分析出共同特点: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共点力与合力及其等效性、力的合成概念,并提出探讨的问题: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进物理,产生对物理学的亲和感,产生探究的动力。2实验方

31、案设计: (1)问题的提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2)设计方案:、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应怎样实现?、如何知道力的大小? 、如何确定力的方向?学生活动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展开方案设计。学生活动学生上讲台面向全班汇报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大家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优缺点评估,并尝试对方案的缺点进行改进,提出更优化的方案。教师活动对各方案作出总结点评,指出优缺点,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案。并进行方法点拨:、寻找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的方式很多,但关键的是要根据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原理展开你的设计。、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需测量的物理量器

32、材选择实验步骤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误差来源。设计意图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制定方案的能力。通过方案的汇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3实验参考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的关系。实验原理 根据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三角板。实验步骤教师通过提问和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对实验过程如何体现等效、如何记录合力与分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的关键步骤进行指导。(教师说明弹簧秤的调零操作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设计意图发挥

33、教师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4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实验时按设计思路分步完成。第一步:请同学们利用等效原理,设计两个分力与合力。先将合力、分力的三要素记录下来。第二步:根据记录的信息,请确定分力与合力的作用线。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步探究第三步:请选定合适标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分力与合力的图示。教师活动在旁巡查,适时加以指导,对实验中应该记录的数据和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进行分步引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5分析论证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后,到

34、讲台上展示交流实验中得到的图形。教师活动 让学生留心观察展示的各种图形,并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验得出的数据,检验提出的猜想。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设计意图 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6交流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结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解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甚至操作上的错误。学生探究到的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甚至是一些其他图形。请学生分析造成的原因,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

35、同学交流,其主要原因是存在: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系统误差。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集体协作意识。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愿望,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结果。当然教师也作了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堂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例、问题思考、讨论与交流、分步实验探究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发现问题:本校的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的乡镇中学,各个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验设施不全,学生很少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进入高中后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陌生

36、感影响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及时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新发现,新成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与别人合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集体备课记录备课时间2008年2月28日主持人狄小五与会人员高一物理备课组记录人周代松备注研究课题2008年上学期第二周教学情况研究程序记录:会议主题:第二周教学情况及教学安排1、本周教学任务的安排:按实验表的安排进行“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抛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强调对抛体运动规律的运用上要求学生清楚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思想和基本方法从确定研究对象、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正方向、研究

37、对象的位置、轨迹、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对各种抛体运动进行分析和学习,坚决避免学生对运动规律的死记硬背!对实验应从实际出发,以学校现有器材进行实验,同进也应和学生一起探讨其它实验方法的优和劣。2、各位任课老师完成高一新课改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3、切实做好“学生作业登记情况本”的按周、按次的登记工作。4、选好年级优秀学生的个人资料、做好培优班老师的安排工作、准备好培优班的第一次培优工作。5、做好本模块的学生补考命题。要求:时量45分钟、难度90%的学生能在本次考试中过关。6、认真编好本节知识的小页训练。时间 星期 活动主题 负责人 活动地点 3.12 三 内容:学期一开始 大组布置工作,制定本学期教

38、学进度,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教学练习卷的准备工作及各章节工作任务的分配 总结: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较紧,内容比较重要,尤其是能量这一块内容,对今后教学的影响非常大。 难度较大,对一些重点章节要做好典型习题的选择工作,确保能有效完成任务,同时对各位教师的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配,对统一备课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326 三 内容:总结曲线运动的教学效果,对该章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安排下一章万有引力的教学进度。同时分配好单元测试卷的准备工作。 总结:曲线运动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花大精力抓好,尤其是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要特别注意

39、解决问题的一般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陈光辉 物理组办公室 2 4.16 三 内容:对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两章的教学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讨论,进行评析,总结得失,安排期中复习的教学思路。 总结:这两章内容联系密切,公式、推论较多(尤如万有引力这一章),因此,在期中复习中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显得很重要,特别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问题归类能力。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4.30 三 内容:总结期中考试的得失,布置下半学期的工作 总结:期中考试中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少是不容忽视的,如解题时只注重答案,不注意列式;审题不清;考试时间分配不好等等。在今后的

40、教学工作要关注这些问题。 下半学期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必修2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学习电磁学之前,打好最为重要的力学基础。 张志龙 物理组办公室 2 5.14 三 内容:第七章机械能教学重难点分析与工作布置。 总结:这一章机械能可以说是高中物理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块内容,尤其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掌握,更是重中之重。而功与能的关系则是整章的主线。 要将学生从单一依赖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习惯中解脱出来,使之慢慢学会、熟练运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并不容易,必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逐步掌握以上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可谓任重而道远。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41、 5.28 三 内容:集体备课准备“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听了丁贞青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总结:取长补短,效果显著。 丁贞青 物理组办公室 2 6.11 三 内容:机械能本章复习,以及测验试卷准备工作安排。 总结:复习时要抓住功能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动能定理的应用,单元测试卷由葛巍、丁贞青、陈光辉老师共同负责。工作落实到位,取得较好效果。 张志龙 物理组办公室 2 6.18 三 内容:本学期总复习策略的商讨与工作的安排。 总结:总复习时仍以基础为重,关注基础概念、基本定律、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尽量少拔高。总复习资料由葛巍、丁贞青、陈光辉、张志龙老师共同负责。明确了工作方向与各自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复习效率。 葛巍 物理组办公室 2 6.25 三 内容:考试技巧、考试心理的辅导。 总结:针对学生在大型考试中易犯的毛病,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同时,缓和学生考前比较紧张的心态。 张志龙 物理组办公室 2 文章录入:wl_1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2007-2008高三物理备课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