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考试说明
一、 考试范围及分值百分比
编号
课程名称
分值百分比
课程一
信息技术基础
约60%
课程二
网络技术基础
约40%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 笔试、 闭卷。
2、 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
3、 题型及分值百分比:
编号
题型
分值百分比
一
单项选择题
约40%
二
判定题
约13%
三
填空题
约13%
四
简答题
约34%
4、 难度百分比: 试卷包含难题约10%, 中等难度题约20%, 轻易题约70%。
三、 考评能力及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考查能力有: 识记能力、 了解迁移能力、 操作能力、 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
A.识记能力
能正确地记住信息技术基础概念、 基础知识,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操作及处理实际问题基础方法等。
B.了解迁移能力
能将信息技术基础概念、 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问题情境中去。
C.操作能力
能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 加工、 管理、 表示与交流等。
D.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
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方法, 正确、 合理地处理实际问题, 能适应信息技术不停更新与发展。
四、 考评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一、 信息获取:
1、 了解信息基础概念, 基础特征及获取信息通常过程。A
(1)信息概念:
信息论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东西”, 指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消息。
控制论奠基人提出“信息就是信息, 不是物质, 也不是能量”, 它是区分于物质和能量第三类资源。
中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改变方法。
中国有些教授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法表征, 能够消除认识上不确定性。
信息是利用文字、 符号、 声音、 图形、 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 经过多种路径传输内容。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 没有没有载体信息, 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 信息必需经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信息基础特征
① 传输性: 信息经过不一样载体进行传输
② 共享性: 信息可被多个接收者接收且数次使用
③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 必需依附于一定载体, 含有可存放、 可传输、 可转换特点。
④ 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有价价值, 而且是能够增值。信息只有并利用了才有价值, 有些信息价值则可能还未被我们发觉。
⑤ 时效性: 信息反应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状态, 信息会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
⑥ 真伪性: 信息并非都是事物真实反应, 信息有真也有假。在信息社会中应养成判别信息真伪习惯。
⑦ 普遍性: 信息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
⑧ 可存放性: 能够文字、 符号、 声音、 图形、 图像等多个形式存在。
(3)获取信息通常过程
①确定需要信息②确定信息起源③采集信息④保留信息
2、 了解信息技术基础概念, 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应用与影响。A
(1)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IT)是指在信息获取、 整理、 加工、 存放、 传输和利用等过程中所采取技术和方法。
一切与信息获取、 加工、 表示、 交流、 管理和评价等相关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包含哪些技术:
四大基础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传感技术。基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 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关键, 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为支柱。
(3)信息技术发展:
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五次革命
第一次: 语言产生和应用, 是从猿进化到人关键标志。
第二次: 文字发明和应用, 使信息存放和传输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局限。
第三次: 造纸和印刷术发明和应用, 为知识积累和传输提供了更何靠确保。
第四次: 电报、 电话、 广播、 电视等通讯工具发明和应用, 深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第五次: 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 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不停更新, 但部分古老信息技术仍在使用, 不能因为出现了新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多元化: 强调与其她学科结合应用。
网络化: 关键指计算机网络应用
多媒体化: 强调多个媒体综合应用。
智能化: 强调计算机来实现人类智能。
虚拟化: 强调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中一些场景。如: VR技术。
(4)信息技术在学习、 生活中应用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5)信息技术影响:
①主动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 加速产业变革; 发明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推进科技进步: 促进了新技术变革; 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产生和发展
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和学习影响: 给个人带来便利和实惠; 深刻改变大家工作、 生活方法; 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促进大家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②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 信息污染; 信息犯罪; 可能危害大家身心健康。
3、 能依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B
获取信息, 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开始, 确定需要哪些方面信息, 以及最终需要达成怎样目标。
(1)制订信息需求内容纲领。确定需要哪些方面信息。
(2)确定结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要载体。不一样使用目标, 对采集信息要求会不一样。如论文或板报, 关键以文字、 图片信息为载体; PPT除了文字、 图片外还要选择声音、 视频等信息载体。
(3)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关键包含信息需求内容、 所需载体类型、 结果目示标形式等内容。
4、 了解信息起源多样性, 能依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起源B
(1)信息来到源: 事物本身、 她人、 媒体
(2)信息源分类: 文件型、 口头型、 电子型、 实物型
5、 了解常见信息获取方法, 能依据信息起源不一样, 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取得信息。B
(1)经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2)经过与她人交流采集信息: 听讲座、 请教教授、 讨论、 网上交流、 问卷调查等
(3)经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观察、 试验、 调查、 体验。
6、 掌握常见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方法。B
(1)搜索引擎分类: 目录搜索引擎(代表网站: yahoo雅虎, sohu搜狐, sina新浪)、 全文搜索引擎(代表网站: baidu,谷歌)、 元搜索引擎(一个经过调用其她独立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 没有独立数据库)
(2)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①提炼搜索关键词: 提炼最含有代表性和指示性关键词。
②细化搜索条件: 如多加一两个关键词。
③用好逻辑符(and、 or、 not)
④强制搜索: 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词。
⑤※。使用元词: 把搜索范围限制在网页标题中(如: intitle:NBA); 把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站点中(如: 环境保护site:); 把搜索范围限制在URL(即网址)中(如: inurl:MP3,搜索URL中含有“MP3”网页); 把搜索范围限制在指定文档类型中(如: 清华大学介绍filetype:doc)
7、 了解常见网络下载工具及使用方法。B
(1)通用下载工具: 如: 网际快车(FlashGet)、 BT、 迅雷(Thunder)、 网络蚂蚁(NetAmts);特点: 支持文件自动、 批量、 定时下载及断点续传, 下载速度快。
(2)FTP下载工具: 如: CuteFTP、 LeapFTP、 WebFTP; 特点: 自动登际FTP服务器, 多服务器, 多文件下载。
(3)网站下载工具: 如: Webzip、 Teleport pro Webcopier; 特点: 下载网站特定某个栏目或整个网站全部文件。
(4)流媒体下载工具: 如: 影音传送带(Net Transport)、 Streambox、 VCR等; 特点: 将流媒体传送影音片段搜集成完整影音文件。
8、 掌握信息判定基础方法, 能依据具体事例判别与评价信息。C
(1)从信息起源进行判定:
(2)从信息价值取向进行判定
(3)从信息时效性进行判定。
能够参考以下几方面进行: 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信息起源是否含有权威性、 信息是否可用、 信息是否含有时效限制、 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份、 信息是否含有实用性。
二、 信息加工与表示:
1、 了解常见文本类型。A
常见文本类型有: 信函、 论文、 汇报、 通知、 书籍、 杂志、 报纸、 口号、 广告等。
2、 掌握日常文本、 报刊类文本信息加工与表示基础关键点和技能。C
(1)日常文体信息加工与表示基础关键点:
①设置版面规格: 纸张大小、 边距、 每页行数、 每行字数等
②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 设置行距、 段距、 字距、 字体、 字形、 字号等, 也能够经过样式表进行设置
③对需要强调文本内容添加显示效果, 如各级标题字设定: 如文字大小、 字形、 字体、 颜色等进行设置
④配合专题表示需要, 添加辅助图片、 图案、 背景等修饰, 增强文本表现力
⑤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醒信息。如页码、 页眉、 页脚。
⑥输出文本: 打印、 保留、 传送。
(2)报刊类文本信息加工与表示基础关键点:
通常制作过程: ①确定专题②搜集选择素材③设计版面④制作作品⑤评价修改
基础关键点:
版面设计关键点: 确定页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 确定主次版面、 确定版面表现形式和风格、 确定版面结构(刊头、 刊眉、 导读、 标题、 正文、 图片、 装饰图案等组成)
3、 能依据实际需求, 建立表格、 录入数据、 设计表头。C
4、 能选择合适分式和函数进行表格数据计算。D
5、 能利用图表展现数据分析结果。C
6、 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基础过程。B
7、 了解图像常见文件类型及格式。A
8、 掌握常见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使用方法。C
9、 掌握常见音频、 视频文件格式及使用方法。B
三、 信息加工与表示(下):
1、 了解程序作用及其编制环境。A
2、 了解程序中基础元素。A
3、 经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剖析, 了解用计算机程序处理问题基础过程。C
4、 了解算法概念, 掌握算法步骤图表示方法。D
5、 了解人工智能应用领域。A
6、 了解信息搜集通常过程。A
7、 了解作息公布类型和方法, 并能依据需要选择合适方法公布信息。B
8、 了解能过网站公布信息关键方法和过程。B
9、 能够使用FrontPage、 Dreamweaver制作简单网页。C
三、 信息资源管理
1、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通常过程,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普遍性及关键意义。A
2、 了解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分析其特点、 目及合理性。B
3、 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优势。A
4、 掌握建立数据库基础过程和方法。C
5、 了解数据库组成要不素。A
6、 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基础思想与方法。A
7、 能够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信息。C
四、 信息安全:
1、 了解计算机病毒概念及其特征。A
2、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基础方法。A
3、 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A
第二部分: 网络技术应用
一、 因特网应用:
1、 了解因特网信息资源服务基础类型、 特点与应用领域。A
2、 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方法, 能使用信息检索工具猎取信息。B
3、 了解搜索引擎发展、 分类及工作过程。A
4、 了解因特网上常见信息交流方法。A
5、 了解流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工作过程。B
二、 网络技术基础:
1、 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 分类、 关键功效、 特点及应用领域。A
2、 了解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A
3、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B
4、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和网络协议。B
5、 了解因特网接入方法。A
6、 了解常见因特网服务组织。A
7、 了解IP地址概念、 分类、 组成和表示方法。A
8、 了解IP地址管理技术发展趋势。A
9、 了解子网掩码概念及应用。B
10、 了解域名作用和基础结构。A
11、 了解域名命名通常规则和常见顶级域名。A
12、 了解域名解析通常过程。B
13、 了解因特网域名管理机构组成、 管理方法及其关键职责。A
14、 了解组建小型局域网过程, 能依据组网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硬件和软件。D
三、 网络设计与评价
1、 了解WWW、 网页、 主页、 网站概念及相互间联络与区分。A
2、 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A
3、 了解网站开发通常过程。B
4、 了解因特网计划关键内容, 能依据需求计划网站。C
5、 能设计、 制作和美化网页。C
6、 能使用常见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制作网站。D
7、 了解怎样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申请网站空间, 公布网站。B
8、 了解维护网站通常方法。A
9、 了解网站评价多个关键方面。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