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含山一中 胡华俊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2、 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3、 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与志向,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词义的分析与背景的结合,理解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2、 理解“壮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音乐《辛弃疾》(ppt出示课题)
学生听后谈感受。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ppt出示课件):
1、学生看课件,用自己的话描述辛弃疾,抓住重点的字句。
2、解题:“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赋”的含义:写作。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陈同甫”与辛弃疾的关系(ppt引入陈亮简介),
“壮词”是什么意思?
三、朗读——读准字音(ppt出示拼音、节奏)
1、“七分文章三分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2、豪放派的词要慷慨激昂地读,推荐一位同学读。
3、听名家朗读,重读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注意语调的平缓、上升(上升的词语画上箭头)
4、学生模仿读——齐读
四、诵读——理解词义。
1、老师提示重点词句,学生结合注释说出上片的词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翻:演奏。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萧杀的气氛。
师生齐背上片。
2、学生结合注释说出下片的词义: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是什么意思?作:像。这个词古今词义不同。
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霹雳:弓弦的响声。
师生齐背下片。
五、品读——感受词中意境美,并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抓住词中关键词,找一找词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
1、描述一二句画面,找出关键词:看剑。(板书)( 出示 ppt)学生齐读画面。
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系战场,渴望报国)
能读出词人内心的情感来吗?
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个别读。
2、我们一起跟着将军的思绪,走进军营去看一看:描述3、4、5句画面:
(将士们分食烤肉,奏响军歌,将军正在战场检阅部队)。这三个场面,哪一个是重点?画面二“点兵”:(板书)
“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齐读。
将军阅兵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终于冲向了战场,他们冲向战场干什么?
3、画面三“杀敌”:(板书)学生描述画面:
这两句词该怎样读?
读出紧张,激昂之情。个别读。
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
4、画面四“建功”:(板书)学生描述画面:
能通过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收复中原,赢得美名)
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
六、深刻体会,读出韵味
1、思考: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ppt引入辛弃疾资料)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2、“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出示ppt)
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由此作者发出了沉痛的感叹!
“可怜白发生”该怎么读?
读出壮志难酬的悲壮。齐读
3、 回过头来回答课堂开头这首词的“壮”体现在哪里?(ppt演示)
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
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摯,勇猛雄健。
壮在志向:帅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郁抑、愤慨。
壮在语言:文辞华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挛。
4、“文学不等于科学的准确性,更强调情感的渲染。”全班起立,配乐朗诵。(ppt音乐)
七、写作特色:(出示ppt)
1、构思层层递进:醉态——梦境——现实
2、结构奇特巧妙:首尾照应,写现实。中间八句写梦境。
八、课堂小结:(出示ppt)
由于历史的错位,本该用于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却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坛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他的很多词都充满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我们还想到了南宋的另一位词人——陆游,更想到了历史上无数的爱国志士。希望同学们沿着他们的足迹,吟唱着他们的诗句,乘长风破万里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九、课后作业(ppt出示)
1、背诵默写此词。
2、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作具体描写,150字左右
(如:沙场点兵、沙场杀敌、建功立业等场面)
附板书:
看剑 (豪壮)
点兵
杀敌 (雄壮) }壮词
建功
感叹 (悲壮)
十、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