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5570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胡平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今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   一、表被动   【典型结构】被(受)……所。如:   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   【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   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3.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修改意见】或说“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修改意见】或说“之所以变坏”,或说“变坏的原因”。   5.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7.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三、表目的   【典型结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如:   8.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修改意见】或说“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9.其实,胡适先生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礼,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学者阅读之便。   【修改意见】或说“供中外学者阅读之用”,或说“以便中外学者阅读”。   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表条件   【典型结构】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如:   11.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修改意见】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2.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五、表意图   【典型结构】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如:   1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修改意见】或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说“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4.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   【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六、表对象   【典型构构】对象……面向……;对于上;“同比……”与“同期相……比”;“围绕……”与“……为中心”如:   15.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修改意见】或说“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或说“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   16.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17.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共3.4亿元,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18.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七、表构成   【典型结构】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如:   19.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修改意见】或说“成分是远……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   20.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限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   八、表范围   【典型结构】大多……以……为主还有“以……为宜”与“……最好”。如:   21.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修改意见】或说“大多是青年师生”,或说“以青年师生为主”。   22.开调查会的人不在多,以三五人为宜最好。   九、表程度   【典型结构】分外……多了;过分的溢美;悬殊很大。如:   23.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修改意见】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说“活路而健谈多了”。   十、表数量   【典型结构】大约……左右;高达……之巨。如:   24.我国大约3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修改意见】或说“大约30%的青年”,或说“30%左右的青年”。   25.别小看这只太空马桶,它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三千万美元”,或说“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一)整体把握,抓硬伤   病句辨析与修改,高考所给的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较长,成分复杂,有相当的迷惑性。遇到这类句子,考生常常凭感觉,或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判断错误。例如:   我回头一瞄,柜台前伫立着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   如果分开看,这句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没有什么毛病,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从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伫立”是长时间地站,而“我”只是“回头一瞄”,只是一瞬间的事,怎么会知道那位妇女站立时间的长短呢?显然,把“伫立”改为“站”就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了。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这句话的前半句“尊敬老师的学生”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尊敬……学生”,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学生”,不少同学看到这一点,就认为这个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但是,如果再看后半句,就会发现,有了后半句,前面的歧义消除了。因此,在解题时,不要抓住一点毛病不松手,要整体把握,要抓硬伤。   (二)深入思考,摸规律   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平时的复习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善于从练习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   “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虽然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是往往有强调的作用。“伯乐识马”是大家熟知的,而“马投伯乐”才是这句话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因些,如果了解了这一规律,见到类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认了。   (三)归纳总结,明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   (1)长句紧缩,抓主干   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例如:   《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   如果把这个句子紧缩一下,就变成了《铁道游击队》描写……“描写”什么?显然不应该是“胜利”,由此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宾语。   (2)修饰语多,理枝叶   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例如:   如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   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另外,“流利的口音”搭配也不恰当。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的搭配问题。   (3)文字是复句,注意关联词   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例如:   五金厂一方面能急车辆厂之急,主动送货上门,保证了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车辆厂也及时把对产品质品的意见提供给五金厂,使五金厂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   这段话前后有两个主语,一个是“五金厂”,一个是“车辆厂”。在前后两个主语不同的时候,关联词“一方面”应放在主语“五金厂”前。相反,如果前后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就该放在主语后面。上面例句后半部分如果是这样的:另一方面,还及时主动向车辆厂征求意见,提高产品质量。前后主语就都变成“五金厂”了,关联词在主语后就没什么毛病了。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迹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事迹过于夸大”自然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里用了“反而”,与前面的“如果”不搭配了,应该改为“就”。   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   这句话中,说冬季,天气冷,穿毛衣也不热,前后并没有转折的意思。因此“尽管”“然而”两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的话,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前加“即使”。   (4)代词指代,要清楚   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例如: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看守照着去办。   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所指的对象最好能一致,句中的第二个“她”如改为“这个女人”,句意就明确了。   (5)一面两面,要搭配   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能否”“与否”“要不要”“该不该”“好坏”“高低”“成败”“优劣”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例如:   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面“文字通顺”只从“好”的一方面表述,后面却“好坏”并提,因此,应该在“文字”后面补出“是否”两字,这样前后才搭配。   (6)语句通顺,看逻辑   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例如:   连诗歌、古诗词、对联都有专门刊物,唯独杂文作品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   从语法上说,这句话本没什么毛病,但是,“诗歌”“古诗词”并列,在概念使用上就出现问题了,这应属于逻辑上分类不当的错误。   ※修改病句的常见方法   (一)修改原则   判明病因,是病句修改的先决条件,修改时,一定要对“症”下药。如前面“病例解析”所说的那样,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修改病句要掌握好以下原则:应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应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去改(要看清题目要求);要尽量少改,改一处能解决问题的,决不改两处;将修改后的句子插入原文,要前后连贯,风格统一。   (二)修改方法   成分残缺的,要增(补);成分多余重复的,要删;搭配不当及表意不明的词语,要换;语序不当的,要调。 2011-08-31  人教网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胡平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地区)”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4)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二)对象不明   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5)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6)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B项)   (7)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D项)   ★(8)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注】在站台上的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如果是“我”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发现了他”;如果是“他”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发现了他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即词义两可。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其词性没有改变;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2)开刀的是他父亲。(89年全国高考卷第17题)   【注】“开刀的”既可能是病人,也可能是医生。   (3)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注】“摄”既可以理解成“自己动手拍摄”,也可以理解成“别人给她拍摄”。   (4)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05年全国高考甲卷,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地区)   【注】句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5)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注】句子中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离开”。   (6)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注】“修车的”既可理解成“以修车为职业的人(即修车师傅)”,也可以理解成“自行车坏了的人”。   (7)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注】“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8)山上到处是杜鹃。   【注】“杜鹃”可指“杜鹃花”,也可指“杜鹃鸟”。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9)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10)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05年天津高考)   【注】“晚上”既可以理解成一个时间词,,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语,相当于“晚一点儿上”。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2)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注】上面句子的两个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也可以分别读成“hào、hǎo”,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这个人好说话。   四、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作多个词性处理,那么可能产生歧义,即词性两可。   (1)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要”是能愿动词)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要”是动词)(89年全国高考卷第17题)   (2)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注】“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3)这辆车没有锁。   【注】句子中“没有”既可以作否定动词,也可以作否定副词。换句话说,句中的“锁”也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B项)   【注】“和”理解成连词,表示“背着”是两个人;“和”理解成介词,作“跟、同、伙同”解,表示“背着”仅总经理一个人。   (5)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05年江苏高考)   五、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   说话或阅读时的停顿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即停顿两可。主要有五种情况:   (一)由于句子中缺乏必要的标点断开而引发的不同语法结构   (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89年全国高考卷第16题)   (2)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03年全国高考卷)   【注】停顿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顿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3)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注】上句因为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家里的人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二是谁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的人。   (4)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5)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05年黑、吉、桂高考卷)   (6)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二)中心名词前有多个定语   多个定语既可以同时修饰中心名词,也可以存在定语之间的相互修饰。  (7)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A项)  【注】上述画线的两种不同停顿带来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灯笼作为礼品是“今天得分最高的”,另一种是嘉宾是“今天得分最高的”。  (8)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D项)   【注】因为停顿的不同,“几个”既可以修饰“领导”,也可以修饰“学校”。   (9)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04年湖北高考)   (10)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11)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05年天津高考)   (三)定语修饰用“和”连接的多个中心名词   (12)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短语结构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   (13)咬死/猎人的狗。   【注】本短语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咬死”;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猎人”。   (五)施事者不明引发的歧义   (14)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注】①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进攻者是以色列。②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进攻者是巴勒斯坦。因此按照①可写成:对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是早有准备的。按照②可写成: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是早有准备的。   六、标点符号乱用、滥用引发的歧义   (1)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注】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改法有多种,其中要表达是“索尼公司的产品”,只需要去掉第二个逗号;要表达是“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则只需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的前面加“该产品”。   (2)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全国卷)   【注】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逗号和顿号的标注不同,意义也不同。   (3)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2000年常州市模拟卷)   【注】该句本意是: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但却在“意图”后加上一个逗号,意思变成了:收购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故根据句意的需要,若表示前者意思,则在“意图”后不加逗号,若表示后者意思,则可在“意图”后加逗号。   七、重音两可   说话时重音不同(在书面语里不会出现),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   (1)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注】“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2)你为什么打他?(89年高考第15题)   【注】重音分别可放在“你”(该打的是我。)、“他”(他可是不懂事的孩子!)、“打”(应该好好教育嘛!)和“为什么”(打人总得有个理由吧。)上,意义都不同。   八、说话时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1)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   (2)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   (3)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92年高考第20题) 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胡平 句子成分赘余是一种语病,其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修饰语叠床架屋;二是词语的同义反复;三是结构上出现不该有的成分;四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因此,大家只有平时经常注意整理一些典型例句,多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培养自己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才是做好此类题的有效方法。   (01)感到自惭形秽(“惭”本身有“感到”之意,删去“感到”)   (02)凯旋而归、凯旋归来(“旋”本身有“归”之意,删去“而归”和“归来”)   (03)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本身有被动之意,“大方”本身就是表人的,删去“被人”)   (04)出乎意料之外(“出乎”与“之外”重复,删去“之外”)   (05)长期以来的夙愿、多年的夙愿(“长期以来的”与“夙”重复,删去“长期以来”和“多年的”)   (06)除了……之外(以外)(“除了……”本身表示在什么之外,相当于“……除外”,其与“之外”或“以外”不能同时使用)   (07)众多莘莘学子、一位莘莘学子(“莘莘”本身就是众多之意,用“众多”就重复了,用“一位”就相矛盾)   (08)显得相形见绌(“见”有显现之意,与“显得”重复了,应去掉“显得”)   (09)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10)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删去“这”)   (11)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12)否则不这样(“否则”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13)大好良机(“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14)十分万恶(“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15)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16)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商”,是共同商量之意,故应删去“共同”)   (17)十分炎热(“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18)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故删去“过度”)   (19)一致公认(“公认”指大家一致认为,故删去“一致”)   (20)欢迎前来光临指导(“临”本身就是来到,到来之意,故删去“前来”)   (22)到此光临(删去“到此”)(23)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故不可再用“开始”修饰)   (24)十分优异(“优异”就是不一般,很好,故删去“十分”)(25)十分罕见(“罕”意为十分,删去“十分)   (26)无故旷课(“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   (27)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之意,删去“热切”)   (28)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删去“很大”)   (29)国际间(“际”就是彼此之间,故应删去“间”或将“际”改为“家”)   (30)多余的废话(“废”就是无用多余的,删去“多余的”)     (31)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与“过高的”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32)葱绿的大葱(“葱绿”就是像葱那样绿,与大葱重复,应将“葱绿”改为“碧绿”)   (33)值得可歌可泣(“可”在此词中的意思为值得,故“值得”一词就是多余)   (34)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堪”本身就有忍受,承受之意,去掉“忍受”或将“堪”改为“能”)   (35)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删去“可”)(36)致信给某某(“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   (37)更加至关重要(“更加”与“至关”重复,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38)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其已含有“使人民”之意,故删去“使人民”)   (39)留下的遗产(“遗”已有留下之意,去掉“留下的”)     (40)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41)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42)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之意,删去“到”)   (43)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44)并非是(“非”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一个词,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45)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46)您的令尊(“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父亲,因此“您的”一词多余)   (47)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有想到”,与“没想到”重复)   (48)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49)卫生洁具(“洁”就是“卫生”,只说“洁具”即可)   (50)酒水和饮料(“酒水”包含“饮料”,删去“和饮料”)   (51)邂逅相遇(“邂逅”里已包含“相遇”,故该句赘余)   (52)全部囊括(“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去掉“全部”)   (53)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删去“先进”)   (54)我俩个(“俩”就是两个的意思,删去“个”)   (55)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56)第一次破天荒(“破天荒”这个熟语是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故删去“第一次”)   (57)相互分手(分手岂能是一方的行为?故相互多余)   (58)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的意思,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59)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已包含难忘之意,应删去“难忘”)   (60)人民生灵涂炭(“人民”与“生灵”重复)   (61)浑身遍体鳞伤(“浑身”与“遍体”重复)   (62)寒舍蓬筚生辉(“寒舍”与“蓬筚”重复)   (63)正方兴未艾(“正”与“方”重复)   (64)各自分道扬镳(“各自”与“分道”重复)   (65)独逢孑然一身(“独逢”与“孑然”重复)   (66)我的拙作(不明谦敬称造成了语意重复)  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