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走近《水浒英雄》.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515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水浒英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近《水浒英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教案 实验初中朱传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成书过程以及作者写作意图。 2赏析小说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走近水浒英雄 ——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阅读方法指导之一 一、预习检查 二、呼唤旧知、导读文本。 小说背景:元末明初,和《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水浒传》 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它为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 小说主题:《水浒传》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小说的结局充满着悲剧气氛,把作品“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1)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 名耳),又名肇端,字彦端,号耐庵。生在淮北。但有关施耐庵 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 二、呼唤旧知、导读文本 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1、“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 气宇轩昂,胸襟秀丽” 2、“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3、“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绒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 4、举止得体,风度翩翩。逆来顺受,一身正义,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 5、“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6、“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三打祝家庄 大闹五台山 误入白虎堂 醉打蒋门神 大闹清风寨 扯诏骂钦差 智取生辰纲 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武松打虎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仰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 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找出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 第二回合:抡、劈 第三回合:揪、按、捺、踢、揪.打 2.文段”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或反衬)武松的武艺高强,沉着机智。 4.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 5.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 说说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原因:1.使尽平生的力气打 2. “打急了” 3.“打在枯树上” 结果: 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 作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为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更显英雄本色作铺垫。 三、运用方法,实践阅读。 请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并完成文段后的几个小问题 1. 作者对鲁达的“三拳”,不是简笔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主要用意是: 答:①痛快淋漓地写出了横行霸道。欺压良民的郑屠的可悲下场。②体现了鲁达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个性。③表达了被压迫人民 伸张正义的的愿望。 2、鲁达为什么要三次消遣郑屠? 为了激怒郑屠,使其主动动手,为“拳打”找正当借口;反映了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 鲁达的性格特点:“义”、“粗”、“细”。 “义”是鲁提辖的灵魂,他之所以“打”、“救”无不出于一个“义”字。 Ø “粗”与“细”的统一, 是鲁提辖性格的特色。 嫉恶如仇,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 四、拓展思考 鲁达武松生活在封建社会,那个时代,他们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鲜明的性格,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鲁达武松这样的人物? 鲁达武松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让我们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认识黑暗的封建社会。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他们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义气,独来独往的个人英雄主义应有正确的认识,不可以盲目搬用,要有法制观念,要依法办事。 五、当堂反馈 1.《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2.《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_______。 李逵、武松、鲁智深 3.“耗尽国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_______。 补全回目 ⒈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拳打镇关西  ⒉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___大闹五台山 ⒊_____ 倒拔垂杨柳, ______ 误入白虎堂  ⒋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 ⒌_____押送金银担,_____智取生辰纲  ⒍_____剪径劫单人, _____沂岭杀四虎 五、课后延伸、再读英雄 作业布置: (1) 读一读:按要求精读《水浒》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 (2)演一演:在《水浒》中找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 丰满的故事,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排练一出小说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