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七律的四种格式:
①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七言的a1句式做首句)
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曾为掾吏通三辅,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忆在潼关诗兴多。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巫峡忽如瞻华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蜀江犹似见黄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舟中得病移衾枕,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洞口经春长薜萝。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形胜有馀风土恶,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几时回首一高歌。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览物》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三句第二字“峡”、第三字“忽”,第五句第三字“得”,第八句第五字“一”,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曾为掾吏通三辅”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五字“诗”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巫”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第一字“蜀”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犹”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形”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有”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几”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回”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七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七言的b1句式做首句)
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昨夜星辰昨夜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无彩凤双飞翼,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心有灵犀一点通。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隔座送钩春酒暖,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分曹射覆蜡灯红。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嗟余听鼓应官去,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走马兰台类转蓬。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一”,第五句第一字“隔”,第六句第四字“覆”,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昨夜星辰昨夜风”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画”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西”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四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三字“送”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三字“听”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字“应”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③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七言的b2句式做首句)
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谢眺诗中佳丽地,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夫差传里水犀军。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高铁瓮横强弩,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朱楼多梦魂。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角爱飘江北去,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钓歌长向月中闻。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杨州尘土试回首,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惜千金借与君。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牧《润州》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八句第二字“惜”,此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谢眺诗中佳丽地”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三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四句第五字“多”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三字“爱”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钓”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长”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三字“尘”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字“试”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牧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④七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七言的a2句式做首句)
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孤山寺北贾亭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远树,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啄”,第七句第六字“不”、第七字“足”,第八句第五字“白”,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孤山寺北贾亭西”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五字“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三字“早”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第三字“新”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一字“乱”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七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八句第一字“绿”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阴”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白居易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