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独特的民族风》说课稿
蒙阴一中 赵欣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独特的民族风》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三节。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并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其基本特征。
(二)联系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基本了解了鉴赏音乐的方法,对民歌的基本概念也已有
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音乐经验。因此,可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自主探究,不断提高。
(三)课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来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展音乐视野,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四)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是了解内蒙古、西藏及新疆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二、教材处理
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早已过时的想法,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运用了大量的流行元素,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流行演唱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
三、教学目标
(一)欣赏蒙藏维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二)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民族乐器等
(三)分析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讨论如何发展及如何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四、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
难点:探究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有目的欣赏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
3)对比欣赏法:
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学生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各个民族,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以及音乐特征的不同。
(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么才能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呢?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三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等,使学生亲身体验,课上的相互交流,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
六、教学手段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
(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注重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
(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如舞蹈动作,民俗文化等)
七、教学程序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按三组,围成半弧形座位。
(板书: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
(一)目标展示阶段:(包括导入和呈现目标)这环节中我运用情景教学、兴趣引入法。
(6分钟)
1)学生服装展示秀:我准备好三个民族服装,每组派三位同学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进行展示,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
2)说说我的家乡好: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的积累,三组分别派一个同学介绍所在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二)自主合作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看——动的程序(16分钟)
1)让同学们欣赏(板书)《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歌曲,听后让他们分辨风格是否相同,各属哪个民族,
2)运用视觉图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别“带入”三个民族,当然先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知道三个民族所在位置,然后分别展示三个民族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的画面,这样能给学生身临其境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
3)在一段长时间的视觉图像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下来,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让学生感受三个民族的音乐特点,主要是做一些简单典型的舞蹈动作,如蒙古族的压手腕、骑马
等动作;藏族的献哈达;维吾尔族的扭脖子、翻腕等动作,这样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音乐的风格情绪。
(三)探究解疑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重难点进一步深化了(18分钟)
1)欣赏《辽阔的草原》然后我来演唱《嘎达梅林》引出蒙古族的歌曲体裁(板书)长调短调,让学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概括各自的特点,同时说出内蒙古的长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宗巴朗松》让学生自主探究西藏歌曲体裁,并列举所知道的更多藏族歌曲。同时介绍藏族的藏历年。
3)欣赏《牡丹汗》让学生分析歌曲体裁及主要演奏乐器,同时教师哼唱《阿拉木汗》,让学生完成一些问题。
(四)反思提高阶段:(5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达标测试评价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蒙、藏、维三个民族的民歌特点,同时链接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乐器等知识。蒙古族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主要乐器有马头琴;藏族民歌:歌曲高亢嘹亮,乐器主要有扎木聂;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是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者认为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这种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
(二),走近学生,让民族音乐欣赏成为学生欣赏音乐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想法似乎很前卫,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早已过时的想法,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创设民族音乐丰富新鲜的氛围,民族音乐同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发展着,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流行演唱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音乐感受能力和电多媒体运用的音乐欣赏课,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音乐教学与美术、舞蹈、地理、历史、社会等进行综合,并以音乐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聆听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从而体会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当然我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给予指正和帮助,我将努力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