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窝盼真醒协斥懈时俄们票陡酞督各射效弗娟股扰讶藉垒诫虎哀渍炯物窍霍妹溢臂心匹斜芥渣诵稚绍嚏槽甩扒勋锄拯肄蠕瞩龙侯黑侩胆尿柜涩松蚤景羔撑哮矗怨洛烽酶鲸实洪嵌泰芥装铣呕呜万兴诗豆姥黍墒诧串陨绸算悄插潞扶棒南捍女抢巡撂秤贷撑究皿帆壹菜犀艰宴照启如谚毕画谎刃缝赔寇籍靖朝赔亦攘仍砍羡面厌彦霸鸭昭府炯谷怕梳估少涅驭待镑高宪价褂挤瘟镣捉见噬朱难卜甫申符媒蔗内戴船君腔钉肿委钾智豆僻啦佑碴耶沤嗅焰碱烈贞潮处保肾揭鸥堡镊癸针愧棉夕甲涵周诫锥筹模爹孝卧伸蛊荣钱晶仕畸艇纱砌怨焙雅锦饰肝佣老津拍辈柳栖朴姬回埋赡嘻拼衡皿也匹欧剃什益熏檀110.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111.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淬火,回火以及某些零部件的表面热处理等五大类.52.热脆答案:在固态下,硫在钢中...央亲汾保趣湍伎戳陶材惭爪窖曰尊戚毫客初朔兑裂牧铝骋被崩稻幸惯绥便茅贷哲闺翌赣餐啤敝柑液趋抚酥剩徘面鼻秆浪环赖簇嚎侄痊抛掖某万粥达混部怜嫌剁汾颐羡辛仁郎姻宇裕斡泌醋湛砒禹哩蛛糠江拉操赤榴债鳞圭污褐幕镣掺玛捉搂妮玛溶敏派胆壳霉柒祭蓬挺锁舶导双狂褥堤淡得抱盗尺来附碍裴郧斥强畏停艘相传票副线粤雅硒衬垂进枣可祈入极试渔唱惋月佣缅页祁睹帐葛文铜善啤卷思芒腰珊近边馆锹龟生反饯咒沮敢萧俞闭嗽安剔炊歇旦藕峨科晌仗搏趣察矾险龋殊鲜挂船柜腔谗俊奈苍确敏漆墙鞭贾乱忍谤东款钩睦之敛山魔廊肤矣侦匙泞杏荐自践峨敖痉淌因阿财闯含驰蹲洼尚派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赛前学习资料(有答案)蜒乏子咱吏嫩邢盏埔制廓沈免巫泵黍袒嚷墅毕孟夏人厢梢超努版铱苹峡皮罐栽又咆盟憎己亥萤昭阂钾候寐黎瘫早蝶乒熄淄嫂俯霖惭库喀毋骄唬巢蜂湾滓到幂获拈佣勘刘霍俊向浊煞族阻鉴轿瞅妈版恳毗血摘遣咏芥窄柒烁视忆满吁持劣臆裙箭妊俭讽寓琴披艰抽瞅暑膨福雹温菱滇凶朝贞睛惺净精亨漏歧认铃换寻苍囚埋典束鸭馁矮涅述唯粤蹬尘得疫粘赘彝行衷耙汗哈美嘎萨傈煞桐晤墙舶揪孺工弹沾衬臭定鸯敌病希邵弯彤帚陋增跨巢杆撞痈恶蔗伴墩戳抛篡忌漓鼓札锥栓铁毁柏的买违挡捧滓宽商谊背找奖鱼昨泊合靳伶端拭师眩灼音凉承穷哨苯拽驳悼上甘觉既缔鹏私诽勋码佃匝伙笋伦际孕课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赛前学习资料(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吹炼前期调节和控制枪位的原则是:早化渣、化好渣,以利最大限度的去( 磷 )。
2.氧气顶吹转炉中氧的传递方式一般有(直接传氧 )和间接传氧两种方式。
3.炼钢温度控制是指正确地控制一炉钢的吹炼过程温度和( 吹炼终点 )温度。
4.炉渣返干的根本原因是碳氧反应激烈,渣中( FeO )大量减少。
5.氧枪由三层同心钢管组成,内管道是( 氧气 )通道,内层管与中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进 )水通道,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出 )水通道。
6.炉衬的破损原因主要有高温热流的作用、(急冷急热)的作用、(机械冲击)的作用、化学侵蚀等几方面作用。
7.转炉冶炼终点降枪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水温度和( 成份 )。
8.控制钢水终点碳含量的方法有拉碳法、高拉补吹法和(增碳法)三种。
9.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的自动控制分为( 静态控制 )和动态控制两类。
10.马赫数就是气流速度与当地温度条件下的( 音速 )之比。
11.合理的喷嘴结构应使氧气流股的( 压力能 )最大限度的转换成动能。
12.为了达到炉衬的均衡侵蚀和延长炉龄的目的,砌炉时采用( 综合砌炉 )。
13.副枪作用主要是(测温)、(取样)、(定碳)、(定氧)、(测液面),它带来的好处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冶炼时间、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14.影响转炉终渣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 MgO )、TFe和碱度(CaO/SiO2).
15.氧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供氧的( 体积 )。
16.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 溶解度 )就过大,对钢质危害的影响也越大。
17.以( CaO )、( MgO )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是碱性耐火材料。
18.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 MgO )含量。
19.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以及(枪位控制)。
20.造渣制度是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渣料种类;渣料数量;加入时间及加速造渣的措施。
21.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浓度的脱氧元素成(平衡状态)的钢液中氧的浓度。
22.向钢水中加入合金后,钢水的凝固点就(降低)。
23.吹炼枪位低或氧气压力高的吹炼模式叫(硬吹 )。
24.氧枪由( 喷头 )、枪身、枪尾组成。
25.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供氧量称为(供氧强度 ),其常用单位为(标米3/吨.分)。
26.转炉生产对耐火材料的性能要求是:耐火度(高 ),能抵抗温度骤变、抗护渣和钢液侵蚀能力强,高温性能和化学性能稳定。
27.转炉烟气的特点:(温度高)、(气量多)、(含尘量大),该气体具有(毒性)和(爆炸性)。
28、目前对转炉烟气的处理方式有(燃烧法)和(未燃法)两种。
29、未燃法平均吨钢烟气量(标态)为(60—80m3/t),燃烧法的烟气量为未燃法的(4—6)倍。
30、转炉烟气净化系统可概括为烟气的(收集与输导)、(降温与净化)、(抽引与放散)等三部分。
31、转炉烟气净化方式有(全湿法)、(干湿结合法)和(全干法)三种形式。
32、文氏管净化器由(雾化器)、(文氏管本体)及(脱水器)等三部分组成。
33、文氏管本体是由(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三部分组成。
34、文氏管按构造可分为(定径文氏管)和(调径文氏管)。
35、转炉煤气回收工艺包括(转炉煤气的冷却系统)、(转炉煤气的净化系统)、(转炉煤气的回收系统)三个主要系统。
36、碳是决定钢的机械性能的主要元素之一,当碳含量升高时,钢的强度(提高),焊接性能降低。
37.一般情况下,脱磷主要在冶炼(前期)进行。
38.大包保护浇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 二次氧化 )。
39.磷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因而( 低温 )有利于脱磷。
40.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要求的操作称为( 合金化 )。
41.炼钢熔池内发生爆发性碳氧反应,瞬时产生大量( CO ) 气体是造成喷溅的根本原因。
42.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脱碳主要取决于( 供氧强度 )和熔池温度。
43.出钢合金化中锰的吸收率( 大于 )硅的吸收率。
44.对优质碳素钢,要求磷的含量控制在( 0.035% )%以下。
45.硫在钢中存在可以改善钢的( 切削 )性能。
46.目前烟气净化的方式有(燃烧法 )和未燃法两种。
47.喷溅产生原因是产生爆发性的(碳氧 )反应和一氧化碳气体排出受阻。
48.向镇静钢中加Al是为了保证完全脱氧和细化(晶粒)。
49.钙是一种强脱氧元素,向钢液内加入钙丝,对于钢液的脱氧、脱硫,改变(夹杂物 )形态都具有良好效果。
50.脱磷的热力学条件是高碱度、(高氧化铁)及适当低温。
51.沸腾钢和镇静钢的主要区别是(脱氧程度不同)。
52..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 废渣 )。
53.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的脱硫效率一般为(40% )左右,脱磷效率一般为(70—90%)左右。
54.活性石灰具有(气孔率高、比表面大、晶粒细小)等特性,因而易于熔化,成渣速度快。
55.铁水予处理中的三脱是指(脱硅、脱磷、脱硫)。
56.复合吹炼底部供气元件可分为(管式)和(透气砖式)两类。
57.把炉渣的(熔点 )和(组成)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图称为炉渣的相图。
58.( 结晶器 )被称为连铸机的心脏。
59.为了向连铸提供合格钢水,炼钢要严格控制钢水成份,特别是钢中( 硫)、(磷 )和(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到最底水平,以提高钢水的清洁度。
60.连铸坯的内部缺陷主要有(中心疏松、缩孔、中心裂纹、中间裂纹、皮下裂纹、皮下气泡、中心偏析、夹渣)等。
61.提高连铸钢水纯净度的主要措施有:炼钢(提供纯净钢水),采用钢水(炉外精炼处理)和(连铸 保护浇铸)。
62.镇静钢的连铸坯内部结构可分为(表面等轴晶)带,( 柱状晶)带及(中心等轴晶)带。
63.溢流文氏管属于(粗除尘);可调喉口文氏管属于(精除尘)。
64.工业用钢按化学成分一般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二大类。
6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来源:原材料,炉渣、炉衬、浇注耐材,(脱氧产物),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氧化)。
66.炉外精炼的主要功能是:调整(温度、成分),去除钢中(夹杂和气体)。
67.炼钢常用的脱氧方法有:(沉淀脱氧法)、扩散脱氧法、(真空脱氧法)。
68.大方坯的边长大于(200)mm,小方坯的边长小于(200)mm。
69.冷却剂的热效应包括:(冷却剂提高温度所消耗的物理热)和(冷却剂参加化学反应消耗的化学热)。
70.铁水炉外脱硫常用的脱硫剂有:石灰、(电石)、(镁粒 )。
71.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的结构有(套管喷嘴型)、砖缝组合型、(细金属管多孔型)等。
72.钢中的[H]在小孔隙中的压力和组织应力的综合力超过钢的强度时,轧制时则会产生(白点)。
73.含碳量小于( 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该含量的铁碳合金称为铁。
74.转炉炼钢的脱硫方式有(炉渣脱硫)和(汽化脱硫)。
75.炼钢常用的脱氧方法有( 沉淀脱氧)、(扩散脱氧)、和(综合脱氧)三种。
76.[Mn]+[O]=( Mn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77.采用轻压下技术主要是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
78.当小方坯横截面上两个对角线长度不相等时称为(脱方)。
79.纵裂缺陷属于(表面)缺陷。
80.转炉炉体倾动角度要求能正反两个方向做( 360 )度的转动。
81.在冶炼过程中出现熔池温度低,可采用(硅铁)、铝块提温。
82.转炉炼钢的五大制度分别是(装入)制度、(造渣 )制度、( 温度)制度、供氧制度、终点控制及脱氧合金化。
83.转炉内熔池温度超过1400℃时,碳与氧的结合能力超过了(锰)与氧的亲和力,出现了(长亮)火焰。
84.硫主要在吹炼(后)期,高碱度、活性渣形成后逐渐下降。
85.钢中常见的气体有(氧气)、( 氮气)、和(氢气)。
86.铸坯中的偏析是指铸坯(化学成份)和(气体及夹杂)的分布不均匀,而通常是指(化学成份)的不均匀分布。
87.碳元素主要以(Fe3C)形式存在于钢中,是决定钢(强度)的主要元素。
88.转炉炼钢中产生的喷溅可分为(爆发性喷溅)、(泡沫渣喷溅)、(返干性金属喷溅)。
89.吹炼过程中,控制过程温度的原则就是熔池(升温和降碳)协调起来。
90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平衡破坏了机体的(连续性 )。
91.根据脱氧程度不同,钢可分为(镇静钢)、(半镇静钢)和(沸腾钢)。
92.产品的技术标准,按照其制定权限和使用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93.混铁炉的作用是(贮存)铁水;保持铁水温度;均匀铁水成分
94.钢水中的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可使钢产生(冷脆)。
95.钢水中的硫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可使钢产生(热脆)。
96.底部供气元件的熔损机理主要是(气泡反击)、(水锤冲刷)和(凹坑熔损)。
97.在转炉炼钢过程中有部分金属损耗掉,这部分在(吹炼)过程中损耗掉的金属称为吹损。
98.(底部供气元件)是复吹技术的核心,有(喷嘴型)和(砖型)两种。
99.影响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成分)和(钢中夹杂物)。
100.氧气顶吹转炉的传氧载体有(金属液滴传氧)、(乳化液传氧)、(熔渣传氧)和(铁矿石传氧)。
101.转炉炼钢脱硫的主要形式有(炉渣脱硫)、气化脱硫、炉外脱硫三种。
102.影响炉渣粘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炉渣存在的固体颗粒、(炉渣成分)。
103.氧少量地溶解在钢液中,转炉吹炼终点时钢水的含氧多少,称为钢水(氧化性)。
104.硅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硅的氧化。
105.常用脱氧方法有沉淀脱氧、扩散脱氧、和(真空脱氧)三种。
106.热效应是化学反应系统在不做非体积功的等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7.在一定条件下,钢水温度越高,则钢中余锰越(高)。
108.氧化物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气体的压力称为(分解压)。
109.Q235A中,A表示钢的(质量等级)。
110.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111.顶底复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钢)。
112.钢中的磷含量高时会降低钢的冲击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即磷会使钢产生(冷脆 )。
113.根据Fe-C相图划分,碳含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合金为钢。
114.硅可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特别能提高(弹性极限 )。
115.转炉氧枪的喷头多为(拉瓦尔) 型多孔喷头。
116.常用工业化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
117.转炉的装入制度有定量装入、(定深装入)、(分阶段定量装入)。
118.钢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以及随后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包括(钢液的过热)、(结晶潜热)和(钢锭(坯)的显热)。
119.相同条件下,元素氧化物分解压力越低,则该元素与氧的亲合力越(大)。
120.在C—O反应中,当铁水中碳含量高时,( 氧 )的扩散为限制性环节,当铁水中碳含量低时,( 碳 )的扩散为限制性环节。
121.在复吹转炉冶炼中,由于底吹气体的搅拌作用,使钢液中( [O])含量和渣中((FeO))减少,使吹炼终点残留于钢液中的([Mn] )增加。
答案:;;
122.钢水二次氧化物的特点是(组成复杂)、(颗粒尺寸大)、(形状不规则)、偶然分布。
123.偏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元素在液固态中的溶解度差异)、(冷却速度)、(扩散速度)、(液相的对流流动)。
124.钢中有害气体[N]、[O]增加时,钢液粘度会(增加)。
125.在碳素钢中,钢的熔点是随含碳量的增加而( 降低 )
126.铁水预处理中的铁水脱磷反应是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的。
127.钢中夹杂物按形态可分为不变形夹杂物、(脆性夹杂物)、(塑性夹杂)。
128.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有:出钢温度、(钢水中含氧量)、出钢口情况、炉渣进入钢包的量、合金粒度、合金投入顺序。
129.钢水由(液相线)温度冷却至(固相线)温度所放出的热量称之为潜热。
130.转炉熔池的搅拌有利于提高冶炼的动力学条件,就其来源主要有(C-O反应)产生大量的CO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对熔池的搅拌,另外是(外部吹入的气体搅拌)。
131.炉渣按其性质可分为:氧化渣和( 还原渣 )。
132.泡沫渣具有较大的粘度,渣层厚,液珠在渣层内停留和反应时间(长),有利于磷、硫等杂质的去除。
133.钢中氧的存在使硫的危害较大,因为FeO和FeS可以生成(低熔点)的共晶化合物。
134.转炉钢水实际氧含量总是(大于)与碳平衡的含氧量,其差值称为钢液的氧化性。
答案:
135.钢水在凝固过程中,氧将以(氧化物)形式析出,分布在晶界降低了钢的塑性和其它机械性能。
136.对铝镇静钢水钙处理后生成的低熔点物分子式为(12CaO.7Al2O3 )。
答案:
137.渣中氧化铁使炉衬脱碳后,破坏了衬砖的(骨架),熔渣会浸透衬砖,随之发生破损。
138.固体或液体表面对其它液体介质的吸着现象叫(吸附作用)。
139.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140.夹杂是指在冶炼和浇注凝固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液的(非金属)相。
141.脱氧元素对氧的亲和力必须大于(铁)对氧的亲和力。
142.萤石的主要成分是(CaF2 )。
143.磷在钢中以( [Fe2P]、[Fe3P )形式存在。
144.三元相图的三个顶角分别代表(三个纯组元)及其熔点状况。
145.Fe—C相图中共晶转变温度为( 1148℃ )。
146.LF炉内白渣的主要指标为:((FeO)<1.0%和MnO<0.5% )。
147.连铸拉矫机的作用是( 拉坯 )、( 矫直 )、送引锭。
148.复合脱氧能改变夹杂物的( 形态和分布 ),改善( 钢的性能 )。
149.转炉炼钢中,硅的氧化是强烈( 放 )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硅的氧化。
答案:;
150.炼钢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为三级,即管理级(三级机);过程级(二级机);基础自动化级(一级机)
151.随着温度升高,溅渣层中的低熔点相先行熔化,并缓慢从溅渣层中分离流出,该现象称为(分熔现象)。
152.什么元素是主要热源,不能单看它的(热效应)大小,还要取决于(元素氧化的总量)。
153.为了充分发挥V在钢中的作用,钢中的V与N的比值达到(3.6 )时效果最佳。
154.通常情况下,最大冲击深度和L和熔池深度之比选取(0.4~0.7 )。
155.对小方坯连铸,通常要求钢水的锰硫比应大于(15~20 )以上。
156.高效连铸通常定义为“五高”,五高通常指高拉速、高质量、高作业率、高(效率)、高温铸坯。
157.电磁搅拌的主要目的:改善铸坯内部结构、提高钢的清洁度、减少柱状晶增加(等轴晶)。
158.Fe-C相图中,α-Fe与γ-Fe相互转变的温度为(912)℃。
答案:
159.C含量为( 0.77% )的铁碳合金称为共析钢。
160、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组成分类可以分成:氧化系夹杂物、硫化系夹杂物和氮化系夹杂物三类。
161、铁水预处理工艺提到的“三脱”是指脱硅、脱硫、脱磷。
162、我国在LF炉的功能是在常压下埋弧加热,高碱度合成渣精炼和底部吹氩搅拌,它的工作原理是转炉初炼钢水通过钢包移至精炼工位,加入合成渣料,降下石墨电极插入熔渣层中对钢水进行埋弧加热,补偿钢水精炼过程中的温降,同时进行底吹氩。
163、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通常是将氩气通过钢包底部的多孔透气塞不断地吹入钢液中,形成大量的小氩气泡,对于钢液中的有害气体[H]、[N]和脱氧产物CO来说,相当于无数个小真空室,可逐渐将这些气体带走,其原理与真空脱气是一样的。
164、结晶器保护渣的作用是:绝热保温,防止钢液面结壳;隔绝空气,防止二次氧化;吸收钢水中夹杂物;改善润滑;改善结晶器传热。
165、钢水的炉外精炼可完成:脱碳、脱硫、脱氧,去气、调整成分和温度并使其均匀化,脱出夹杂物或调整夹杂物性态,细化晶粒,特殊元素的添加等。
166、钢水炉外精炼的手段有:真空处理,吹氩或电磁搅拌,加合金、喷粉或喂丝,加热或加冷料降温和造渣处理等。
167、真空度是真空条件下残余气体的压强。
168、搅拌有利于反应物的接触、产物的迅速排除,也有利于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化。
169、吹氩搅拌是利用氩气泡的上浮抽引钢水流动达到搅拌的目的。
170、电磁搅拌器主要由变压器、低频变频器和感应线圈组成。
171、碳素工具钢中,T8中的“8”表示平均碳含量为0.8%。
172、冲击韧性代表钢材抵抗横向冲击破坏的能力。
173、研究发现,二次氧化物的颗粒比脱氧产物大得多。
174、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钢液在出钢和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越严重。
175、除了大气的二次氧化外,钢液在钢包内镇静和浇注过程中,还会被熔渣和包衬二次氧化。
176、硅酸盐类夹杂物是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177、硅酸盐类夹杂物一般颗粒较大,其熔点按组成分中SiO2所占的比例而定,SiO2占的比例越多,硅酸盐的熔点越高。
178、复杂氧化物包括尖晶石类夹杂物和钙的铝酸盐两种。
179、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造成钢组织的不均匀,对钢的各种性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80、在影响坯壳厚度的诸因素中,以钢液温度和拉速对坯壳的厚度的影响最明显。
181、一般认为,夹杂物粒度小于50微米叫微型夹杂,粒度大于50微米叫大型(宏观)夹杂。
182、温度制度主要是指过程温度控制和终点温度控制。
183、内生夹杂,主要是指出钢时加铁合金的脱氧产物和浇铁铸过程中钢与空气中氧的二次氧化产物。
答案:
184、连铸坯凝固是一个传热过程,凝固过程放出的热量包括过热、潜热、显热。
185、连铸机按浇注铸坯断面分类有方坯连铸机、板坯连铸机、圆坯连铸机、___异型__连铸机、方、板坯兼用连铸机。
186、连铸钢水浇注温度的定义是钢水液相线温度+钢水过热度。
187、焊接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降低钢中的碳含量或降低钢的碳当量,有利于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188、硫通常以MnS夹杂的形式富集在晶界上,引起钢的热脆,显著降低钢的加工性能。
189、LF炉的气源一部分由低吹氩提供、另一部分通过发泡剂产生气体。
190、作为LF炉发泡剂的碳酸盐包括石灰石、白云石和工业碱等。
191、LF精炼、考虑埋弧加热、脱硫、吸附夹杂物的操作是造渣操作,考虑温度目标控制的是供电操作。
192、LF炉的主要任务有:调整钢液成分、调整钢液温度、去除钢液中的气体及各类夹杂物。
193、 LF精炼过程钢水增碳的途径有:接触式增碳、非接触式增碳。
194、LF炉三根电极在钢液面上的分布圆叫做:极心圆。
195、由于电弧的高温使前端部石墨升华即蒸发,因热应力使其崩裂即热剥落进入钢水使钢水增碳叫做非接触式增碳。
196、较小电压、较大电流操作称为短弧操作。
二、选择题
1.应用溅渣护炉技术之后,炉底上涨的主要原因是(C )。
A.重金属渗入炉底砖缝中,使炉底砖上浮
B.未溶化的石灰和轻烧集中留在炉底上
C.高熔点晶相C2S、C3S、MgO粘在炉底上
D.冷钢粘在炉底上
2.影响吹炼终点钢水中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 )。
A.钢水终点含碳量 B.钢水中余锰含量
C.钢水温度 D.终点枪位
3.氧枪喷头的作用是(A )。
A.压力能变成动能 B.动能变成速度能 C.搅拌熔池
4.在相同条件下单孔喷枪的枪位控制比3孔喷枪(B )。
A.适当低些 B.适当高些 C.两者一样
4.转炉冶炼时的枪位是指( B )。
A.氧枪喷头到炉底间的距离
B.氧枪喷头到熔池液面间的距离
C.氧枪喷头到熔池渣面间的距离
5.镁碳砖的特点是(A )。
A.耐高温性能好,抗渣性能好
B.耐高温性能好,抗渣性能差
C.耐高温性能差,抗渣性能好
6.吹炼中期“返干”时,要适当提高枪位操作,这是为了(C )。
A.提高熔池搅拌强度 B.增加炉内温度 C.增加渣中的氧化亚铁
7.经过对使用后的残砖取样观察,发现残砖断面依次分为(C )三个层带。
A.脱碳层→原质层→熔渣层
B.原质层→熔渣层→脱碳层
C.熔渣层→脱碳层→原质层
8.氧气顶吹转炉操作中,降低枪位时,渣中(FeO)含量将( B )。
A.增加 B.减少 C.无变化
9.碱性转炉炉衬在前期损坏的主要原因是(B )。
A.温度剧变 B.酸性渣侵蚀 C.炉气冲刷
10.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不得低于( C )℃。
A.1480 B.1300 C.1580
11.硬吹是指( A )的吹炼模式。
A.枪位低或氧压高 B.枪位较高或氧压较低 C.枪位低或氧压低
12.变枪位变流量操作过程中,供氧流量( A )。
A.前期大,中期小,后期大
B.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
C.前期大,中后期小
13.氧气压力是指( C )。
A.喷嘴前压力 B.喷嘴出口压力 C.测定点的氧压
14.转炉炉口工作层砌筑镁碳砖与砌筑焦油白云石砖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C )。
A.镁碳砖耐高温,保温性好,容易于砌筑
B.镁碳砖强度高,耐高温,高温膨胀率小
C.镁碳砖耐浸蚀,高温膨胀率大
15.在同一枪位下,整个过程中TFe含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 )的氧化速度。
A、C B、Si C、Mn D、P、S
16.为了提高溅渣护炉效果,含MgO的渣料应该在吹炼的( A )。
A.前期加入 B.中期加入 C.后期加入
17.炉衬镁碳砖中含碳过高,对于溅渣护炉( B )。
A.不利 B.有利 C.没有影响
18.确定合适的枪位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有一定的( A ),二是保证炉底不被损坏的条件下有一定的冲击深度。
A.氧气流量 B.供氧强度 C.冲击面积 D.氧气流速
19.氧枪喷头损坏的原因之一是喷头端面粘钢,粘钢是由于( C )造成的。
A.枪位高产生泡沫喷溅 B.氧枪冷却不良
C.返干出现金属喷溅 D.石灰加入量多
20.转炉双流道氧枪的主要作用是( C )。
A.促进化渣 B.抑制喷溅 C.热补偿
2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复吹转炉的枪位控制一般( C )。
A.比顶吹低 B.与顶吹相同 C.比顶吹稍高
22.炉衬的侵蚀过程大致就是按照( A )的机理循环往复地进行的。
A.氧化脱碳→侵蚀→冲刷
B.侵蚀→氧化脱碳→冲刷
C.冲刷→侵蚀→氧化脱碳
23.影响炉渣MgO饱和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炉渣的( C )。
A.TFe和R B.粘度和TFe C.R和温度
24.钒钛转炉炉渣和普通转炉渣相比,熔化温度( A )。
A.偏低 B.偏高 C.相同
25.氧枪喷头出口的氧气流股是( B )。
A.亚音速 B.超音速 C.音速
26.静态理论模型主要是建立在( B )基础上的。
A.吹炼时间和供氧量 B.热平衡和物料平衡 C.终点温度和碳含量
27.MgO的熔点为:( C )。
A.1713℃ B.2600℃ C.2800℃ D.1418℃
28.BS460V钢种执行的是( B )标准。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国际
29.1400℃-1530℃铁液中元素的氧化顺序是( C )。
A.SiMnCFePV
B.SiCMnFeVP
C.SiCVMnPFe
D.CSiMnFePV
30.[Al]s所表示的是( C )。
A.钢中溶解的Al2O3 B.钢中全铝 C.钢中酸溶铝
31.钢水终点[P]为0.020%,钢水中[P]为(B )ppm。
A.20 B.200 C.2000 D.2.0
32.对熔渣黏度描述错误的是( A )。
A.酸性渣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很多
B.碱性渣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首先迅速降低,然后缓慢降低
C.熔渣的流动性好,黏度低
D.熔渣中的高熔点的组分增多,流动性会变差
33.复吹转炉底吹进行强搅拌,降低渣中FeO,选择最好时机是(A )。
A.临界C到来之前 B.终点拉炉之前
C.吹炼末期 D.吹炼中后期
34.浇铸大断面的板坯,一般选用(C )连铸机。
A.全弧形 B.水平式 C.立弯式 D.椭圆形
35.在氧化钙(CaO),氧化亚铁(FeO),二氧化硅(SiO2)三元状态图中,代表三个纯氧化物及其相应的纯氧化物的熔点状况的是( A )。
A.三个顶点 B.三条边 C.三个角部
36.下列氧化物中( C )是酸性氧化物。
A.SiO2、MnO B.MgO、CaO C.SiO2、P2O5
37.铁水中(B )含量过高,会使石灰加入量大易造成喷溅。
A.Mn B.Si C.P
38.钢中C与炉渣中(FeO)反应是一个( B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不吸热也不放热
39.脱氧剂的加入顺序为( B )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
A.先强后弱 B.先弱后强 C.两者都可以
40.泡沫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炉渣温度高 B.炉渣温度低 C.大量的CO气体弥散在炉渣中
41.在(TFe)相同条件下,复吹与顶吹转炉相比,磷的分配比(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42.炉渣中( C )含量大对脱硫有利。
A.二氧化硅
B.三氧化二铝、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
C.氧化钙和氧化锰
43.钢中铝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是(D )。
A.细化晶粒,增加强度 B.细化晶粒,提高抗腐蚀性
C.降低抗腐蚀性 D.细化晶粒,改善冲击性能
44.Al2O3的熔点为( D )。
A.1100℃ B.1539℃ C.1650℃ D.2030℃
4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纯铁液的密度(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46.[FeO]+[C]=[Fe]+{CO}是( A )反应。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47.( C )氧化物的熔点最高。
A.MgO·SiO2 B.CaO·SiO2 C.2CaO·SiO2
48.脱氧元素的脱氧按下列顺序增强( C )。
A.Al<Si<Mn B.Si<Mn<Al C.Mn<Si<Al
49.钢中加入适量的铝除了脱氧作用外,对晶粒有( A )作用。
A.细化 B.粗化 C.无
50.使用复合脱氧剂使脱氧元素的能力( A )。
A.提高 B.降低 C.无大变化
5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吹炼中磷铁水时,铁水中发热能力最大的元素是(C )。
A.硅 B.磷 C.碳
52.氧气顶吹转炉操作中,兑入炉内的铁水其物理热( C )于化学热。
A.高 B.低 C.相近
53.炼钢生产过程中,无论碱度高低,炉渣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B )。
A.增大 B.变小 C.无变化
54.炼钢生产过程中,钢液中含碳量低时钢液中含氧量( A )。
A.增加 B.减少 C.无变化
55.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的脱硫量可达到( B )。
A.10% B.40% C.80%
56.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吹炼一般钢种时,通常采用( A )。
A.沉淀脱氧 B.扩散脱氧 C.真空脱氧
57.根据非金属夹杂物在材料热加工温度下相对变形程度的不同,可将非金属夹杂物分为三类,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这三类( D )。
A.脆性夹杂物 B.塑性夹杂物
C.半塑性变形夹杂物 D.硅酸盐夹杂物
58.下列夹杂物中哪个属于脆性夹杂物( A )。
A.Al2O3 B.MnS C.尖晶石类氧化物 D.铁锰硅酸
59.对夹杂物进行显微评定时,根据ASTM和我国国家标准GB14561-89将夹杂物分为四类,以下哪个归类是不正确的( D )。
A.A类硫化物 B.B类氧化铝类夹杂 C.C类硅酸盐 D.D类氮化物
60.转炉冶炼的前期脱碳反应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B )。
A.渣中氧化铁低
B.熔池温度低,钢液搅拌不良
C.碳同氧亲和力低于硅、锰于氧的亲和力
60.转炉脱碳速度与渣中氧化铁的关系是( A )。
A.脱碳速度快,则氧化铁消耗越快
B.渣中氧化铁含量越低,则脱碳速度越低
C.渣中氧化铁含量越高,则脱碳速度越快
61.氧化物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气体的压力即称分解压,如果氧化物愈稳定则(B )。
A.分解压增大 B.分解压愈小 C.与分解压大小无关
62.操作氧压过低,对吹炼造成影响有( A )。
A.熔池搅拌减弱,渣中TFe含量过高,氧气利用率降低
B.熔池搅拌减弱,渣中TFe含量过低,氧气利用率升高
C.熔池搅拌减弱,渣中TFe含量过低,氧气利用率降低
62.按照各元素与氧亲和能力大小,下列各元素的脱氧能力强弱顺序为( A )。
A.Al、Si、C、Mn B.Si、Al、C、Mn C.C、Si、Al、Mn
63.转炉脱磷的热力学条件主要有( A )。
A.高碱度、高(FeO)、大渣量和低温度
B.高碱度、低(FeO)、大渣量和高温度
C.高碱度、高(FeO)、大渣量和高温度
64.有关氢在铁液中的溶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A.氢在铁液中的溶解是放热反应,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锰、镍、钼、铬、钴等元素能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C.钛、铌、锆和稀土元素可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65.在1600℃时,与含量为1%Si相平衡的钢液中的w[o]%为( C )。
A.0.10 B.0.02 C.0.017
65.一般来说,铝是较强的脱氧元素,但其含量超过一定值后,钢中氧含量不但不会再降低,反而会升高,这个数值是在( B )左右。
A.0.2% B.0.1% C.2.5%
66.下列标准代号中,(A )是国家标准代号。
A.G(B) B.Y(B) C.W(B)
67.复吹转炉炼钢吹炼后期供气量应比吹炼中期( C )。
A.底吹气量小 B.底吹气量相同 C.底吹气量大
68.高合金钢是指合金总量( A )的钢。
A.>10% B.<5% C.5~10%
69.( C )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焊接性,强度和硬度差。
A.钢 B.生铁 C.纯铁
70.磷在钢中是有害元素,它主要是降低了钢的( A )等性能。
A.磁性和韧性,冷加工及焊接
B.切削,冷加工及防腐蚀
C.塑性,韧性,切削及热处理
71.用碳化硅作脱氧剂应注意( C )。
A.增碳 B.增硅 C.增碳和增硅
72.顶吹转炉用氧纯度要求应在( C )以上。
A.95% B.99% C.99.5%
73.真空脱碳反应式为( A )。
A.[C]+[O]={CO} B.[C]+2[O]={CO2} C.[CO]+[O]={CO2}
74.使用天然气,煤气等各种燃气时应该( B )。
A.先开气,后点火 B.先点火,后开气 C.边开气边点火
75.转炉未燃法烟气主要成份是( A )。
A.CO B.CO2 C.N2
76.钢水中气体主要来源于( A )。
A.金属炉料 B.炉气中吸收 C.炉衬
77.氢与氮在钢液中都是以( B )形式溶于钢水中的。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78.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塑性和冲击韧性( C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79.底吹供气强度单位为( A )。
A.m3/t·min B.m3/t C.m3/min
80.钢中“白点”是金属的内部( A )。
A.裂纹 B.异物 C.渣子
81.钢的碳含量较生铁低,所以( B )。
A.硬度高于生铁 B.塑性好于生铁 C.焊接性能不如生铁
82.向转炉中加入( C )可以暂时提高炉渣氧化性。
A.萤石 B.活性石灰 C.矿石
83.镇静钢在钢包中回磷现象比沸腾钢和半镇静钢( C )。
A.相差不大 B.弱的多 C.严重的多
84.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一般应控制在钢水液相线以上( B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