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床底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贵广铁路GGTJ-5标段第一经理部路基基床底层填筑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作业面准备
2.1.1 施工便道满足施工机械运行要求。
2.1.2 直接填筑的基床底层的低路堤地段,Ps应大于等于1.8MPa,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200kPa。存在路堤本体的地段,上一道工序已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证,具备转序条件.
2.1.3 施工人员、机械、检测设备的数量、质量满足基床底层填筑施工要求。
2.2 取料场准备
2.2.1 基床底层的填料应满足《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对基床底层填料复查和试验的要求,并已通过审查签证。
2.2.2 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取土场应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
2.2.3 取料场的设备机械生产能力须满足填筑高峰期的需要。
3 技术要求
3.1 基床底层应选用A 、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填料或填料虽符合要求但达不到压实标准,应采取改良措施:块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其粒径不应大于1Ocm。基床底层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且条件相同的填料,上下层使用不同种类及条件的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 两渗水土填层间,粒径较粗填料的D15与较细的d85之比应小于等于4(D15为颗粒较粗填料中颗粒含量占15 %的粒径;d85为颗粒较细填料中,颗粒含量占85%的粒径)。
3.1.2 非渗水土与渗水土填层间,较粗的填料D15粒径应小于0.5mm 。
相邻填层填料粒径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须在两层间应加设垫层。
3.2 人工与机械配合进行摊铺整平,防止形成集料带或集料窝。
3.3 填筑压实应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3.4 雨季施工时,每填筑一层,必须设置临时排水,路肩设置挡水捻,每隔一段距离设一出水口,出水口至边坡底采用彩条布或塑料布做临时急流槽,连接坡脚排水沟,防止冲刷边坡;禁止车辆驶人路堤雨后积水地段。
3.5 沉降观测标宜用鲜明颜色标明,并加设简易保护罩;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沉降观测标遭人为破坏。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基床底层填筑分为四个区段,即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验收下承层~测量放线~画方格网~填土~整平~碾压~检测~路基整形。
4.2 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5.1.1 基床底层位于填筑高度H≤3.Om 的低路堤时,应先进行地基检测。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并整平碾压,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当基床底层范围的土质和压实标准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1.2 工艺试验在大面积填筑前,应选取若干段代表性的、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工艺试验。根据施工机械配置方案和作业班组、作业区段划分,拟定几个“松铺厚度+碾压方式”方案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料场土料的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
5.2 测量放样
由测量班进行设计断面中、边线桩的恢复工作。现场应对定出的中、边线桩进行保护。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
5.3 下承层处理
对下承层进行验收监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上料。
5.4 画方格定每车摊铺面积
5.4.1 依据试验段的虚铺厚度,计算出每车填料所能摊铺开的面积。
5.4.2 用浅白灰划出网格,并在桩上做出虚铺厚度的标记。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 。
5.5 摊铺、整平
推土机进行粗平,平整顺序直线路段由两侧向中间、曲线超高段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粗平时每10m插一花杆,花杆作为推土机司机找平的依据;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先两边后中间、先内后外(曲线)进行精平,机械无法到达的边角处和局部低洼处,配合人工整平。最大填料粒径不大于10cm。
5.6 压路机碾压
压路机碾压过程为:先静压再弱振后强振,最后静压收光。具体碾压遍数以工艺试验确定的数值为准。
5.6.1 碾压过程应先两侧后中间平行操作,行与行间重叠宽度不小于40cm,前后相邻段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上下二层的区段搭接接头错开长度不小于3m。
5.6.2 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操作要求为:开始慢启动,启动后匀速行驶;强振速度不大于4km/h。
5.6.3 遇有观测标志或外露的构造物等压路机无法靠近时,采用小型振动夯实设备薄层碾压夯实,保证碾压质量和平整度。
6 劳动组织
表6 作业面劳动力配置表
现场负责人
1 人
技术主管
1 人
专职安全员
1 人
工班长
2 人
指挥卸土人员
2 人
7 材料要求
最大填料粒径不大于10cm,超粒径填料要进行剔除或进行改锤破碎,料场装料时要经过筛或破碎机粉碎后才允许拉人现场。
8 设备机具配置
表8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 基床底层填筑过程中,要保证填筑过程中的刚度要求,刚度测试内容包括K30、Evd、EvZ和孔隙率n。
9.1.2 填筑过程中,需要进行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9.1.3 基床底层的厚度、标高、横坡及平整度须满足验标要求。
9.2 质量检验
9.2.1 基床底层填筑及压实指标应符合表9.2.1 的规定,无柞轨道路堤还应增加对二次变形模量(Evz)的控制标准。有作轨道填筑层压实质量的检测项目为地基系数、孔隙率和动态变形模量,无碎轨道填筑层压实质量的检测项目为地基系数、孔隙率、动态变形模量和二次变形模量,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沿线路纵向每1OOm 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动态变形模量2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l点,共6点;沿线路纵向每10O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4点;沿线路纵向每1OO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二次变形模量4点。
表9.2.1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
9.2.2 各项质量控制指标操作须按《铁路工程土工实验规程》(TB10102)和《变形模量Ev2检测规程》(铁建设[2005]188号)要求。
9.2.3 基床底层还需满足表9.2.3中顶面高程、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的规定。
9.2.4 基床底层还需满足表9.2.4中纵向填筑长度、坡度的允许偏差的规定。
表9. 2. 4基床底层纵向填筑长度和坡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做好各种工程车辆的检修与维护、保持设备完好率;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线路沿线临时便道的交通警示设置。
10.1.2 施工时,指派专人负责各种机械设备安全作业范围监督、检查,机械作业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高填方路基处设置护栏等安全设施。
10.2 环保要求
10.2.1 土方运输车在运输过程须用防雨布覆盖,一方面避免水分流失,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扬尘。
10.2.2 弃土必须弃放到指定的弃场,严禁弃放于路基两侧附近。
10.2.3 合理安排好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完成填筑后,及时对路堤边坡进行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而污染到附近水域或农田。
10.2.4 城镇内施工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临时减噪结构,减少对邻近居民的噪声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