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学校:灵山县旧州中学 教师:赖宇光 班级:227、228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和作者的感情。
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朗诵录音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朗诵录音
2. 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研读陆游词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
2. 简介作者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爱国诗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弹劾去职,归老故里。1210年12月29日辞世。“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是丰产的诗人。
3.了解时代,感知作品
陆词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情绪愤懑抑郁,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4.说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说一说上下阕的意思:
板书:上阕: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下阕: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5.想一想,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
(二)研读毛泽东词
1.朗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了解时代,感知作品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3.分析这首词
(1) “春归”、“春到”象征?
(2)“俏”?在什么地方“俏”?
(3 )“笑”?
4.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比较阅读: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板书:
相同点:(1)都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毛泽东 陆游
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
乐观向上 悲观消沉
博大高远 灰暗抑郁
3.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四、背诵这两首词。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