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何焕利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自信和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基本落实独立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要有自信和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专项训练:
读好人物对话
整体设计: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识字学词写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检测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的效果,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课文通俗易懂,用完成课堂练习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以“读好人物对话”这一专项训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方法练读课文中的对话描写,从而提高朗读对话的能力,为以后读好人物对话描写打下基础。在每一个单项训练中,始终运用“明确目标——充分自学——精要点拨——强化训练——展示检测”的五步法,做到先学后教,将学、教、考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上天的蚂蚁。相机学习生字“蚂蚁”。
2.齐读课题。
①指名读课题;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学习生字“蚂蚁”,既巩固了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的方法,同时也达到了分散识字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识字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9页,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同学们出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笔圈出本课生字和你不认识的字。
②借助课后拼音先自学生字,并把课后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
③同桌再互相学习不认识的字。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字词。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还学生一个真正安静、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其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出示本课生字: 常 充 信 抬 试
①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②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③交流识字方法。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和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编儿歌等方式。
加一加:常(尚+巾) 信(亻+言) 抬(扌+台) 试(讠+式)
编儿歌:充(小儿头上一点云)
④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写出带在“酉”字旁的字。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学习,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相关练习,不仅及时巩固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常常 充满 自信 鼓励 俯下
仰酸了 试一试 抬头 魁伟
2.指名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随即给予肯定)
3.开火车跟读 ,相机正音。
4.学生练说A一A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学语言,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
(三)写字
1.词语会读了,我们该写字了。请同学们轻轻拿出笔描红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师巡视学生描红情况。强调:“试”字的右边是“式”,不要多写一撇;“充”与“流”右边不一样。
3.重点指导“信”和“常”字的写法。
①出示带田格的“信”“常”字。
②学生读帖:什么结构,写好它应注意什么。范写。(强调:“信”字为垂露竖,“常”字为悬针竖。)
③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信”和“常”字。
④描红。结合“语文天地”进行。要求保持良好的坐姿,做到“三个一”。每一笔只能描一次,不能反复描写。
⑤练写。各写两个,第一个看清笔顺写正确,第二个看清位置写好看。
⑥评价、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学,在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中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教师适当点拨,真正实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和大家交上了朋友,老师再给大家一次自由读文的机会,比比谁读的最好。
2.学生出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从正确,流利方面评价)
4.默读课文,完成“选词填空”。
①出示: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填空。
一步一步 很高很高 身材魁伟 很小很小 天上
这个童话故事讲有一棵______的通天树,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一个_______的巨人看后连连摇头,最后跑掉了,而一只身材________的蚂蚁却坚信:只要_________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_______。
②齐读词语。
③默读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要求默读时不用手指,嘴不出声。
④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⑤齐读。
四、布置作业。
和家人分角色读一读课文中巨人和蚂蚁说的话。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常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专项训练----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字词朋友,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老师想听写几个,看看大家掌握的怎样?
2.同桌互批,发现有写错的字及时给他改过来,并让他再写两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收获,请同们看大屏幕,完成填空:
我喜欢课文中的( ),因为( )。
(蚂蚁,它很自信,而且坚信: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纠错,巩固落实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通过口头填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专项训练 (读好对话)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进行读好人物对话的专项训练。
(一)抓住提示语
1.读出人物。
例句品读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位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①齐读句子。
②出示练读要求:
找一找:这句话是谁说的?用横线划出来。
想一想:他的声音应当是什么样的?(低沉而慈祥)
练一练:试着读出这种声音。
③组织交流,板书:谁说的。
④指导读好句子。
2.读出动作。
例句品读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①指名读句子。提示:身强力壮的巨人应该用什么声音读。
②想想:巨人怎样说这句话的?(摇摇头)
③指导学生带上动作读巨人说的话。
板书:怎样说
2.小结:读对话时,抓住表明谁怎样说的语句,也就是提示语。读出人物和他说话时的动作。
板书:(谁怎样说)提示语。
(二)结合标点符号
例句3:“我能行!”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①自由读句子。
②“我能行”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应当怎样读?
板书:标点符号
③指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三)总结读好对话的方法。
大家真棒,已经读好文中的三句对话描写,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人物对话描写呢?
请同们看黑板:一是要读出谁怎样说的语气,也就是结合提示语;二是注意标点符号,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四)自主练读对话描写:
①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请大家练读文中白胡子爷爷和巨人的对话。
②同桌合作朗读白胡子爷爷和小蚂蚁的对话。
③指名同桌展示。其他学生边看书边听是否读出了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语气。
④组织评价。
⑤师生分角色练读全文。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还学生一个真正领会、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其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展示检测
1.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
2.指名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以往我们总是教给孩子许多知识,孩子也学到了,可是不能将其归纳总结出来。因此,特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说出来,即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又可成为以后学习的动力,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四、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外和家人一起分角色朗读一个有对话描写的故事。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提示语:谁 怎样说
读好人物对话
标点符号
- 9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