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虫治虫.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9489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虫治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虫治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虫治虫》 阳城五中 王丽云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感知全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 “穰”等。 二、教学过程:  1.全班齐读课文,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排查字音、词义并进行翻译。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  (2)字义部分 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 (3)语段意:(重、难点) 方为秋田之害: 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2.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三.赏析文章 (1)“忽有一虫生”  一个“忽”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分析:“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2)、第二句文字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分析: (1、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介绍子方虫的天敌 (3)、作者从哪几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子方虫的天敌的?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分析: 1)写它的外貌特征:“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 2)说明其数量多:“千万蔽地” 3)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穷及方式: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旬日子方皆尽”。 5)灭害成功:“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 四.拓展 1.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自由发言] 2.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那些“天敌”的现象吗?[自由发言] 3.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这样“以虫治虫”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4.分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篇课文,前面的新闻报道的虫害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五.小结 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