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李林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3、赏析词句,体悟诗人情感;
4、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词,体悟诗人情感;
2、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问答法 点拨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由王菲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3、赏析词句,体悟诗人情感;
4、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学生自主完成第一、二个目标
1、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2、老师引导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感情很深。苏轼在密州、苏辙此时在济南,不得相见。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3、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停顿
读出感情
①学生自读,并给黑板上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婵娟( ) 低绮户( )
不胜寒( )
②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尽量读出感情)
(四)赏析诗词(合作探究)
你喜欢《水调歌头》上片、下片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你的理由。
或以“你喜欢 因为 。”的句式说话。
(五)检查学习情况
1、学生赏析,老师指导点拨
2、词的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望月。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虚实并写 大胆想象)
下片: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和旷达乐观的情怀。(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3、归纳主题
本词望月怀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1、中秋之夜,妈妈想念在外上学的哥哥,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哪句话安慰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哪句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如果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或与亲人离别时你会怎么做?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成功的喜悦,也必然有失败的忧伤;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应该乐观处之。
(六)小结:送给同学买的话
同学们,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他人性中豁达、乐观的美好心态却是我们千年不变的共同追求!在大家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苏轼,记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记住我们今天的这一节课。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七)作业
(积累)还有哪些诗词是写月的,写出来并能运用今天我们赏析诗词的方法来赏析。(至少写出两句)
六、板书设计
上 片:望月
水 调 歌 头
词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下 片:怀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