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刘晓丹“探寻神奇的幻方”一课观后有感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陈少毅
“探寻神奇的幻方”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综合与实践”,它是在学生学习完“有理数及其运算”与“整式及其加减”后开展的。由于在小学,部分学生已接触过简单的三阶幻方,因此,刘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以“建构特例—发现问题—验证猜想—运用结论”为线索,让学生自主发现、主动建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刘老师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引入幻方,并提出学习任务“你能用1—9完成一个三阶幻方吗”,一下子把学生与“超人”拉近了距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把课堂带入了第一个高潮。从课上学生的表现看,学生不仅能给出多种填法,而且能利用旋转、对称等方法说出各种填法之间的本质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学生本身的素质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刘老师的有效引导,激发了学生者的潜能。
随后,课堂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发现所填的幻方有哪些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2011版课标新提出的问题解决强调需要增强的两个能力,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思维空间与时间,激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见解,突破了教材用问题串引导代替学生思考的局限,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准确把握。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她始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相互提问,尝试解答,即便在开始学生一度陷入冷场时,教师也只是进行有限的引导,而非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充分展示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刻的课程理念。
在结论运用阶段,刘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也独具匠心,第一小题方格内的每一个都是偶数,第二小题的九个数是不连续的整数。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先前基于1-9得出的部分“经验”无法得于运用,如“角格上的数为偶数,边格上的数为奇数”就无法在第二小题实施。从而倒逼学生思考:只要满足什么条件的一组数就可以满足幻方要求;正确快速填写幻方的本质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形成的猜想进行应用与辨析,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思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注重数学美育与德育的渗透,如民主和谐氛围的营造,如关注学生合作展示效果的提示的设计等,都给课堂教学的成功带来了不少增色。
当然,本课设计与教学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小组用1-9填幻方时,不妨直接在PPT上指明让学生关注讨论幻方的填法,所填幻方的数量关系及背后的数学根据,而不是笼统地“关注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展示中就有了明确的表达内容,不致出现开始时的茫然。又如在练习后直接给出幻方口诀似有不妥,它会助长学生依赖口诀直接填写幻方的行为,降低利用幻方进行思维培养的价值。
总之,做为一节综合实践课,刘老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思考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新潜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