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生科学课堂养成教育计划
立新小学郑宝君
一、教育目标:
1、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将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育内容:
养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周期长见效慢,因此我们必须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字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学校二课堂活动、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科学课的育人功能,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5)阵地育人: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小制作活动、种植饲养活动、专题研究和实验、参观访问、各种竞赛、举行科学学习中经常经历的活动如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等等。
四、达成目标要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4、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已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到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核心作用。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直接制约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我门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血,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将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