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2009-10-22 10:36:13)
转载▼
标签:
杂谈
□海宁市南苑中学 姚付红
不管是听别人上课还是自己上课,总感觉只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才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成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许多教师都对此不够重视,由于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一节课很难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有效的导入,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有效导入的意义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精彩而有效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种叫“首因效应”的现象,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有助于新课的理解和吸收,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有效导入的方法
一堂课如何导入,因教学风格、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异,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说,课堂导入要方法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只要能很快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同时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我认为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
1.图片导入法
使用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东西,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从而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新标准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与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讨论逐步切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这节课要谈论的话题,做到水到渠成。也可以用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幻灯、照片等。如在教学七上My family这一模块时,我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导入,学生们十分感兴趣,于是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起,学生们都能很快掌握所教的知识。
2.谈话导入法
谈话是师生间的真实交际,师生间用英语交谈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又能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作为新知识技能发展的基础。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的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
3.英文歌曲导入法
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导入的载体,就能使学生在唱、念、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和运用英语。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唱英文歌曲,它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住单词、句型的作用。比如,教My body(人体各部位)时,可先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
4.媒体导入法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动静相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思维活动。
5.表演导入法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爱玩,我们可以用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进行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初中英语《新标准》教材更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其中不少课文就有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幕幕情景。例如我在上对话课时,经常让学生自编自导对话表演来导入新课。
6.背景知识导人法
背景知识导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材料,畅通思路,还能提高文化素养,实现“教人、教文化、教语言一体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学生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在学英语过程中常会感到困惑,影响语言输入的效果。因此,在呈现新材料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有关知识。
7.复习、预习提问导入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效导入的原则和注意点
有效导入的形式和方法很多,但不论是什么导入方法,唯—的标准是:是否对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是否有助于让学生获得发展。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要从学生实际、课型需要和教学风格出发,语言要有艺术性、生动性、逻辑性,千万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忌时间过长,应简洁明快,一般以3~5分钟为宜;②切忌脱离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并兼顾班里的实际情况;③切忌过于追求“乐”,而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象;④切忌过于“重导入”而“轻过程”,造成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下面就来具体谈谈以下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 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是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讲BOOK3 Unit8 lesson30 Christmas Day这一课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的探讨。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3.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比如在初二讲动物园这课,设置了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通过一系列学生的积极回答,我有设置了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these animals ? 学生都回答in the zoo, 所以我又问,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当然学生说:“yes”,我说:“ OK,now let’s go."就这样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4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BOOKI Lesson 26中都在谈论双胞胎的相同点:They look the same .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 在引出听力之前,设置几个双胞胎不同的悬念问题:Are they in the same row? Are they in the same team ?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地听。所以悬念导入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上。
二.以学生为中心,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演讲式导入法。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很自然导入到本文的知识点。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同时大量的图片也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的运用。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导入到新的知识点。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初三恐龙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放一段《侏罗纪公园》的VCD,让学生感受一下恐龙庞大和威猛。又如在学习初二lesson 102课前,播放电影《TITANIC》的几个片段和那首脍炙人口的主体曲《My heart will go on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在跟着哼唱,教师要抓紧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课也是学习TITANIC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对于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有关图片,或者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比如在学习比尔盖茨这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有关比尔盖茨成功的资料图片,激起学生学习他的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初一名师讲堂
初二名师讲堂
中考全科强化
高一名师讲堂
高二名师讲堂
高考全科强化
·英语课件下载
·英语试题下载
·英语教案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课例研究
2011年07月25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笔者通过《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的Reading部分的课堂导入入手,对三次真实的课堂进行分析,并对课堂导入的设计效果进行对比,提出了英语课堂导入的标准和导入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导入方法的举例和分析,给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导入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建议。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端设计的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沟通情感、明确目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程序。导入往往在新课开始之前,有时也可以在某一教学阶段之前。教师创设语言情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知新语言现象,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课堂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精彩的导入还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等待新课的到来。另外,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导入起着联结知识的作用。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沟通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入过程中得到交流和升华。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
实践证明,好的课堂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的Reading部分为例,谈谈如何让课堂导入更丰富多彩,更积极有效。
【课例实录一】
T: What is he wearing?
S1: He is wearing blue trousers and a red sweater.
T: What is she wearing?
S2: She is wearing black trousers and a brown coat.
T: What about her shoes?
S3: She is wearing black trainers.
T: What about her hair?
S4: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5: No, I didn’t.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6: Yes, I did. On TV.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7: Yes, I did.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ashion show?
S7: Cool / Smart / Beautiful.
Kitty is introducing the students’ fashion show. Read Kitty’s scrip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quickly.
这种形式的过渡比较自然。教师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回答,层层推进,逐步导入。以提问为主线,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教学。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课。
问题诊断: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抽象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学习缺乏热情。对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课堂反应沉闷,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例实录二】
The Class 1, Grade 7 students are having a fashion show in the school hall now.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In this class, Kitty will introduce a students’ fashion show to us. But before it, she went to see an “International Fashion Show”, and took a lot of photos.
Show some photo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Fashion show
1.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modern, smart ...
2.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cool ...
3.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clothes?
colorful ...
4.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clothes?
beautiful ...
Kitty is introducing the students’ fashion show. Read Kitty’s scrip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quickly.
对于同一内容,这次我利用图片,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描述、问答和教师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学生产生通过阅读了解信息的愿望,为后面的教学铺平道路。
问题诊断:相比第一段课堂实录,这次的导入由于有了图片的支撑,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集中。不过,这里创设的是虚拟的情景,学生缺乏感性认知。
【课例实录三】
通过举办班级fashion show导入,男女生分两队表演时装秀,每队选一个作者进行解说。解说词样式如下:
Boys: This is Ding Ming from Class 13,Grade 7. He is showing the clothes from 1990s~2000s. His shirt is purple. His trousers are white ...
Girls: This is He Xiaoyu from Class 13,Grade 7. She is wearing the clothes from 1980s. Her skirt is red and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
还是相同的内容,但教师的设计基于学生活动,通过男女生分组的比赛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这样的课堂导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个个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且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同时,各组的解说词也使得本课的内容得到呈现,学生获得知识。
【课例反思】
一、课堂导入的评判标准
如何判断一堂课的导入是否有效,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四个标准:
1. 是否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要想使学生的兴奋点转入课堂教学,首先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导入新课的第一步,也是导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导入应该能引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
2. 是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评价课堂导入良好与否的又一标准。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 是否能引起学生思考,活跃思维。
课堂导入能否通过问题、情境等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导入的关键,也是难点。
4. 是否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
学生思维调动起来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然后导入新课,进入学习。这是导入的目的。
二、三个课例的对比
就本堂课而言,三个课例的设计各有依据,各有特点。那么哪个课例更有效呢?
很显然,在三个课堂实录中,第三个课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而且该活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及建议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下面仍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的Reading部分为例对导入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1. 以教师引导为主导的导入方式
(1)预习、复习直接导入法。
先提出预习要求,根据本课内容,课堂导入可以设计如下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students’ show? 这种是通过预习直接导入。通过复习前面Welcome to the Unit 内容也可以进行导入,如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wear for the show?这样就把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和Reading的内容联系起来了,这就是复习导入。预习、复习导入法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引出新知,温故而知新。
优点:简洁、明了。
建议: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注意力难以集中,通常适合于语法课的导入。
(2)悬念设问导入法。
课堂实录一就是这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层层推进。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猜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以提问为主要方式,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教学。
优点:层次感强,层层推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
建议:教师要仔细考虑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而不是回答Yes或No。
(3)故事、背景知识导入法。
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如本课就可以通过介绍一些fashion show的知识,如走在服装设计最前沿的国家有哪些,fanshion show是怎样的,等等。
优点:拓宽知识面,便于学生理解文章。
建议:背景介绍中生词比较多,有时可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
(4)对比导入法。
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对比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如本课就可以呈现句子:Sandy wears clothes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90s. Simon wears clothes from the 1980s. 通过句子的对比来引入本课。
优点: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比较清晰。
建议:常用于Reading 或者Grammar课型的导入。
2.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导入方式
(1)歌曲、韵句导入法。
英文歌曲、诗歌和谚语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歌曲、韵句的韵律感会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理解、掌握知识。
优点: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建议: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歌曲或chant来教学,这需要教师花时间和心思去设计。设计比较复杂、比较费时,但效果较好。
(2)游戏、比赛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目的课的内容及特点,巧妙地设计符合本节课内容的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男女生比赛等。第三个课例实录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分男生、女生组,比比哪组的解说词写得好。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气氛好,效果优。
建议:设计时应注重知识的传授,把知识最优化地融入活动中,不能只考虑形式上的花俏和热闹。同时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这样的课堂不容易掌控。
(3)图片、影视媒体导入法。
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影音文件、实物投影、简笔画等来导入新课。课堂实录二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其情感体验,教师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优点:媒体的介入使知识的传授直观、形象,很好地扩大了课堂容量。
建议:图片不可过多,视频、动画的播放也不可过长。
(4)实物展示法。
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语境真实。学习本课时,教师就可以带一些90年代的衣服,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衣服的特点。这样的导入也是十分吸引学生的。
优点:直观、形象又有真实感受。
建议:易于携带和收集的实物可以使用在导入中。
(5)真实语境法。
传统的教学中,虚拟情境较多,《牛津初中英语》以真实情境为主,学生更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真实语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如本课就设计了fashion show的情景。这种实际的生活情景,贴近生活,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进行知识疏理,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
优点:易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兴致高,导入效果好。
建议:真实情景的设计通常花费较长时间,如果设计不当,就会使该导入只是形式,看似热闹,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6)生活元素导入法。
如通过汶川地震、云南旱灾可以引入到natural disaster这一课。时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在本课的导入中,fashion show就是一种时尚的元素。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
优点: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效果显著。
建议:生活元素可用于任何一堂课中。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英语语言才会发展,知识才会更好地传承。
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可生搬硬套。教学对象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取导入方法时,只要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顺利地带进教学任务中,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作者地址: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作者:陆丰)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在学习EF(BOOKII)Lesson102课前,我播放了电影《TITANIC》的几个片段和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在跟着哼唱,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也是一个发生在“TITANIC”船上的故事,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周五讲解EF(BOOKII)Unit14 SHOPPINGG一文前,可以问周末学生有何计划,当提到购物时,简单做一个角色扮演。SHOP ASSISTANT(教师):“What can I do for you?”Client(学生):“I would like to buy ----”将购物简单地做一个复习,同时直接引出本单元主题----SHOPPING,并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购物方面的语言训练。这样,就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课题。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回忆,为更好引入新授课题服务。这个方法一般不常运用,因为新课改之后的各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内在联系并不很大,只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借用。
4、预习提问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几个关键点,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OOKIIIUnit2 Water sport一文中,针对初三课程的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复习前两年的相关知识点,如提问: what kind of water sports do you know?what are your favorite water sport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5、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BOOKII)Lesson90关于BILL GATE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要经商也要先考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6、介绍风土人情导入法。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例如,在讲授Unit12所介绍的国家----冰岛时,我先概括讲了冰岛虽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处于同一大陆,却在很多方面大相径庭,通过寥寥数语把学生的疑惑给挑了起来,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7、音乐导入法。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8、小游戏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教师或者拿一封待看的信,或者自带,事先安排其它老师打来电话,通过这些表演,让学生以为老师真的要忙着看信、接电话,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端设计的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沟通情感、明确目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程序。导入往往在新课开始之前,有时也可以在某一教学阶段之前。教师创设语言情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知新语言现象,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课堂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精彩的导入还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等待新课的到来。另外,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导入起着联结知识的作用。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沟通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入过程中得到交流和升华。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
实践证明,好的课堂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的Reading部分为例,谈谈如何让课堂导入更丰富多彩,更积极有效。
【课例实录一】
T: What is he wearing?
S1: He is wearing blue trousers and a red sweater.
T: What is she wearing?
S2: She is wearing black trousers and a brown coat.
T: What about her shoes?
S3: She is wearing black trainers.
T: What about her hair?
S4: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5: No, I didn’t.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6: Yes, I did. On TV.
T: Did you see a fashion show?
S7: Yes, I did.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ashion show?
S7: Cool / Smart / Beautiful.
Kitty is introducing the students’ fashion show. Read Kitty’s scrip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quickly.
这种形式的过渡比较自然。教师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回答,层层推进,逐步导入。以提问为主线,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教学。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课。
问题诊断: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抽象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学习缺乏热情。对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课堂反应沉闷,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例实录二】
The Class 1, Grade 7 students are having a fashion show in the school hall now.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In this class, Kitty will introduce a students’ fashion show to us. But before it, she went to see an “International Fashion Show”, and took a lot of photos.
Show some photo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Fashion show
1.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modern, smart ...
2.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cool ...
3.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clothes?
colorful ...
4.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clothes?
beautiful ...
Kitty is introducing the students’ fashion show. Read Kitty’s scrip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quickly.
对于同一内容,这次我利用图片,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描述、问答和教师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学生产生通过阅读了解信息的愿望,为后面的教学铺平道路。
问题诊断:相比第一段课堂实录,这次的导入由于有了图片的支撑,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集中。不过,这里创设的是虚拟的情景,学生缺乏感性认知。
【课例实录三】
通过举办班级fashion show导入,男女生分两队表演时装秀,每队选一个作者进行解说。解说词样式如下:
Boys: This is Ding Ming from Class 13,Grade 7. He is showing the clothes from 1990s~2000s. His shirt is purple. His trousers are white ...
Girls: This is He Xiaoyu from Class 13,Grade 7. She is wearing the clothes from 1980s. Her skirt is red and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
还是相同的内容,但教师的设计基于学生活动,通过男女生分组的比赛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这样的课堂导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个个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且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同时,各组的解说词也使得本课的内容得到呈现,学生获得知识。
【课例反思】
一、课堂导入的评判标准
如何判断一堂课的导入是否有效,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四个标准:
1. 是否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要想使学生的兴奋点转入课堂教学,首先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导入新课的第一步,也是导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导入应该能引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
2. 是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