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3164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 课本P16图1.27“海拔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 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 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 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 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②1500米和500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表述为: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而1000米则是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故叫做相对高度,即甲地比乙地高1000米。 ③地图上,都是用海拔来表示地面某地点的高度。 板书 ①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解决问题 前面提到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呢?请同学们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确定正确答案:8848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高出青藏高原表面的相对高度。 设问过渡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现在我们运用地面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等高线地形图 电脑演示 课本P16图1.28“等高线示意”。首先鼠标点击出现一幅有两座山峰的山体;点击山体下方出现相当于地图图纸的水平面;再点击,一水平截面运动至山体海拔100米处与山体水平相切,由水平截面与山体周围的各交点向下引垂线,垂线与水平面的各交点最后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式的曲线,并在曲线上注明海拔为100米。用同样的方法,在水平面上分别作出110米、120米、130米、140米的封闭曲线。 学生活动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先让学生将自带的泡沫塑料或橡皮泥、小刀、白纸和铅笔准备好。然后按照课本P17活动2的要求和步骤,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比赛,并评选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传阅。 引导板书 通过电脑演示、学生动手和教师的解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形实体和所绘成的地图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板书 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讨论归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在地图上反映出来了,因此,我们把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引导推理 引导学生同理得出: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各点连成的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情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板书 ②等深线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提出问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徒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它们呢? 电脑展示 课本P16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让学生观察不同部位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其的方法。 指图交流 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小组重点讨论总结一个部位,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明。 分析归纳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并一边点击闪动各个部位,一边分析说,一边归纳板书。 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2.山脊是指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类似于房屋的屋脊或中脊,马背的脊梁。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等高线数值小的方向)凸出。 3.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是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等高线数值大的方向)凹进。 4.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因此而得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5.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称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加上符号表示。 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拢向下隆起扣在桌面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然后再回到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上,加深学生对图上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反馈练习 见“备课资料”,教师选择使用。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复述要点,强调海拔、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两个重点。 板书设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巧记口诀:陡密稀缓—谐音记忆—斗米稀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脊还可以说是大数字向小数字凸出,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或小数字向大数字凸出,此处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巧记口诀——“大小脊,小大谷,陡崖重叠像钉耙” 作业布置 以班或小组组织一次就近登山活动,辨认山顶、山脊、山谷等,辨别方向,体会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活动时还可以让爱好摄影的同学进行自然风光摄影比赛,爱好写作的同学进行游记小论文比赛等,使登山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