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的汇报。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如今,我国导弹部队已发展成熟,具有较强战斗力。
1.我国的导弹部队是什么时候开始组建的?主要担任什么任务?
答: 我国的导弹部队是1966年组建的,主要担任核反击的任务。
2.我国为什么重视导弹部队的组建?
答: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我国导弹部队拥有哪些先进的武器装备?
答:有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核武器。1964年 ,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成功。
4.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说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已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
答: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洲非洲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国际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国家的赞成和拥护。
材料二 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领土主权纷争,如钓鱼岛、南沙和西沙的一些岛屿,以及中印、中俄边界等地。
材料三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支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 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阐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何时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最早是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解决材料二的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有用吗?
答:首先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争取有利情况。最后才考虑战争手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材料一和材料三提到的万隆会议于何时召开?是一次什么性质(特点)的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时间:1955年。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万隆会议召开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对此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对会议起了什么作用?
答: 遇到的问题: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结果: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万隆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
万隆精神
6.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答:能改变航向的原因:因为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达成共识,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的航向。
三、以下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我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同意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3.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同时期中国外交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两例。
4.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材料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人类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
1.材料一中有三处错误,请用“_________”在原文中画出,再依次改正。
①
②
③
2.由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哪一领域的竞争?答:高科技的竞争.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材料三中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答:原因国家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而科技的发展要依靠教育。
4.“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这一工程基本完成?
五: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欢迎,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先伸出手来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对于这次握手曾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你回答:
(1)你认为“握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谈谈你对“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这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什么?并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当今时事,你能列举几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在我国台湾问题上的表现吗?
答:(1)握手的真正含义是“和解”, 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改善中美关系。
原因:( 1)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现在又支持台湾的“台独分子”搞独立,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等。七、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你知道哪些和他相关的外交活动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答:外交活动:答:(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学习的精神: 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为了新中国的富强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谦虚谨慎,心胸似海。他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兼顾, 他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既能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1、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 成就(1)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六、在21世纪初,我国成功的承办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请你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以及此次会议具体时间与地点、主题、参会主要领导人以及会议的内容、意义。
答(1) 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
(2) 时间、地点:2001年,中国的上海。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参会主要领导人: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等19位领导人。
(3) 内容: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
(4)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 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七.活动与探究。(9分)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1)开启“中国新生”的事件是开国大典
开启“伟大转折”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2分)
(2)邓小平
探索: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
⑤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 南 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⑦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
(3)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等等。
14.融入情境,探究问题。(8分)
小军与爷爷、爸爸一边观看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一边进行了的如下谈话(片段)。请根据谈话片段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军:我们历史课上学过很多党的会议,每次会议的重要决策都对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爷爷:和你(小红)这么大年龄时,我正赶上新中国建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直到1956年党才召开了“八大”。
爸爸: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四人帮”,十年内乱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
(1)爷爷谈话中提到的“八大”召开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若爷爷生活在农村,他在20世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革,前两次分别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第三次重大变革的名称?
人民公社化运动。
(2)爸爸小时候(1960—1976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列举一项21世纪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新成就?
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试射导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3)这次谈话使小军对共和国60年的历程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谈话内容和上述探究活动,概述小红的“新认识”。(至少两个角度。 )
(3)角度一:从过程中得到的认识,如:国家建设有曲折、有发展,以发展为主;或新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角度二:从原因中得到的认识,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坚持改革开放。
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1921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阶段;而1949年到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请回答: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试概括说明其中4项即可。(1)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材科二 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以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缩小国内外科技差距,力争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的高科技计划。
材料三 2007年,中央财政已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了全国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同时,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实行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2008年“神七”飞天圆满成功,此项成就属于该计划中的哪一领域?
863计划 航天技术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基本国策?并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反应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3)科教兴国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技术的提高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纵观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答: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九、(1)20世纪,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为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4)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