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945258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初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第Ⅰ卷共 60 分,第二卷共 40 分。 全卷共计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注意事项: 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 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 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A. 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 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 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 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2. 曾在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马士 A. 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来认识这场战争 C. 从根本上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根源 D.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3. “鸦片战争后,清朝新设立了钦差五口通商大臣,同时依赖地方封疆大吏、地方督抚参与外交决策,整 体上呈现出中央集权决策下移的趋势。”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导致了清朝中央集权瓦解 C. 改变了清朝的权力结构 D. 增强了清朝国家机构权力 4. 下图是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凭。图中被圈的字是“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 完纳米银”。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第 9页/共 9页 A. 实现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 B. 实现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 C. 《天朝田亩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D. 反映了《资政新篇》中土地措施的局限性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消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 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此相当。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 ) A. 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B. 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 帮助清廷镇压农民反抗 D. 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6.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 这反映出洋务派 A. 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 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 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 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7. “这批舰船的动力系统均采用往复式蒸汽机,燃料为煤炭……北洋水师的煤炭从哪里来呢?好在李鸿章 未雨绸缪,早在 1877 年就委派实业家唐廷枢在滦州开平筹建了矿务局”。由此可见( ) A. 北洋水师实力很弱 B. 中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 民用工业服务于军事 D. 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8. 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参与对日作战,光绪皇帝下了几道诏书去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 而不动。普通百姓对战争要么毫不知情,要么毫不关心,许多前线官兵的家属甚至来信叮嘱“善自为计, 勿当前敌”。这表明 A. 指挥失误导致中国战败 B. 武器落后是战败的主因 C. 清廷不断强化地方控制 D. 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9.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 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 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0.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1. 梁启超在回忆 19 世纪 80 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 19 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2. 戊戌政变后,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 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词者,曰:…何如杀却,岂不省事?’舆论纷纭,异口同 声”。此现象说明( ) A. 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 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广大百姓痛恨变法者 13. 哲学家唐君毅曾说:“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之事件,其产生之原因主要是政治的,太平天国是要排满,义 和团是要灭洋。但在口号标语上说,太平天国是打着上帝的旗帜,而义和团之口号,亦是要排斥洋教,而打着中国道教诸神的旗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 A. 都颁布了土地纲领 B. 都利用宗教信仰发动群众 C. 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 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4.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中记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很难坐视……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据 此可推断,造成列强认为“瓜分一事毫无益处”的原因是 A. 列强忌惮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B. 列强拉拢清政府 C. 列强之间矛盾尖锐 D. 列强希望中国主权领土完整 15. 1902 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 1901 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的主要依据是( ) A.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6.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7.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 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 团体”是指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同盟会 D. 国民党 18. 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同情农民。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开始感觉到农民是革命 的重要力量,初步意识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认识, 孙中山提出了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土地私有 19. 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 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C.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0.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在积极方面虽然没有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在破坏方面却有绝大 的成绩,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 未能促进中国民主进程 2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 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 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22. 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 具有明显的限袁倾向 C.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 充满强烈的排满色彩 2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禁止使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 民国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法令反映了临时政府 A. 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B. 注重维护学生利益 C. 要求促进经济发展 D. 普及民主共和思想 24. 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 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A. 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 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 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 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25.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 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 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民主科学 D. 实业救国 27.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 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A. 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 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28.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 让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 B. 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C. 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 D. 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29. 茅盾曾写道:我……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 派的文艺思潮,并努力翻译、介绍,这都是受了五四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的影响。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 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B.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 推动了教育领域的革新 30. 傅斯年在关于五四运动的反思中写道: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 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开展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 办宣讲团等活动。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 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 D. 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第Ⅱ卷 材料题 3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 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在 1858 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 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 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三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 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 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 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娥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清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 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具体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什么?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 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材料四中 20 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这一屈辱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怎样的 启示? 32.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 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经过 30 年的建设,中国创办的较大规模的企业达 10 个。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但“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 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汉海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国外先进战舰 14 艘……并且,中国大陆上开始出现铁路,还架设了电报…… ——摘编自《清史稿》材料三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 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 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四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 “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 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五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 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 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也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举出一例该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 业。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所起到的作用。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 步’”?这场被扼杀的“进步”对中国有何影响? (4) 引起材料四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他的理由 是什么? (5) 材料五中“中国的文艺复兴”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影响。 (6)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 33.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一场由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运动,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的影响既波及中 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等方面,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 此一举了! ——据《五四运动史》改编材料二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 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 年 6 月 12 日 材料三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 ——(漫画)沈伯尘作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 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由此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2) 依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三回答,发生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和原因说明了什么? (3) 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 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