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文查查
今天看了三个顽固性失眠的病人,他们要我的所谓秘方,特发此文以交代之,名中医治疗失眠经验
今天看了三个顽固性失眠的病人,他们要我的所谓秘方,特发此文以交代之,名中医治疗失眠经验
病情描述:当代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当代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当代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当代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当代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
专家意见:
你好,如果出现失眠的表现,就应该改掉生活中的恶习,比如要改变那些不利于睡眠的生活习惯,如饮酒、饮咖啡、喝浓茶、晚睡等,避免睡前过度兴奋。还要减少内心的忧虑和恐惧不安,做到按时作息。情况严重可以来上海看看。您好,失眠的预防与保健1.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2.参加气功、太极拳等强调精神力锻炼的运动,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3.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4.睡前喝半杯浓牛奶等,有助于改善睡眠。情况严重可以来上海看看。
专家意见:
您好,在生活中您应该通过先进的中医技术来进行治疗,并且缓解失眠的方法也是您需要掌握的。 身体放松,心理也放松。选择合适的睡姿能够令睡眠过程更舒适,也能令人的内心世界趋于平静。睡眠姿势当以舒适为宜,但以侧卧为佳。《睡诀》中曾说“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 鸣天鼓法。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手指弹击后脑勺(此时会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到感觉自己有些累为止。之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失眠者会很快入睡。 果味芬芳有益放松。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其中的糖分还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进而促使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想要治疗失眠的患者不妨食用些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 闭目入静。上床之后,半闭双眼(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此时,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但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既放松了身心又能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眬状态。 让音乐帮自己入静。聆听舒缓而有节律的音乐或音响,例如大提琴奏出来的音乐、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这些声音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神经官能症是否用中药治疗加上心..
神经官能症是否用中药治疗加上心理疏导是否效果更好.平时饮食应注意那些.
专家意见:
你好,神经官能症采用心理治疗加纯中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中药可以起到辨证施治,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俗语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需要帮助可以与我联系或进入我的诊室,再详细的告知病情,我们会给出详细的合理的治疗方案,
专家意见:
神经官能症;思觉失调综合征之中医防治香港春霖轩医药信息交流中心思覚失调症,现代医学症名,是神经官能症之一种.好发于女性,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罹患此症亦日见增多,其临床表现为自闭多疑,烦躁不妥,心慌恐惧,发病时常见呼吸急促,表现为吸多呼小,呼吸困难,症属心,肺功能失调.中医学认为此症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亦可累及脾,肾..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的总称,其中以神经衰弱,癔病,强廹症以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如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郁证,虚劳,百合,脏躁,厥证,哑风,梅核气,奔豚等范畴.多由七情所伤,湿热内蕴等原因,伤及心,肺,脾,肝,肾各个脏腑所致.由於社会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现代社会某类族群产生矛盾,贫富悬殊,人际关系不能协调,矛盾更加深化.加上儿童因功课压力,成人因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对於机体淫弱,自信心不强的青少年人而言,当诱发本证之内因,外因形成有利条件时而致病.临床表现以心,肺脏腑病变为常见.其中又常见于多疑,忧虑,神经过敏的女性患者,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证型.病理解剖时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预后较好.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对惊悸,怔仲,气短,不寐等描述相类似,因此中医学以其病机主要反映在气血运行和神志异常方面去理解.本文主要围绕对神经官能症中之高动力心脏综合征加以阐释;概述如下:-(一)思觉失调症:多发生於未成长之青少年男女.临床症状以自闭多疑,烦躁不安,心悸,心慌,恐惧,暴饮暴食,或少数见有恶心呕吐,纳差,脉数或虚或结代,舌红苔薄白.中医学认为属“心悸,怔忡,喘症”范畴.为心,肺系病变之一种.以心血不足,阳气内虚,或阴血内耗,水饮停於心下,水气乘心,或用心太劳,或肺失肃降,气郁不宣所致.本症以女性居多,但临床上也可见于青少年,本症又称为儿童过度换气综合征,属心脏神经衰弱的一种症型.是近年日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身疾病.可分为4种症型:一为心神不守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惊恐,不寐.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舌红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治宜定志养心,镇惊安神.2为心阳不振,神不守舍型:时见心悸怔仲,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失眠,眩晕,神疲乏力,舌苔白,脉沉弦.治宜温心阳,安心神.三,痰热内扰型:症见心悸心慌,胸胁痞闷,眩晕气短,激动纳差,大便溏薄.苔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和胃,理气化痰.4为心脾?虚型:临床表现以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养心.(2)对於成年患者:临床表现以多疑,忧虑,神经过敏,以女性患者为常见,病因同属高动力心脏综合征范畴.病情常在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患者情绪常易激动,更见头晕,心悸,气短,容易疲劳,常伴有失眠,惊梦,多汗,手颤,记忆力减退,有时更见心前区隐痛或刺痛,特出表现以呼吸不畅为主症,临床见于病人喜深呼吸而以吸多呼少,呼吸加深加快,呈吸气短促性呼吸困难,并诉有窒息感或胸闷胸痛等症状.本病可属中医的郁证,喘证或癔症范畴,病以肝,肺两经关系密切.当肝失疏泄,肺失肃降而致病.由於本症症见呼吸气促,以过度换气为主,故治疗方面应从肝肺入手;故平素以疏肝解郁安心神为主,发病时则改用清肝泻肺之法治之..(三)若发生於健康男性青年,称为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又称为特发性高动力心脏综合征,或祢为原发性高心排出量综合征等).本症是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β受体功能紊乱所致,而无心脏器质性病理变化,这与高动力心脏综合征相类似.其临床特征包括;低热,心悸,多汗,胸痛,头晕,寐差,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状态,其他还可见有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心率加快,心音亢进,血压轻度升高等.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或T波倒置,低平.故其中医治疗完全可以参照高动力心脏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心贯脉而帅血,加上胆郁痰扰而发病.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大都因为心的气血衰微,阴阳不和所致.临床上可分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肝气郁结型三种.一,心脾两虚型:症见善太息,睡眠多梦,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大便溏或干,舌质淡,有齿印.脉细无力,女性患者可伴月经失调.治宜补益心脾.2,气阴两虚型:症见善太息,自觉乏力,气短,5心烦热,不寐,易惊,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细数.治宜益气安神,养阴之法.三,肝气郁结型:症见长太息,胸闷,腹胀,烦躁易怒,纳少挑食,大便正常或偏干.舌质淡或淡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概括以上各种症型,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对惊悸,征忡,气短,太息,不寐等病证的描述相类似.其病理病机主要反映在气血运行和神志异常方面.与心,肝,脾,肺各脏关系密切.故治疗方面应运用补心清胆,健脾理气之法,方选天王补心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归脾汤等随症加减化裁.就以本医师於医疗中心替接受治疗之两位患者:一为年方15岁之男孩患者和一成年女患者为例:一:男孩患者:以自闭,烦躁不安,暴食为主,心情不佳时常向双亲及姊姊发脾气,更向母亲动粗,家中各人万般忍受.三年病程,一向求诊於西医,三月前作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仍就诊中.方选天王补心丹,保和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2,女性成年患者:以善太息,不寐,动则劳累不堪,故做事缺乏自信,欠缺社交活动,对男性有强烈戒心,月经失调.初诊时抱怀疑态度,不欲与朋友同来求诊,更不希望有姑娘在旁;治疗4月,心情开朗,肯与姑娘倾谈,前后判若两人.方选天王补心丹合归脾汤,酌加肾气丸加减.现仍就诊中.回答者:tzbinc-进士出身9级8-218:03*****什么是心肌炎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虽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终期可过渡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学者视为继发性心肌病,但在发病学上心肌炎毕竟是可区分的疾病类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怎样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是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劳,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4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特殊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更不宜吸烟,酗酒.****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综合治疗措施.一般治疗包括:①休息患心肌炎后心肌有弥漫性病变,尤其左心室,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心肌内炎症的吸收,病变细胞得到修复.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急性期休息2--3个月,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如果有心脏扩大或伴有心力衰竭,则应卧床休息到心脏缩小至正常大小,心功能恢复至正常稳定后,开始下床轻微活动,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渐渐增加活动.②饮食宜给富有维生素和蛋白质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③镇静吸氧对哭闹,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剂,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心肌细胞赋活类药物的综合治疗,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2磷酸果糖.口服辅酶Q10,肌苷,维生素C,维生素E,VitBC0等.④抗感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要积极控制已有的感染,及避免再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选用胸腺肽,转移因子,及中药等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以轻中型多见,重型较少,经长期随诊结果,绝大多数痊愈,少数迁延,极少数死亡.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1)治疗不够及时轻型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较轻,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的少见,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也可能忽视而漏诊,未能及时休息治疗,致使病情拖延,加重,甚至已发展为慢性.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2)不重视休息,没有坚持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使部分家长不重视,在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或经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继续用药,参加一切体育活动,使病情迁延或加重.(3)反复感染患心肌炎后部分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炎加重及复发,故在心肌炎的病程中,应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感冒或其他感染,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4)没有坚持长期随诊定期门诊随诊能对病情有系统观察,得到医生的指导,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顺利恢复.(5)与病情轻重有关,轻中型病例,经正规休息和治疗,大多数能彻底恢复;重型病例因其病变广泛,严重,发病较急,即使积极抢救,正规治疗,病情易于迁延或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所谓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指虽然心脏没有明显的疾病,但确出现一系列与心脏有关症状的疾病.该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对于心脏病者几乎都是在运动后引起,而神经官能症者多在安静时引起,尤其是夜间引起烦躁不安,不能入睡.心前区叩击时疼痛,被误诊为心绞痛,实际上其疼痛与心绞痛根本不同,常在左乳下用手触摸咚咚跳的部位附近感到明显.该病的疼痛表现为针刺样和灼热痛,另外局部也有压痛,持续感到疲劳,尽管经过休息也不能治愈,伴头痛,耳鸣,失眠.这些病人常精神欠佳,有心情过度紧张的倾向. 原因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多是在体质和遗传基础上,加上某种担心和过度疲劳,另外大量吸烟或大量饮用咖啡类兴奋剂,也有可能使身体内部隐藏着某种病灶.有些则属高血压所引起的症状. 治疗首先要注可信赖的医师作一系列的可靠的检查.在作出神经官能症的诊断后,要遵从这位医师的指示,主要进行精神疗法. 在未作充分检查就轻易说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人当中,心律失常的人特别的多.最好是在发生胸痛,心悸,气促当时,即作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结果并无异常,多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仅仅是告诉患者,以前所担心的症状并非真正的有病,这就可简单治好不少人的疾病.但是,在这些人当中也有症状相当顽固的.因此病而死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要认清疾病的性质,不焦急,这就可治愈,并且还要得到周围的人同情与协助,切忌嘲笑,否则会使病情恶化.******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多发生于20—40岁的女性,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一旦患了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必过于紧张,更不需卧床休息,可采取下列措施:一,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尽量做到劳逸结合;三,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4,严重失眠者可选用安定,利眠宁等口服,心跳过快可用小剂量美多心安或心得安治疗.******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常见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医生谨慎而较少诊断.神经官能症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如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气急等心脏症状时,则称之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或简称为心脏神经症.心脏神经症可单独或伴随于心脏等疾病而出现:1,经全面检查,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脏器疾病,却持久或反复出现上述心脏症状.2,患者虽有一般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但却有严重心脏症状,显然难以用原有心脏病解释.3,有心脏症状但并无心脏疾患,但患有中风,糖尿病或肿瘤等慢性病而使患者经常处于抑郁状态.我国某心脏病权威生前指出:心脏神经症常见,特别好发于原有心脏病的患者.临床常遇中年或中年以上病员,血压血脂稍高,心电图有轻度ST—T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如再较胖和血糖略高,不论有否症状,由于具备了几项冠心病危险因子和一些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也是顺理成章的.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病人间的相互心理感应,皆知心脏是个极重要的器官,得知心脏病后,不少病人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剧,最常见的是胸闷胸痛,经仔细分辨,其中大多并非是真正的心绞痛,往往有如下特点:1,时间较长甚至整天闷痛,大叹气后可暂时缓解.少数为极短暂仅几秒钟的刺痛.2,部位广泛多变,但以心光搏动处多见.3,闷痛并不发生在劳力(如急步,上楼等)当时,而都发生于家务劳动等劳累之后.4,胸闷部位都常有压痛并有其他情绪功能色彩.务必注意,冠心病人出现的胸闷胸痛并非就是心绞痛.我们重证据,更要重“口供”(症状诉述),不少人乃因长期抑郁焦虑伴发了心脏神经症.年轻女性反复发作的突然严重气急伴有胸闷,并无心肺等疾病依据,是心脏神经症单独呈现的常见类型之一.明白这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打破病人因焦虑抑郁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使之精神解放.2,避免浪费大量不必要和对之无效的药物.至于久治不愈的心脏神经症,可请精神科会诊,也许抗抑郁治疗可使本病治愈.
突发性便秘一月余,结肠镜加病理示0.4×0.4炎性直肠息肉,已摘除,但便秘症状不减,为什么?
病情描述:突发性便秘一月余,结肠镜加病理分析示0.4×0.4炎性直肠息肉,已摘除并消炎治疗,但便秘症状不减,考虑其他病变还是息肉没有摘除干净。
专家意见:
所谓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一旦发生便秘,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常的便秘,这样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误原发病的诊治,并能及时、正确、有效地解决便秘的痛苦,切勿滥用泻药。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有些正常人数天才排便一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属便秘。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按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两种:①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机械性便秘。由于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无力性便秘。由于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便秘称之为痉挛性便秘。②直肠性便秘。由于直肠粘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导致粪块在直肠堆积。见于直肠癌、肛周疾病等。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服用药物和开塞露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手段。长期便秘得不到药物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为长期便秘会严重妨碍人体排毒。甚至会因长期便秘无法排毒而昏迷甚至死亡。常人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要24~48小时,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一般是1~2天。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的人每日或2~3天大便1次,也有一些人一天大便2~3次,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粪便内所含的水分被过量吸收,粪便变得干燥坚硬,排便时伴有时间延长,难于排出,肛门坠胀、疼痛,或引起了腹胀、腹痛、多屁、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正常的排便规律被打乱,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出的大便像羊屎样,呈小球形颗粒状。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就称为便秘。便秘多见于老年人,可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运动少,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均易促成结肠便秘。老年人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直肠便秘。便秘也可由肛周疾病如痔、瘘、结肠癌、直疝等引起。某些铁、铝、钙制剂也可引起便秘。由于习惯性便秘,患者往往长期服用泻剂,这可导致肠功能紊乱。预防便秘应多吃蔬菜、治疗肛周疾病和酌情用通便药。便秘的危害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十分痛苦,且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宿便堆积在肠道里,不断产生各种毒气、毒素,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食欲及睡眠差、精神紧张。宿便压迫肠壁,使肠粘膜受伤,肠蠕动变慢,导致习惯性便秘和顽固性便秘,宿便产生的臭气导致口臭和臭屁,宿便产生22种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褐斑、痤疮、细小皱纹、肥胖、乏力、烦躁,宿便中的毒素进入血液,导致中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心脏病、半身不遂、老年痴呆等,同时还会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人来说,便秘是十分危险的,这些患者经常是在排便时突发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加重,甚至死亡。对于年轻人来说,便秘可致内分泌失调,产生脾气暴躁,面部粉刺疮。此外,便秘还可致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而对这些病,通过通便治疗,可收到奇效。 便秘对妇女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引起月经紊乱,子宫位置不正。这是因为直肠内粪便过度充盈,子宫颈被向前推移,而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因此,子宫壁也会发生充血,并且失去弹性,进而,使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发生骶部疼痛、腰痛、月经紊乱,经期肛门直肠坠胀等。便秘治疗的辨证论治热秘【证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治法】清热润肠。【方药】1.主方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水煎服。2.中成药(1)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2)清泻丸,每次1瓶,每日1-2次。(3)牛黄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3.单方验方处方:大黄6克,麻油20毫升。先将大黄研末,与麻油合匀,以温开水冲服。每日1剂。气滞秘【证见】欲便不得,胁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舌苔薄白,脉弦。【治法】顺气行滞。【方药】1.主方六磨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处方:沉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5克,乌药12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柴胡9克。水煎服。若气郁化火者,可加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2.中成药麻仁丸,每次1丸,每日2次。3.单方验方气秘方(黄文东验方)处方:大腹皮12克,青皮、陈皮各6克,生枳壳、乌药、青橘叶、玉竹各9克,生何首乌15克。水煎服。气虚秘【证见】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发白。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润肠。【方药】1.主方黄芪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处方:黄芪20克,陈皮10克,党参18克,当归12克,火麻仁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2.中成药(1)便秘通,每次1瓶,每日2次。(2)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3.单方验方:双术汤(岑鹤龄验方)处方: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水煎服。血虚秘【证见】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治法】养血润燥。【方药】1.主方润肠丸(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处方:当归12克,生地黄20克,火麻仁30克,肉苁蓉18克,何首乌20克,桃仁、枳壳各10克。水煎服。2.中成药(1)桑椹子膏,每次15克,每日2次。(2)五子润肠丸,每次l丸,每日1次。3.单方验方:首乌润便散(申田英《陕西中医》1989.7)处方:何首乌、胡桃仁、黑芝麻各6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冷秘【证见】大便秘结,难以排出,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涩。【治法】温通开秘。【方药】1.主方济川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肉桂6克,巴戟天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2.中成药(1)便秘通,每次1瓶,每日2次。(2)半硫丸,每日1.5—3克,每日1—2次。3.单方验方:冷秘方(魏龙骧验方)处方:白术60克,肉桂3克,厚朴6克,生地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专家意见:
所谓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一旦发生便秘,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常的便秘,这样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误原发病的诊治,并能及时、正确、有效地解决便秘的痛苦,切勿滥用泻药。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有些正常人数天才排便一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属便秘。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按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两种:①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机械性便秘。由于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无力性便秘。由于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便秘称之为痉挛性便秘。②直肠性便秘。由于直肠粘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导致粪块在直肠堆积。见于直肠癌、肛周疾病等。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服用药物和开塞露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手段。长期便秘得不到药物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为长期便秘会严重妨碍人体排毒。甚至会因长期便秘无法排毒而昏迷甚至死亡。常人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要24~48小时,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一般是1~2天。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的人每日或2~3天大便1次,也有一些人一天大便2~3次,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粪便内所含的水分被过量吸收,粪便变得干燥坚硬,排便时伴有时间延长,难于排出,肛门坠胀、疼痛,或引起了腹胀、腹痛、多屁、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正常的排便规律被打乱,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出的大便像羊屎样,呈小球形颗粒状。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就称为便秘。便秘多见于老年人,可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运动少,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均易促成结肠便秘。老年人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直肠便秘。便秘也可由肛周疾病如痔、瘘、结肠癌、直疝等引起。某些铁、铝、钙制剂也可引起便秘。由于习惯性便秘,患者往往长期服用泻剂,这可导致肠功能紊乱。预防便秘应多吃蔬菜、治疗肛周疾病和酌情用通便药。便秘的危害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十分痛苦,且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宿便堆积在肠道里,不断产生各种毒气、毒素,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食欲及睡眠差、精神紧张。宿便压迫肠壁,使肠粘膜受伤,肠蠕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