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教师应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幼儿家庭教育工作
张可可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 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婴幼儿来讲是何等重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成长
我国现在大多数的家庭结构来看,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大多是由年轻的父母们来完成的,可是如何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又正是这些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的。鉴于此种情况,教师为幼儿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应该说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所在。
具体而言,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乃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人生第一所学校”。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同样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这就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爱的不得法,对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种种不良的习惯,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并没有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予以重视的家庭确又不知如何进行幼儿的家庭教育。甚至一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根本误区。
一、常见的几种家庭教育模式
(一)望子成龙式幼儿家庭教育
近年来,我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很早就能够比同龄的孩子强的父母比比皆是。在幼儿园的孩子报名时,有很多是年龄不够的孩子,可是家长迫切的要求孩子入园或者直接进入大班去学习,家长觉得在大班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在小班学不到什么,可他们并不清楚,在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语言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大班跟不上他就会感觉很有压力,时间长可能就会厌学或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到那个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二)宠爱过度式幼儿家庭教育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孩子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幼儿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由此可见,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处处袒护孩子,使孩子丧失“独立性”,那是对孩子一生的惩罚。
(三)物质奖励式幼儿家庭教育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偶尔给孩子一些奖励,在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奖励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合孩子的“奖品”,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都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那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依赖与物质上的奖励,觉得除了物质奖励以外别的奖励都会没意义。物质的刺激的确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积极性,但是那毕竟是很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物质上的奖励,必定回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多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
(四)农村式幼儿家庭教育
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诸多的天然优势,而农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只是一味地埋怨自己不能像城市父母那样给孩子买较多的玩具,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另外,农村的家长一般不具备一定的家教知识,教育观念上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孩子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培养。
二、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给予引导的几处着手点
(一)引导家长在重视知识的灌输的同时,还应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
许多家长在教育上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忽视了正确教育的方法和规律,特别是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他们都用过去的私塾式的教育让孩子枯燥无味地进行背诵三字经、古诗,以为只要孩子学得东西多,记的东西多那就是好的教育,所以盲目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愿意去做喜欢去做他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新的发现。
所以我们必须要告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的看到孩子的优势和孩子的弱点,让孩子说他想要说的话,做他想要做的事,取科学的方法,强化他的优势,只有孩子喜欢去做愿意去做,才会做得更好,才能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真正的成人,成才。
(二) 引导家长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有许多的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只有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所以,家长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给孩子报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把孩子压得都喘不过气来,父母过问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又学了什么知识,掌握了没有,老师有没有不止什么作业,只要孩子学到东西就好,对于孩子在幼儿园快不快乐,和小朋友相处的好不好,老师今天有没有表扬他或者批评他根本不过问。
所以,我们要告诉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孩子成才的一部分重要的组成因素,不能顾此失彼。
(三) 引导农村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因地制宜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
农村的树林、山坡、草坪、沙滩、小溪等为游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而家长即使农闲了也不知怎样领着孩子玩和学。由此看来完成由“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还需要一定时间。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向他们讲解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学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更应引导开展好早期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全面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启蒙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011/6/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