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保障房铺设中国楼市双轨道.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9505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房铺设中国楼市双轨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保障房铺设中国楼市双轨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保障房铺设中国楼市双轨道 李浩 2011-3-2   近来,保障房建设的信号更加强烈。建设数量明确从今年要建1000万套到今后5年营造3600万套,从一线城市的“国十条”到更加泛众化的“新国八条”,都向房地产市场传递着“改善供求关系”的明确信号。   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将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方,随后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开表示,未来5年,中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   “2011年国家进一步制定了房地产调控措施,各个地方也相应出台了与之配套的调控政策,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思路越发清晰,可以概括成‘增加供给,控制需求’,通过建造保障性住房,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层次住房体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宏观经济问题专家王远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王远鸿强调,控制需求就是要抑制非改善需求与投机需求。而增加供给,就是供给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来满足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从而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回到一个健康、平稳、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我国房地产的双轨制发展模式将逐渐成熟。   对此,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曾表示,政府就是在做着供求关系加减法,力求在控制需求的期间大量建造保障房以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未来新增的保障房能够占到市场50%,甚至于更高的比例,那么这对未来市场的格局,对未来市场供求关系将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末,中国房地产经历了市场化之后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证明了房地产不只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涉及民生的重要商品。而多年来的发展让我们获得了一个经验,房地产不能单靠市场来决定,而必须是在保障民生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建设,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房地产行业双轨制运行体系。”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浩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然而,在今年保障房建设之初业界就已经提出疑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土地供应与建造资金问题应如何解决?   建房就离不开土地,为了确保保障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表示,包括2011年在内的整个“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   对于土地供应问题,李浩也指出,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浪潮之中,以现在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即使我们不搞保障房建设,城市也将向农村要土地,保障房建设可能加快城市向农村要地的步伐,这也是解决保障建设供地的一个大方向。   另一方面,据预测今年兴建1000万套保障建设资金会高达1.3万亿元。一直以来,保障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与地方土地出让金收益,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   对此,李浩认为,首先,民间融资将成为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模式获得建设资金;最后,就是重庆的“八大投”发展模式,重庆市政府把大量的资产如土地、财政、资金、税收返还注入给“八大投”,由“八大投”来承担一部分保障房建设资金供给责任。 《中国产经新闻》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