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 年福田期中质量检测初三历史(11 月)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为 1-35 题,共 70 分,第
II 卷为 36-37 题,共 30 分。全卷共计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贴在答题 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2B 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 I 卷(本卷共计 7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
1. 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会在丰收节上割下第一束小麦;新王国时期,法老会将大量农业产品送给神庙作 祭品。材料可体现出古埃及( )
A.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 法老权威受到制约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2. 一位来自罗马的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欣赏到了一件历史文物,上面写着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 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就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3. 公元前 1 世纪,佛教传入中国新疆,后传入中国内地,这得益于( )的开通。
A. 丝绸之路 B. 新航路 C. 陶瓷之路 D. 一带一路
4. 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
A. 由地理环境决定 B. 相互交流融合 C. 各地区发展均衡 D. 呈现多元共生
第 9页/共 9页
5. 19 世纪以前,人们依靠文献记载,认为古希腊信史从公元前 776 年算起。19 世纪末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 2000 年以前。这表明( )
A. 唯有考古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B. 考古拓展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C. 西方文明研究缺乏文献记载 D. 历史的研究无法脱离考古资料
6. 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版图的扩张,整个地中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希腊式的城市,希腊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人 们接受希腊化的生活,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了( )
A. 被征服地区的灾难 B. 希腊文化的传播
C. 希腊城邦的延续 D. 殖民时代的到来
7. 公元前 6 世纪,古罗马的有产公民,皆有自备武装和给养服兵役的义务。公元前 4 世纪,罗马开始实行军饷制,军队也逐渐统一提供武器装备。这一变革( )
A. 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军事开支 B. 推动了奴隶制的兴起与发展
C.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D. 加剧了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
8.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也在探讨人的灵魂、 美德和幸福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他就是( )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伯里克利 D. 柏拉图
9. 公元 8 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到
11 世纪,普遍形成了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如图),与我国古代的( )最为相似。
题 9 图
A. 行省制 B. 郡县制 C. 推恩令 D. 分封制
10. 中世纪时期,领主在庄园内可以随意制定法律、铸造钱币、控制贸易、征收税款,不同封建领主之间经 常彼此混战。这( )
A. 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王权 B. 导致不同程度封建分裂割据
C. 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D. 反映了领主已掌握最高权力
11. 12 世纪,西欧教育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图中“?” 处应填( )
A. 城市的兴起发展 B. 专制王权的加强大学兴起
C. 市民文学的产生 D. 民族国家的统一
12. 14 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一位修道院院长谴责道:“……《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这表明, 约翰•威克里夫的行为( )
A. 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 B. 旨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
C. 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 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13. 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这些措施使日本( )
A. 铲除豪强势力 B. 依靠贵族统治 C. 幕府独掌大权 D. 封建关系确立
14. 有学者认为,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部分东南亚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下列史实 最能够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
A. 中国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欧洲 B. 中国的生产技术传入琉球
C. 日本大化改新,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 D.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传佛教
15. 《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 多民族的医学成果,长期被医学界奉为经典。这表明( )
A. 阿拉伯的科学成果领先世界 B. 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C. 拜占庭是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D. 世界医学理论体系趋于完备
16. 根据地图,图中包含了( )世界古代历史上曾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①埃及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罗马帝国
④拜占庭帝国⑤阿拉伯帝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7. 学者侯建新认为,14 世纪晚期,欧洲发展起来的富裕农民很善于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大批贵族领主将自营地出租,( )这一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了。
A. 租地农场 B. 手工工场 C. 机械化农场 D. 工厂制度
18. 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他们聘请米开朗琪罗把“金钱 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材料说明文艺复兴( )
A. 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B.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19. 1420-1436 年,建筑师给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个崭新的穹顶,高 300 多英尺,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盖子,阳光透过圆顶上的窗洞映照室内。这个设计体现出( )
A. 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B. 欧洲建筑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C. 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D. 近代社会多层面的统一和谐
20. 据下表可知,文艺复兴( )
国别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人物
但丁
彼得拉克
薄伽丘
拉伯雷
莎士比亚
作品
《神曲》
《歌集》
《十日谈》
《巨人传》
《哈姆雷特》
时间
1307-1321 年
1348 年
1350-1353 年
1532-1564 年
1599-1602 年
A. 中心发生转移 B. 涉及的领域广泛 C. 艺术成就丰硕 D. 在欧洲得到扩展
21. 根据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选出符合史实的一项( )
A. 达•伽马首先开辟 A 航线
B. 葡萄牙王室支持 B 航线
C. 麦哲伦在 C 航线平安返回
D. 西班牙王室支持 D 航线
22.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 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 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 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 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3. 下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数量(1492-1825 年)统计情况,可以反映出(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拉美人口流动 B. 三角贸易是美洲人口的灾难
C. 被殖民是美洲人口减少的根源 D. 工业革命促使美洲人口迁移
24. 1649 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两项法案,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以及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购买者有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这主要是因为( )
A. 政治体制的变化 B. 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
C. 王室财产的丰厚 D. 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25. “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 的事。”与材料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26. 1776 年,在北美大陆流传的《常识》中提到:“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这( )
A. 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B. 标志着美利坚民族形成
C. 表明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D. 利于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27. 1803 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 分权制衡 B. 联邦体制 C. 中央集权 D. 国会至上
28. 1787 年美国制宪代表们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为解决这一困境,宪法规定实行( )
A. 联邦制 B. 两党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29. 据下表可知,当时法国( )
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人口比例
0.5%
1.5%
98%
土地比例
10%
25%
65%
A. 社会的流动和分化加速 B. 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完善
C. 封建统治面临政治危机 D. 大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
30. “14 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 工厂制度的确立 B. 内燃机的出现
C. 瓦特改良蒸汽机 D. 计算机的问世
31. 下表反映的是 1801-1841 年英国各行业产值(单位:万英镑)。这些变化表明英国( )
年份
类别
1801 年
1811 年
1821 年
1831 年
1841 年
农林渔
7550
10750
7600
7950
9990
工矿建筑
5430
6250
9300
11710
15550
国民总收入
23200
30110
29100
34000
54230
A.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局部调整
C. 寻求海外市场迫在眉睫 D. 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32.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 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标准是( )
A. 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B. 社会制度的变革
C. 最具代表的生产工具 D. 时代的先进思想
33.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工作,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 10-12 小时。上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B. 西欧工业革命的开展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34. 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 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
A. 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C. 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 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
35. 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 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 )
A. 建立背景 B. 政权性质 C. 指导思想 D. 运行机制
第 II 卷(本卷共计 30 分)
二、材料题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 年 4 月 3 日,载有 22 位古埃及国王和王后木乃伊的车辆从老开罗博物馆出发,沿尼罗河一路南行,前往新落成的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这场盛大的“法老王的黄金游行”以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三种语言向全球直播。
——选编自《埃及法老的三次“搬家”:从古墓迷踪到盛大游行》 材料二:古代奥运会追求人的勇敢、强壮和健美,它不仅是竞技大赛,更是全希腊人的节日。各城邦
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 说,商人展售商品……
——选编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百度百科 材料三: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希腊文明断绝于罗马城市的灰烬中,但它并没有消失,……当时的欧洲
人只能经由穆斯林转译,才能了解希腊思想的只言片语。直到 1453 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大批学者逃亡至意大利,希腊文化才又回到欧洲……
——选编自《青铜时代的希腊与世界》材料四:美洲大陆曾经出现过许多绚烂多彩的古文明,但是在生产工具应用方面相对迟滞。15、16 世
纪,面对强势外族文明的入侵,美洲顷刻间遭受了灭顶之灾,欧洲通过殖民将美洲塑造成欧洲的新边陲。
——选编自《历史文献与研究视野:西文明清史文献漫谈》 材料五:英国工业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
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 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为观众介绍“法老王的黄金游行”直播,写一段解说词。(100 字以内)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古代奥运会的盛况反映出怎样的古希腊社会图景?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哪一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453 年,在哪一帝国的进攻下使得“君士坦丁堡沦陷”?
(4) 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最先“发现”和到达美洲的航海家,列举美洲遭受“灭顶之灾”的表现,并写出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请你列举一种美洲通行使用的欧洲语言。(“英语”除外)
(5) 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归纳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照抄材料不得分)
37. 在音乐中诉说历史波澜,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欣赏音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马赛曲》《国际歌》创作息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马赛曲》歌词体现了当 时人们有何追求?《国际歌》歌词认为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歌词中“寄生虫”“毒蛇猛兽”指的是哪一阶级?
(2) 结合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