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张老师:小明是个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学生。 王奶奶:小明是个孝顺长辈的孩子。
公交车司机:小明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初中生。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 小明的身份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
C. 每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身份单一 D. 人们只能通过他人评价认清自己的不同身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材料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社 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社会关系,故 A 说法正确;
B:小明的身份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故 B 说法错误;
C:每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身份不是单一的,故 C 说法错误;
D: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认清自己的不同身份,不只是他人评价,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2. 下图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是我国大力倡导的亲社会行为。我们之所以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因为( )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个人的力量太弱小,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向社会屈服
③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只有少数杰出精英人物才能有这种高尚的表现,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亲社会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①③观点 正确;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而不是向社会 屈服,②观点错误;④观点中“只有”一词太绝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C 答案。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启示我们要( )
A. 关心社会发展 B. 遵守社会规则 C. 掌握学习方法 D. 培养批判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 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 符合题意;
BCD:属于中学生必备的品质,BCD 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 A。
4. 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在风景区的石墙上刻画励志语 B. 在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给对方喝倒彩
C. 向环保部门提出垃圾分类问题的建议 D. 将捡到的 100 元钱捐给灾区群众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向环 保部门提出垃圾分类问题的建议,是亲社会行为的体现;C 符合题意;
AB:做法错误,不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排除;
D:捡到的 100 元钱应该及时归还失主,不能将钱捐给灾区;D 错误; 故本题选 C。
5. 2021 年 11 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在网上举办,吸引了海内外近 2.6 万家企业参展。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 707.2 亿美元。这表明网络( )
A. 为文化建设搭建新平台 B. 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
C.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D. 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
C:网络能推动社会进步。题干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在网上举办,进博会按一年计累计意向 成交金额 707.2 亿美元。这表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故 C 正确;
ABD:材料未涉及网络为文化建设搭建新平台、 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 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故排除 ABD;
故本题选 C。
6. 下边漫画提醒我们青少年要( )
(图中文字: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乱扫二维码;不连公告场合不明免费 WiFi)
A. 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B. 学会信息节食,防止沉迷网络
C. 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D. 认清网络弊端,拒绝使用网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A: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漫画提醒我们青少年要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故 A 说法正确;
B:漫画未体现出此观点,故 B 说法不符合题意;
C:青少年不是完善相关法规和加大执法力度的主体,故 C 说法不符合题意;
D:拒绝使用网络忽视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7. 利用电脑、摄像头等就能实现省级医院专家与偏远地区患者远程连线,患者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的医 疗服务……近年来,这种“远程医疗平台”已经开始在全国推广。该平台的推广( )
①有效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②可以减少偏远地区患者长途奔波求医看病之苦
③能保证所有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④体现了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独特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①②④:“远程医疗平台”在全国推广,体现了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独特优势,有效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 均的状况;可以减少偏远地区患者长途奔波求医看病之苦,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有利于让人们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所有人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8.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 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 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 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 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
C: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C 说法正确;
A:法律靠强制性来维持的,A 错误;
B: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B 错误;
D:“才能”说法太绝对; 故本题选 C。
9. “放学后,路上要注意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等候,上车后不抢座、不打闹, 做到文明乘车。”以上是九年级某班“文明礼仪篇”的内容之一,制定“文明礼仪篇”是因为(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②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③集体的建设需要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文明有礼、集体建设等。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制定“文明礼仪篇”是因为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文明有礼促进社 会和谐,也说明了集体的建设需要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故本题选 C。
10.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礼仪规范和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以礼待人,让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 誉。下列名言警句中能表现这一美誉的是( )
A.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C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与礼仪无关,故排除
ACD;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文明有礼,故 B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1. 一位建筑工人上公交车后,主动坐在车内台阶上。 小明:“您好!有空座位,您为什么不坐?”
建筑工:“谢谢!我担心自己衣服弄脏了座位。” 小明:“没事的,您和我们都一样。”
从上述对话中你感悟到( )
①乐于助人,善于应变②互相尊重,关爱他人
③平等待人,文明有礼④服务社会,承担责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
①:乐于助人,善于应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错误;
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题干中的对话,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能平等待人,以礼待人,
②说法正确;
③:您和我们都一样体现了平等待人,文明有礼,③正确;
④:服务社会,承担责任与题意不相符,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12. 如图告诉我们( )
A. 彼此欣赏是交友的前提 B. 与人为善体现国家形象
C. 相互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D. 文明有礼是个人的选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的重要性。
C:漫画表述了一声谢谢使所有的疲惫都化解,这说明了相互尊重促进社会和谐。C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漫画没有表述交友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错误,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排除;
D:错误,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排除; 故本题选 C。
13. 江苏小伙陈伟开的水果店,因亏损倒闭,欠下顾客 8 万多元会员费。为尽快偿还欠款,他一天打三份工, 每天工作 10 多个小时,经过 9 个月的努力,一笔一笔还清了欠款。一时间“陈伟还债”成为美谈,他受到当地政府的褒奖。这告诉我们( )
①要真诚待人,讲信用守承诺 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就是吃亏的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
①③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材料中,陈伟的还债受到了嘉奖,这说明要真诚待人,讲信用守承 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故①③④正确;
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并不是吃亏,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 C。
汉朝人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 欢迎。乡亲们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4. 下列行为与故事主题相符的是( )
A. 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 B. 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
C. 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 D. 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
A: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 ,A 错误;
B: 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属于勤俭节约 ,B 错误;
C: 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属于关爱他人 ,C 错误;
D:季布一诺体现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人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体现了遵守诺言,诚实守信, D 正确;
故本题选 D。
15. 北京市公安局重拳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冬奥会吉祥物行为,于 2022 年 1 月初彻底摧毁了一条生产、销售侵权假冒吉祥物玩偶的犯罪链条。该制假售假行为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B:材料中,摧毁了一条生产、销售侵权假冒吉祥物玩偶的犯罪链条。由此可见,该制假售假行为属于刑事 违法行为,故 B 说法正确;
ACD: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 B。
16. 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告诉我们
( )
A.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 B. 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C.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D. 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的知识点。
C:结合所学知识,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故 C 正确;
A: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故 A 错误; B:只有犯罪行为才被追究刑事责任,并非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故 B 错误;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 D 错误;
故本题选 C。
17.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图是 15 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对于陈某的上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A. 旷课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 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偷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 持刀抢劫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B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中,旷课、辱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偷窃财务被公安机 关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属于严重违法行为;ABC 错误;D 正确;
故本题选 D。
18. 被告人纪某(16 周岁)人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 16000 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 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娜娜:纪某的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 陇陇: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
C. 星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
D. 蓉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
B:材料中纪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我们要预防犯罪,要学法、懂法、守法,故 B 正确;
A:纪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其行为是犯罪行为,故排除 A;
C: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不是违反民事法律,故排除 C; D:未成年人也需负刑事责任,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B。
19. 小圳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故障,到商店请求更换遭到拒绝。小圳得知后,向妈妈提出 了合法合理的建议,最终店主为妈妈更换了手机。小圳的建议应该是( )
A. 向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B. 在网络平台上诋毁商家名誉
C. 向公安部门起诉,争取调解 D. 围堵商店,被迫商家让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求助的途径的认识和把握。
A:根据所学知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 A 说法正确;
B:在网络平台上诋毁商家名誉是违法行为,B 说法错误;
C:向人民法院起诉,C 说法错误; D:围堵商店是违法行为,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20.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校园欺凌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有勇有谋,及时求助老师家长
B. 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C. 等待时机,约上朋友讨回公道
D. 以暴制暴,绝不屈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会自我保护。
A:青少年面对校园欺凌时,要依法保障自己正当权利,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保护自己,及时向老师和警 察求助,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智为、匡扶正义,维护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A 符合题意;
B:观点错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反而助长了侵害者的嚣张气焰,不利于自我保护; CD:观点错误,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维权是非法的;
故本题选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2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1. 材料一 2021 年 9 月,河南安阳一位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型犬咬伤。面对监控记录,狗主人王某刚却否认狗咬人,并无视民警调查,直到社会广泛关注后才被迫承认。期间,老人家属找当地多个部门反复投诉,要求王某刚道歉。但甚至当地媒体持续做了 10 期节目关注,王某刚仍不肯道歉,导致原本只
要说句道歉的小事拖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大”事件。
材料二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王某刚的狗咬伤了老人,其行为属于哪种一般违法行为?
(2) 从道德的角度分析王某刚的行为为何“导致小事拖成了热点‘大’事”?
(3)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提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1)民事违法行为。
(2) ①王某刚不讲道德(公德)。②王某刚否认狗咬人,是不讲诚信的表现;③养的狗咬了老人,却无视 老人家属要求道歉,一直不肯道歉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不以礼待人的体现(或:不与人为善的 体现)。
(3) 例:①饲养动物应遵守法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妨碍他人生活。②饲养动物应自觉依法饲养和管理, 尊重他人权利。③饲养动物应文明饲养,与人为善,维护社会和谐。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河南安阳一位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型犬咬伤;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 五条的规定。
考点考查: 违法行为的种类、践行诚信、尊重他人、文明有礼、遵守规则、法不可违。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意识。
【小问 1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王某刚的狗咬伤老人, 需要调用违法行为的种类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王某刚的狗咬伤了老人,其行为属于哪种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河南安阳一位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型犬咬伤,可以联系民事违法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民事违法行为。
【小问 2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王某刚的行为, 需要调用践行诚信、尊重他人、文明有礼的有关知识,从道德的角度分析王某刚的行为为何“导致小事拖成了热点‘大’事”。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面对监控记录,狗主人王某刚却否认狗咬人,并无视民警调查,直到社会广泛关注后才被迫 承认,可以联系践行诚信。
有效信息②:期间,老人家属找当地多个部门反复投诉,要求王某刚道歉,可以联系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有效信息③:但甚至当地媒体持续做了 10 期节目关注,王某刚仍不肯道歉,可以联系践行诚信、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王某刚不讲道德(公德)+王某刚否认狗咬人,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养的狗咬了老人,却无视老人家属要求道歉,一直不肯道歉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不以礼待人的体现(或:不与人为善的体现)。
【小问 3 详解】
本题要求为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 【德法兼修,做时代新人】
2022 年全国两会分别于 3 月 4 日和 3 月 5 日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序号
观点
①
不论在现实还是网络,都要做到文明待人
②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很容易泄露,不必大惊小怪
③
支持整顿,不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危害太大了
④
这都是国家考虑的,与我无关
在两会召开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携网络环境和安全相关议案、提案上会,聚焦数字安全建设、网络暴力等方面,建议采用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来应对网络问题。针对“网络”问题,网 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请任选一个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 全国政协委员会王学坤建议,明确规定网络暴力判断标准,严格落实实名制。有的人提出:“每个人 都有自由,这样规定反而限制了自由”。请你运用“规则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如果选①,此观点正确,理由是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文明有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和谐,文明有礼扬国威。
如果选②,此观点错误,上网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保扩好个人隐私,同时上网要遵守 道德与法律,不泄露他人隐私。
如果选③,此观点正确,不良的网络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
如果选④,此观点错误,生活因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
(2)此观点错误。(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 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而网络暴力损 害了他人的利益。(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 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严格落实实名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 德法兼修,做时代新人考点考查:合理利用网络、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不论在现实还是网络,都要做到文明待人。
观点②: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很容易泄露,不必大惊小怪。 观点③:支持整顿,不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危害太大了。观点④:这都是国家考虑的,与我无关。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正确。
论据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论据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和谐,文明有礼扬国威。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上网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保扩好个人隐私。 论据②:上网要遵守道德与法律,不泄露他人隐私。
第四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③正误。 正误判断:正确。
论据:不良的网络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五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④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生活因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论据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
第六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任选一个观点,表述理由即可。
(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每个人都有自由,这样规定反而限制了自由。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 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而网络暴力损害了他人的利 益。
论据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 由的边界,严格落实实名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观点错误+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