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桥之美教学审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7766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教学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桥之美教学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赏艺术形象之美 ——《桥之美》教学设计 陕西师大附中 王 芳 【学情文本分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重点。 结合实例准确理解画作中形象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重点。 结合实例准确理解画作中形象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 从美学角度赏析画作中艺术形象之美。 【课型】 自读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竹影》中,借助夜晚描画竹影的生活见闻,讲述了中国画重在写意与用墨的特点。同为画家的吴冠中先生,在文艺小品文《桥之美》中,又将为我们介绍哪些欣赏画作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文字,寻找这些方法。 二、读桥之“美” 【问题】请朗读下面文段,说说桥之美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①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②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③“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提示】桥之美包括结构美和形式美,二者的区别是结构美针对自身而言,形式美是与其他形象产生某种关系后产生的。 二、解桥“之”美 【问题】勾画文中关键句,说说《桥之美》一文是如何布局行文的? (多媒体显示)①……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②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 ③……不过我之爱桥,并非……,也并非……,而是……。 ⑦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提示】文章以“桥”为主线,按照“见桥——喜桥——寻桥——爱桥——再寻桥”思路行文。纵向看,从对桥的认识到对艺术形象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横向看,重点突出了桥之美的构成要素及其形式美。 三、品“桥”之“美” 【问题一】“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哪些形式作用? (多媒体显示)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提示】桥在绘画作品中所起着对比、变化、沟通的形式作用。 【问题二】下列四幅图中所示场景分别对应第三段中的哪种环境?桥在其中分别起着怎样的形式作用? (多媒体显示) 提示:图A对应矛盾故乡乌镇,“密密的芦苇”“发闷的苇丛”提示“芦苇丛”是面,“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提示“桥”是线。这一环境中“桥”与“芦苇丛”形成线与面的对比。“对照”一词可以直接体现对比,“密”“闷”与“舒畅”暗示了二者的对比。 图B对应单纯明亮的背景,长桥因其多孔,构成诸多弧线的连接,“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是为面。这一环境中“长桥”与“水面”形成线与面的对比,“突然”二字直接体现对比。 图C对应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风雨桥”是“线”,“桥下的急流”是线,“飞瀑流泉”也是线。这一场景与第二段中“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一句照应。 图D对应江南乡间,“桥身坚硬的石块”提示“桥的局部”是“面”,“细柳飘丝”“纤细的游丝”提示“柳”是“线”。这一环境中,“桥的局部”与“柳树的枝条”形成面与线的对比。“飘”“游”与“坚硬”暗示了二者的对比。 【问题三】请用点、线、面等绘画语言,示意第五段中不同的环境中的桥所起的形式作用。 提示:《清明上河图》中桥的形式作用:沟通。从“也被桥相连”可以看出“桥”既沟通桥上桥下,又沟通两岸街头。 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的形式作用:沟通。从“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可以看出“桥”——“线”,联系了“庄稼地”——“面”,从“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可以看出“桥”——线,联系了“小河”——线。 高山峡谷间的索桥的形式作用:沟通。从“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桥”的“线”将“山岩、树丛”的“面”,将“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联系起来。 【问题四】文章第六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衬托、呼应、引申”即能成画;处理不好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构不成画面;桥的美或不美与能否与周围环境联系。强调了桥在环境中所起的沟通(联系)作用。 可以。桥之美的三个要素已经讲述清楚,可以不必再举例说明。 四、赏“桥之美” (多媒体显示)吴冠中画作 【问题】任选吴冠中画作中的一个艺术形象,分析其形象之美。 提示:选人物。画作中的人物是彩色的点,与画面主体部分黑白色线与面形成反差,同时不同部位的人群使得画面具有了整体感。 选台阶。台阶的线与房屋的面形成反差,同时它沟通了屋内和屋外。 选柳树。绿色的线条与黑白块面形成反差,它联系了墙里和墙外的风景。 五、 结束语 对于艺术形象的赏析,吴冠中先生为我们指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课后大家还可以找来一些画,分析其中艺术形象之美。 【板书设计】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