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云南的的歌会.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5802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的歌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的的歌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云南的歌会》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2课时(90分钟) 提供者:李兵 单位:普洱市江城县曲水镇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了解云南民歌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 2. 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学生应该很有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并把它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从而理解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为能在习作中熟练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及形式来刻画人物,环境描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多媒体、U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①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阿米车》——哈尼族等等) 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学生根据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新课,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预习了《云南的歌会》,作者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在唱歌? (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 明确: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2、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野对歌(2-3) 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4、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框架,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三、研读品味4-5段 学习“山路漫歌”。 1.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2.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3.学习“金满斗会”。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1、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 句,并与同学分享。 2、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3、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用精彩的语言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品味。 四、拓展延伸: 教师:愈是世界的就愈是民族的,请你给你最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广告词吧。 教师范例:今年过年不听歌,听歌只听云南歌。 教师提供一些设计的广告语: 如果你没有听过,你委屈了自己的耳朵,如果你没有见过,你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歌声在碰撞  智慧在闪烁 歌声穿林樾   百鸟相和鸣 亲近自然  聆听天籁 2. 结合本民族谈当地的民俗——哈尼族长街宴。 3.总结:在文章中,无论是云雀的吟唱,还是人们的洒脱,都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活力,这些都是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只有这样的生命,生活才有意思。只有这样生活,生命才有活力。 4.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此浓郁的民俗文化?要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感受民俗文化的美? 1、学生自由套用电视上的现存广告词。 2、结合本民族谈当地的民俗——哈尼族长街宴。 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民风。 七、教学评价设计 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一定要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以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赏析、运用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等,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 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文的情感、思想的升华、灵魂的触动和生命的感悟。所以本文以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到了我们民风民俗的知识,热爱当地民风民俗,让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妙华章,才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让别人来仿写我们自己的语言,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一)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以人衬景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点面结合 (二)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唱歌环境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         唱歌场面                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